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经济领域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引入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学中,重视高中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提出符合专业特色的对策和措施;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培养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夯实基础;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树立学生绿色化学思维,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从入学教育与专业导论课程开始,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培养、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新形势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我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结合当前"系统化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工作,教师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以此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甜  傅玉琴 《广州化工》2013,41(9):231-232
论述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从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启发学生创新与创业思路、训练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方法、锻炼学生创新与创业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探索工作,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提出了重要挑战。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应该转变传统培养模式,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等,探索出新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由于化学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如:材料、化工、环保等,在双创背景下应该选择适合的方式吸引化工专业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双创”实践活动和创新教学中构建新的创新素养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学校办学定位,坚持OBE教学理念,确定了以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理念-思维-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培养过程;加强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建立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产教融合、赛研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宿州学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发展需求,立足于办学定位和建设条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融合的"三个融合",实现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衡阳师范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影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部分问题,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学生积极性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举措,为地方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课程体系设置、本科生导师制、课外科技活动和赛事、实验室开放和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团队建设等5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教育的目的是要打造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再到智能时代新经济的循环生态系统。为了适应未来产业和经济新形式,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知识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有偏差,学生对机器人相关产业了解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等核心问题,福州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将在三个方面开展机器人工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1)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方案修订,形成"教学-产业"互补模式;(2)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方案修订,提供部分课程设计题目;(3)企业参与学科竞赛,更贴近实际需求;开展机器人工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机器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目标一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强工科专业学科建设,增强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实践性”,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提高作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培养及交叉学科发展等角度研究工科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化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是推进高校化学相关学科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化学相关专业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方面仍面临师资力量、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等问题的挑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以化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了校校联合、以人为本,协同创新、校友协同育人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实验项目、革新教学模式、改善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是食品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机遇。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多方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选择。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学习、生产、管理和实践锻炼等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应用、创新研究和创新发展等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食品化工类专业为例,以“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从师资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平台建设和改革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必须在实践育人环节中培养。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制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每学期设置一个实践教学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行跟岗专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完善专业课实践教育课程的考核机制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李程鹏  张彤  梁丽媚  王頔 《广州化工》2022,50(6):211-212+236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不完善的课程体系,薄弱的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欠缺。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提出了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平台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为行业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佳木斯大学从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经验交流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构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是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依据洛阳理工学院“两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应用化学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本科生科研助理,参加学科、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施行双导师制下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环节,提升“双师型”师资比例等系列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引起广泛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本文提出“五步实践法”培养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以期为高校创新型化工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化工相关专业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与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