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提高H08A焊丝钢的拉拔性能和焊接性能,对该钢种全流程进行取样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夹杂物的形貌,统计数密度,利用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夹杂物成分变化和成分分布进行分析,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夹杂物低熔点区域分布。结果表明,钢中全氧含量可间接反映出夹杂物数密度水平,若没有LF精炼和中间包保护浇铸,铸坯中全氧很难达到要求的0.005%。夹杂物类型主要是硅锰铝氧化物的复合夹杂物,脱氧合金化后,夹杂物成分趋于稳定,大尺寸夹杂物多为MnO-SiO2-Al2O3,尺寸最大达到70 μm。钙收得率不高,在夹杂物中没有发现典型钙氧化物夹杂物。夹杂物主要是球形,大尺寸夹杂物总量较多,中间包和铸坯中80 μm以下大尺寸夹杂物占比较小,80 μm以上大尺寸夹杂物占比为87.6%~87.9%。  相似文献   

2.
通过LF精炼和连铸过程钢水和炉渣取样,对3炉60钢冶炼各个阶段的T[O]显微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及类型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LF进站时,3炉60钢中T[O]为0.007 0%左右;从LF进站→钙处理后→软吹结束→中间包浇注→铸坯,3炉60钢中T[O]总体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其铸坯中T[O]降到0.003%以下。LF进站时,3炉60钢中夹杂物以硅锰脱氧产物SiO2-Mn0-(Al2O3)复合夹杂为主;经钙处理后,其钢中夹杂物转变为CaO-SiO2-Al2O3-Mg0系复合夹杂,该复合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CaO+MgO 20%~40%,SiO2 20%~40%,Al2O3 30%-50%。由于中间包浇注过程钢液存在明显二次氧化,导致60钢中间包内钢水T[O]和二次氧化产物SiO2-MnO-(Al2O3)夹杂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的0.80%~0.82%C帘线钢的生产流程为80 t:BOF-CAS-LF-VD-150 mm×150 mm CC工艺。通过顶底复吹转炉出钢过程加入300 kg金属锰和200 kg高纯硅进行硅锰复合脱氧,LF过程先造碱度(CaO/SiO2)2.04的精炼渣,再将精炼渣碱度(CaO/SiO2)降至0.86,保持渣中Al2O3含量为~5%,来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塑性转变。结果表明,铸坯平均总氧含量为16×10-6,氮含量控制在50×10-6左右,CAS(密封吹氩调成分)过程钢中夹杂物主要是MnO-Al2O3-SiO2;LF、VD过程钢中和铸坯中夹杂物主要是CaO-Al2O3-SiO2-MgO系,该类夹杂物尺寸偏小(2~3μm),分布在1 400℃低熔点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含钛焊丝钢中夹杂物的形貌与组成,重点分析了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形成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LF进站前的夹杂物主要类型为球形的SiO2-Al2O3复合夹杂物,其尺寸在6 μm左右;在LF精炼中,SiO2-Al2O3型夹杂物转变为不规则椭球形SiO2-Al2O3-CaO型夹杂物,其尺寸为5~10 μm。且随着精炼的进行,夹杂物的数量密度由LF进站前的131.81变成最终出站时的42.84个/mm2。在钢水精炼期间,夹杂物成分由最初的w(Al2O3)<20%的区域向CaO含量升高的区域移动,Al2O3的质量分数为20%~35%;LF精炼结束后的夹杂物类型除了SiO2-Al2O3-CaO外,还存在较多的近球形SiO2-Al2O3-CaO-MgO与形状不规则的SiO2-Al2O3-CaO-MgO-TiOx系夹杂物。另外,在铸坯中的复合氧化夹杂物的外层还发现有TiN夹杂物析出。夹杂物成分最终在铸坯中停留在w(Al2O3)<25%的区域,数量密度降低到27个/mm2左右。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将硅脱氧弹簧钢中SiO2类高熔点硬质夹杂改性成低熔点夹杂物,在炼钢生产中进行了钙处理试验。利用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对硅脱氧弹簧钢55SiCr在正常工艺与钙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铸坯、盘条中氧化物夹杂的成分、尺寸、数量、形貌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工艺下夹杂物尺寸、夹杂物轧制变形性的差异,并通过弹簧钢丝Nakamura旋转弯曲疲劳测试对比2种工艺下夹杂物控制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硅脱氧弹簧钢55SiCr钙处理工艺后氧化物夹杂主要为CaO SiO2 (CaS)类,尺寸较大,且此类夹杂物在盘条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细化,最终恶化弹簧钢疲劳性能;正常工艺处理后氧化物夹杂尺寸随着夹杂物中Ca含量升高有增大倾向,CaO SiO2 Al2O3系相图中方石英、磷石英与莫来石交界区的夹杂物轧制变形性优于假硅灰石和钙长石共熔区的夹杂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硅脱氧弹簧钢中SiO_2类高熔点硬质夹杂改性成低熔点夹杂物,在炼钢生产中进行了钙处理试验。利用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对硅脱氧弹簧钢55SiCr在正常工艺与钙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铸坯、盘条中氧化物夹杂的成分、尺寸、数量、形貌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工艺下夹杂物尺寸、夹杂物轧制变形性的差异,并通过弹簧钢丝Nakamura旋转弯曲疲劳测试对比2种工艺下夹杂物控制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硅脱氧弹簧钢55SiCr钙处理工艺后氧化物夹杂主要为CaO-SiO_2-(CaS)类,尺寸较大,且此类夹杂物在盘条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细化,最终恶化弹簧钢疲劳性能;正常工艺处理后氧化物夹杂尺寸随着夹杂物中Ca含量升高有增大倾向,CaO-SiO_2-Al_2O_3系相图中方石英、磷石英与莫来石交界区的夹杂物轧制变形性优于假硅灰石和钙长石共熔区的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淬火轨冶炼过程中典型夹杂物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水平,以国内某钢厂“150 t转炉炼钢→150 t LF精炼→VD脱气→280 mm×380 mm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淬火轨为研究对象,对冶炼过程系统取样,结合氧氮分析、钢液成分分析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从夹杂物成分、数密度和尺寸等方面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淬火轨冶炼过程氧氮含量和夹杂物数密度持续降低,夹杂物去除效果明显;LF进站钢中典型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O2-MnO-Al2O3,主要是转炉采用硅锰脱氧合金化产生的脱氧产物;LF合金化后典型夹杂物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MgO,夹杂物中CaO和Al2O3含量显著升高,SiO2和MnO含量降低,主要是合金辅料带入的Ca和Als与钢中的溶解氧或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所致,MgO含量升高与钢包耐火材料侵蚀有关;LF出站钢中典型夹...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Al2O3、MgO·Al2O3等高熔点硬质夹杂物对钢材加工和产品使用性能带来危害,气门簧、切割丝用钢和手撕钢等钢种均采用了硅锰脱氧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只关注夹杂物成分是否处在相图低熔点区域是不足的,钢中硅酸盐类夹杂物之所以在非液态条件下能发生良好塑性变形,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玻璃类材料性质,其软化温度点明显低于钢材热轧温度。而硅酸盐夹杂物的热轧流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晶状态,所以夹杂物从玻璃态到结晶态的转变需要予以研究和控制。从微观结构及加热软化行为方面对比了玻璃态与结晶态夹杂物的不同,指出夹杂物结晶对夹杂物塑性化控制工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阐明在铸坯凝固冷却和轧制前的加热过程中,玻璃态夹杂都有可能发生结晶转变。为了防止玻璃态夹杂出现严重结晶,需要结合夹杂物TTT曲线优化铸坯加热温度和时间,或控制夹杂物组成落入玻璃相更稳定区域。对于CaO-SiO2-Al2O3体系夹杂物,认为磷石英、假硅灰石和钙长石三相共熔区是实现玻璃态稳定控制的理想组成区域。关于MgO及碱金属氧化物对硅锰脱氧钢氧化物夹杂结晶性能的影响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可以借助单丝法等方法来研究氧化物夹杂对应成分的TTT图。  相似文献   

9.
李永超  杨玉丹  卢彩玲  黎才庆  王维 《钢铁》2023,(2):83-89+103
不变形大尺寸氧化物夹杂是造成弹簧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可通过获得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低熔点塑性夹杂物,减少轧制后氧化物夹杂的尺寸,以减轻夹杂物的不利影响。为了研究工业化生产的硅脱氧弹簧钢中氧化物夹杂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采用SEM+EDS分析连铸坯、中间坯到成品线材各阶段中氧化物夹杂的形貌、成分、尺寸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连铸坯中主要为SiO2-Al2O3和SiO2-Al2O3-CaO两类呈球状的夹杂物,基本处于低熔点区,中间坯中SiO2-Al2O3和SiO2-Al2O3-CaO类夹杂物呈长条状,同时发现了蝌蚪状的SiO2类夹杂物,线材中存在5类夹杂物,其中4类呈长条状的夹杂物,除了SiO2-Al2O3和SiO2-Al<...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90 t BOF-RH-LF-CC流程生产的超低碳钢AISI1006夹杂物控制情况,通过对200 mm×200 mm铸坯横断面不同位置夹杂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小颗粒夹杂占比较大,尺寸5~10μm的夹杂物占比达到91.0%,10~13μm的占比3.6%,13μm以上占比5.4%。尺寸较大夹杂主要分布于铸坯中心。在铸坯1/4边长处夹杂物分布最多,其次是近中心处,铸坯近表面处夹杂物最少。铸坯内夹杂物主要为Al2O3、Al2O3·CaO·(CaS·MnS)、Al2O3·CaO·MgO·(CaS·MnS)、MgO·Al2O3·(CaS·MnS)复合夹杂物,为内生夹杂物。开展工艺优化改进,RH高真空保持时间控制在15 min以上,LF精炼做好脱氧造渣及脱硫,精炼时间控制在90 min以内,精炼终渣碱度在6~7,出站前喂入硅钙线进行变性处理,软吹时间控制在25 min以上,连铸做好保护浇注,中间包开大氩气流量吹...  相似文献   

11.
B2O3 was added into tire cord steel during refining in carbon tube furnace.The influence of boron which was added in tire cord steel on the deformability of oxide inclusions was studied by metallographic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observation.The melting points of boron-bearing compound oxide inclusion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oftware of Facts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part of inclusions were boron-bearing compound oxide and their deformation propertie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by adding B2O3 in steel.As the boron 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0.0046%to 0.039%,the proportion of long strip type inclusions changed a little and the number of inclusions decreased.The low-melting point areas of MnO-SiO2-Al2O3 and CaO-SiO2-Al2O3 ternary system were increased due to adding B2O3 in steel.Moreover,the are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2O3 content in conclusions.Evident effect on low-melting point inclusion occurred when B2O3 content went up to 5% in CaO-SiO2-Al2O3 inclusions system and to 10%in MnO-SiO2-Al2O3 inclusions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结合Si-Mn镇静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及相关化学特性,构建了以有机电解液为核心、辅以直流稳压电源的夹杂物三维原貌电解装置,并以Q235钢为代表,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内部夹杂物的基本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方法能有效得到Si-Mn镇静钢中夹杂物的真实三维形貌。对于Si-Mn镇静钢的全尺寸电解,其最佳电解液配比为体积比为1∶1的溴水、乙醇混合溶液作为缓冲溶液,200 g/L NaCl溶液作为电解质,且NaCl溶液占电解液的10%(体积分数);电解电流控制在0.10~0.15 A之间,电解时间控制在20~40 min。与此同时,Q235钢的电解分析结果表明,其夹杂物种类主要为SiO2-Al2O3-MnO-TixOy复合夹杂,夹杂物类型以透明和不透明的球形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立方体形、棒状、椭球型和不规则形,部分夹杂物尺寸超过200 μm。  相似文献   

13.
曾溢彬  包燕平  赵家七  王敏 《钢铁》2022,57(8):69-77
 某钢厂生产的55SiCr弹簧钢采用硅锰脱氧工艺,但在其冶炼过程中存在大量尖晶石类夹杂物,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十分不利。尖晶石等硬、脆性夹杂物是弹簧在服役过程中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明确弹簧钢中该类夹杂物的来源,进而控制并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夹杂物自动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结合FactSage热力学计算分析了55SiCr弹簧钢冶炼过程夹杂物的演变及主要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中夹杂物数量大幅上升,且其平均成分偏向SiO2-Al2O3-CaO三元相图中高熔点区域;夹杂物主要以SiO2·Al2O3·CaO·MgO为主,多表现为钙铝酸盐包裹或半包裹尖晶石的复合夹杂物类形态,此外还有少量单独的尖晶石夹杂物存在于钢中。对于上述夹杂物的形成及演变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液中Mg、Al含量上升将导致钢中析出大量尖晶石夹杂物,并与液态夹杂结合形成含镁复相夹杂物;同时,钢液成分的变化也会导致精炼过程生成的SiO2·Al2O3·CaO·MgO类夹杂物中MgO、Al2O3含量大幅增加,在复合夹杂物内部析出尖晶石相。因此,为减少硅锰脱氧弹簧钢中尖晶石类硬脆性夹杂物的生成,需要严格控制钢中Mg、Al含量,尽可能降低夹杂物中MgO、Al2O3含量,以实现对弹簧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李永超 《特殊钢》2019,40(2):17-20
邢钢采用80t顶底复吹转炉-LF-RH-325 mm×280mm大方坯连铸流程生产40CrMoV钢(/%:0.36~0.44C, 0.15~0.35Si, 0.45~0. 70Mn, ≤0.025P, ≤0.025S, 0.80~1.15Cr, 0.50~0.65Mo, 0.25~0.35V)Φ18 mm热轧盘条。结果表明,通过控制BOF终点碳0.08%-0.12%,出钢温度1640~1660℃出钢加脱氧剂和合金,LF渣系为CaO-SiO2-Al2O3,精炼后白渣碱度4~8,T(FeO+MnO)≤1. 0%,RH真空度≤100 Pa,处理时间≥20 min,喂钙线,并采用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控冷控轧等工艺措施,该钢盘条平均T[O]为10×10-6,平均N含量33×10-6,抗拉强度1 200~1 250 MPa,断面收缩率59%~62%,非金属夹杂级别A0.5和D1.0,低倍组织级别均为1.0级,各项性能指标较好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郭靖  陈兴润  韩少伟  闫岩  郭汉杰 《钢铁》2021,56(12):43-51
 精密压延不锈钢冷轧超薄板带(<0.3 mm)要求具有良好的洁净度和夹杂物塑性化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但钢水的洁净化和夹杂物塑性化在冶炼上是相互矛盾的,这增加了精密压延不锈钢板带的冶炼难度。为解决不锈钢超薄带夹杂物塑性化和钢水洁净化的矛盾问题,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和实验室渣-金平衡试验研究了精密压延不锈钢冶炼的关键问题并得出相应应对策略,炉渣碱度降低,对脱氧和脱硫不利,钢水洁净度变差,高碱度渣的使用是获得较高洁净度钢水的必要条件;随着炉炉渣碱度降低,夹杂物由CaO-SiO2-Al2O3系演变为良好塑性的SiO2-Al2O3-MnO系,低碱度炉渣是夹杂物塑性化必需条件; 钢中Als含量降低,夹杂物中Al2O3含量明显减小,塑性变好; 通过在渣中配加适量的MgO,可以有效抑止低碱度渣对炉衬的侵蚀。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两次造渣法”冶炼工艺,在AOD脱硫期造高碱度渣脱硫和脱氧,在LF精炼造低碱度渣塑性化钢中夹杂物,实现不锈钢优异的钢水洁净度和夹杂物塑性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w(T[O])小于0.002 5%, w([S])小于0.001 0%,夹杂物成分为以SiO2-Al2O3-MnO系为主的硅锰铝榴石类夹杂物,Al2O3平均质量分数小于20%,具有良好的塑性,满足生产不锈钢超薄板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章印  姜敏  王新华 《钢铁》2022,57(2):63-72
冶炼Q345D钢时由于夹杂物导致的探伤不合格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去除和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LF精炼→RH真空精炼→钙处理→软吹→连铸"工艺中的夹杂物生成及演变规律,并通过热力学计算优化钙处理工艺.结果 表明,转炉炉后及LF进站时采用铝强脱氧,夹杂物主要为Al2O3,LF精炼过程采用高碱度、强还...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钢液中氮含量,实验了两种不同脱氧方式:(Ⅰ)出钢过程加Al进行强脱氧;(Ⅱ)出钢时不加Al,加入Si-Mn合金进行弱脱氧,在LF进站再喂入Al线进行强脱氧.借助气体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脱氧方式下钢中氧氮含量和夹杂物进行了分析.两种不同脱氧方式得到最终产品的全氧含量几乎一致,但方式(Ⅱ)对控制氮含量更为有利,可以使氮的质量分数降低约5×10-6;两种不同脱氧方式对最终产品中夹杂物的类型和尺寸影响不大,均为球状的CaS和CaO-MgO-Al2O3夹杂物.文中还推断出了采用Si-Mn弱脱氧时钢中夹杂物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