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重要产区,有效利用虚拟水贸易战略,有利于缓解沿线国家的粮食困境,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论文基于2010—2016年的生产和气候数据,测算了沿线65个国家7种粮食的单位虚拟水含量,并结合相应粮食的贸易数据,构建虚拟水贸易网络模型。研究发现:该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出现逆全球化征兆;俄罗斯、乌克兰等是该贸易网络中主要的粮食虚拟水净出口国家,埃及、伊朗等是主要的粮食虚拟水净进口国家;中国保持着较高的中心性,其粮食虚拟水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该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研究结果为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虚拟水贸易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粮食重要产区,有效利用虚拟水贸易战略,有利于缓解沿线国家的粮食困境,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论文基于2010—2016年的生产和气候数据,测算了沿线65个国家7种粮食的单位虚拟水含量,并结合相应粮食的贸易数据,构建虚拟水贸易网络模型。研究发现:该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出现逆全球化征兆;俄罗斯、乌克兰等是该贸易网络中主要的粮食虚拟水净出口国家,埃及、伊朗等是主要的粮食虚拟水净进口国家;中国保持着较高的中心性,其粮食虚拟水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该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研究结果为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风险逐渐加大,不利于维护产业安全和稳定的“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为了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可否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分析国际能源合作对参与各国、各地区能源安全产生的作用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本文以2000—2020年为观测期,尝试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框架之下,从能源合作产业链下游的能源贸易入手,运用Tobit模型和基础回归模型,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2个维度出发,探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参与各国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且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能够维护我国的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生产安全;2)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贸易总额能够通过降低合作能源消费国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消费安全水平;3)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贸易总额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能源生产国的经济增长,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安全水平;4)受地理位置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产生的能源安全正向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于推动参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能源安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共同繁荣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为了维护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安全,应当不断扩大、深化“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贸易多元化,并持续优化国际合作环境,为国际能源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3)为了抵御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国参与的国际能源贸易构成的安全威胁,应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以保障国际间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和顺畅;4)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参与各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国际合作,促进参与各国变革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重心的“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煤炭领域合作,是新时期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煤炭开发利用方面优劣势的比较与合作潜力的分析,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可按照差异化目标等策略,重点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开展技术装备、煤炭贸易、工程承包与劳务服务、资源开发与转化等四个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发矿产资源有助于弥补国内矿产资源的供给不足,但是对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具有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逆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为深入研究逆全球化背景下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投资风险,论文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风险、资源开采风险以及逆全球化风险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矿产资源海外投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2009—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矿业投资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采用GM(1,1)模型对2021—202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资源开采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是矿业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而逆全球化风险也成为当前国际局势下进行矿业投资不可忽略的风险因素;2)处于中风险—低风险状态的国家,风险等级逐渐朝着低风险状态发展,处于高风险—中风险状态的国家,风险等级朝着中风险状态发展,沿线国家的风险等级整体是降低的,所评价国家的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整体是朝着降低的趋势发展;3)2021—2025年18个沿线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俄罗斯、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属于低风险投资国家;土耳其、印度、阿根廷、乌克兰、蒙古和印度尼西亚属于中风险投资国家;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吉尔吉斯坦和波兰属于高风险投资国家。  相似文献   

6.
张红丽 《中国矿业》2021,30(11):1-6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方式大多粗放,面临着较大的碳减排压力。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收入水平国家CO2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具有一定的碳减排效应,对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碳减排效应较弱,而对中低等收入国家产生显著的碳增排效应。除已经实现碳达峰的高收入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CO2排放不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均是导致CO2排放上升的因素,而能源效率改善有利于降低CO2排放。因此,建议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尚未实现碳达峰的中低等收入国家的绿色低碳投资。  相似文献   

7.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权益油气产量逐步增加,2017年原油权益产量1.48亿吨、天然气权益产量450亿立方米;陆上输油气管线和海上港口等基础设施逐渐成型,2017年我国净进口原油4.2亿吨,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进口份额的61.7%。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油气合作的2方面机遇,包括国内油气需求持续高位、油气体制改革不断加速等。总结了4方面的挑战,包括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大国利益关系格局变化,油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等。提出了4个合作建议,包括政府间积极构建能源合作平台,企业海外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仍是我国油气重要的战略目标区,更加注重维护海上油气通道运输安全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贸易,商品中所隐含的虚拟水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2001、2007、2013、及2019年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虚拟水流动格局,通过位序-规模法及分形理论对各伙伴国贸易规模及空间分布发展进行研究以此来探究其垄断性及依赖性。结果表明:2001—2019年期间中国净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虚拟水量由83亿m3增至875亿m3,净出口国家数量由7个增加至27个,空间分布向均衡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垄断性有所减弱;净出口量由33亿m3增至45亿m3,净进口国家数量由58个减少到47个,空间分布向集中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中国净进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85.93%,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南亚和东欧等地区;中国净出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和灰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65.03%和24.07%,主要出口至非洲、西亚等地区;南亚、东欧、中亚、非洲及南欧由净进口区转变为净出口区;东亚仍为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1~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铁矿石贸易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构建了铁矿石国际贸易复杂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的节点强度、中间中心度和模块度等参数分析了铁矿石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贸易影响力、贸易重要性、贸易团体等特征和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和澳大利亚为贸易龙头国家,贸易主导国家有巴西、日本、印度和韩国;中国铁矿石进口贸易伙伴关系逐年收紧,并且未来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主要铁矿石供给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钢铁工业呈现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亚洲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美传统工业强国控制的贸易信息和能够影响的贸易流量较大;国际铁矿石贸易网络的贸易团体数量基本保持稳中有降,但是贸易额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加强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政治互信、经济整合、文化包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本文试图从矿产资源的角度浅谈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先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矿产品贸易情况筛选出矿产资源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再结合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资源情况及与中国的距离,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矿产资源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全面发展时期,铁矿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料之一,同时也正处于矿石高消耗的时期.本文根据经济学供需理论对我国铁矿石市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确定影响我国铁矿石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世界铁资源利用现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铁资源分布状况和国内铁矿床勘查与研究最新进展。认为全球铁矿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十几处铁矿集中区,它们同时也是主要铁矿生产和出口国家。铁矿成因类型较多,主要类型单一,全球以沉积变质型矿床为主;中国则以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中国铁矿资源储量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国产铁矿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铁矿石进口受制于国外矿业巨头。这对中国是挑战和机遇,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开发与贸易并重,积极开拓海外矿业市场。建立世界矿业新秩序是解决我国铁矿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铬矿石年均进口量维持在1 000万t的高位,我国目前主要铬资源进口国为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阿尔巴尼亚、土耳其、伊朗六国,2017年这六国对我国供应占比分别为72.3%、8%、3.4%、2.1%、1%、0.6%;政治因素、资源量和产量会成为影响我国铬矿资源稳定供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六国的储量、产量、对华出口量、运输距离及地缘政治的情况,利用决定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建立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未来铬矿石进口国优先顺序依次为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阿尔巴尼亚、土耳其、伊朗。该模型未将突发事件的影响列入考虑,结果只适用于当前政治经济局势环境中。根据上述结果,提出我国未来应保持与南非、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贸易合作并探索与其他国家进行更进一步合作的资源配置方案,在全球铬矿生产国进行投资建厂、完善全球铬矿资源布局;并提出了未来10~15年我国铬矿布局建议,控制全球产能15%;主要规划产能分布在南非、伊朗、阿曼、哈萨克斯坦四国。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重点地区,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政治、经济的领头羊,油气、煤炭、铀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2021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8 588万t,出口量6 760万t。2022年初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动荡,内外因复杂,上调全国液化天然气价格仅为局势动荡的导火索。本文在剖析哈萨克斯坦局势动荡的内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方向及建议。一是以中亚-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为重点,高质量持续推进天然气、铀、石油等能源矿产合作,重点加强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合作;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规划标准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大非能源领域合作;三是创新能源合作模式,加强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四是加强境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海外油气投资带来了诸多机遇,但风险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建立了资源风险、政治与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风险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AHP-Fuzzy综合模型,对阿塞拜疆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在阿塞拜疆、伊朗、阿曼、埃及、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泰国进行油气投资属于高风险等级;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中等风险;在俄罗斯、卡塔尔、科威特进行油气投资属于较低风险;在阿联酋、罗马尼亚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低风险。提出对策建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因地施策;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铅矿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刺激了各国对铅的需求。铅矿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矿种,铅矿贸易对世界工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由于参与国际铅矿贸易的国家众多且贸易关系复杂,本文根据复杂网络理论,选取1997年~2016年的国际铅矿贸易数据,构建以国家为节点,国家之间存在的贸易联系为边的全球铅矿贸易有向加权网络,分析了国际铅矿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铅矿贸易网络的规模不断地壮大,参与贸易的国家数量增多,贸易量也不断增多,贸易网络中节点的度值和度分布具有幂律分布特征,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逐渐紧密,贸易趋于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