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自主研制的45°双弯曲磁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技术制备超薄四面体非晶碳膜,研究了膜厚变化对超薄四面体非晶碳膜残余应力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厚从7.6 nm增加到50 nm时,残余应力和sp3含量先减小后增加;当膜厚为29 nm时,可以得到最小的残余应力为3.9 GPa。制备的薄膜表面粗糙度都小于纯硅片表面粗糙度(0.412 nm),表明沉积的碳粒子可以减少基体表面的缺陷;基于磁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技术的优势,制备的超薄四面体非晶碳膜在较大区域内表面无大颗粒等物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含氢四面体非晶碳膜有望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通过自主设计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实验系统制备含氢四面体非晶碳膜,并对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随着偏压从-200 V增加到-500 V,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达到34.0 GPa和282.0 GPa。压应力随着偏压的变化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相比,自主设计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制备的碳膜硬度和弹性模量明显提升,碳膜sp3含量(摩尔分数)超过62.3%,制备出的碳膜具有典型的含氢四面体非晶碳膜特征,而非含氢碳膜,主要是由于水冷射频双螺旋电极与平板电极结合增强了粒子的轰击和离化率,提高了薄膜sp3含量。这为在工业中应用制备高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含氢四面体非晶碳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备了由聚离子液体(PIL)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膜,探讨了凝固浴组成的变化对PVDF共混膜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分析了膜表面的组成及膜孔结构;通过水接触角和机械强度测试分析了膜的性能,并研究了膜对橙黄Ⅳ的吸附容量。实验表明:随着凝固浴中DMF含量的增加,膜的水接触角从77.79°减小到51.94°,亲水性显著增强,膜对橙黄Ⅳ的吸附容量从7.7 mg/g增加到16.1 mg/g,实现对PVDF膜的优化改性。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聚醚砜膜(PES)、聚砜膜(PSF)、聚氯乙烯膜(PVC)过滤聚丙烯酰胺、腐植酸、牛血清蛋白以及聚氯化铝等典型污染物时的过滤特性,扫描电镜(SEM)、接触角仪等对膜的形态、亲水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几种膜中,PES膜表面接触角在22 s时间内由初始的42.1°迅速地下降到0°,PSF、PVC膜表面接触角在200 s时间内分别由初始的72.4°、57.7°下降到47.6°、36.4°;PSF膜的亲水性最差,其过滤过程中受污染程度严重且难清洗,过滤大部分污染物时其过滤阻力主要表现在浓差极化阻力;PVC膜的亲水性次之,但其受污染较轻且膜性能清洗恢复效果最好,过滤阻力主要表现在堵孔阻力;PES膜的亲水性最好,过滤过程中其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且较易清洗,过滤阻力主要表现在堵孔阻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碳碳双键的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与乙烯基吡咯烷酮反应,合成具有光引发活性的二苯甲酮-乙烯基吡咯烷酮低聚物(ABP-PVP),用于制备亲水润滑涂料,涂覆于医用聚氨酯导管表面,经紫外光固化后,进行摩擦系数、接触角、附着力等测试。结果表明,在5 N的压力作用下,聚氨酯导管表面摩擦系数由改性前的1.00减小到0.07,与水的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6.3°降为18.7°,润滑性和亲水性显著提高,附着牢度达到100%,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碳碳双键的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与乙烯基吡咯烷酮反应,合成具有光引发活性的二苯甲酮-乙烯基吡咯烷酮低聚物(ABP-PVP),用于制备亲水润滑涂料,涂覆于医用聚氨酯导管表面,经紫外光固化后,进行摩擦系数、接触角、附着力等测试。结果表明,在5 N的压力作用下,聚氨酯导管表面摩擦系数由改性前的1.00减小到0.07,与水的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6.3°降为18.7°,润滑性和亲水性显著提高,附着牢度达到100%,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杜德  何春菊 《化学世界》2014,(11):668-671,704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常用的微滤/超滤膜材料,因疏水、易受污染的特点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采用PMMA-b-PEG-b-PMMA两亲聚合物为改性剂,以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VDF多孔膜,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拉伸、表面接触角、水通量测试等方法,表征了两亲聚合物的共混改性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亲嵌段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膜主体结构都能保持海绵状结构,表面接触角从95°下降到65°,清水通量与BSA溶液通量都明显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在聚羟基丁酸-戊酸膜表面上接枝丙烯酰胺,用红外光谱对接枝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接枝丙烯酰胺使膜的表面接触角从107°下降到60°,降低了膜表面对蛋白的吸附量,改善了聚羟基丁酸-戊酸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四乙酯的酸性水解及碱性共缩聚反应,对二氧化硅(SiO_2)纳米颗粒进行原位氟化改性,利用双面胶在玻璃基材表面快速制备耐磨性良好的超双疏涂层。结果表明:原位氟化改性成功将碳—氟键(C—F)直接引入到SiO_2纳米颗粒表面,不仅构建了多级粗糙表面,还降低了表面能。制备的双疏涂层对水、食用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5°、155°和151°,经50圈砂纸摩擦循环测试后,水接触角仍能保持155°以上,油接触角则降至132°。该方法是一种简单、环保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氨等离子体处理和气相接枝丙烯酸对聚醚砜(PES)膜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超滤膜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考察了改性膜物理及化学特性变化,并研究了改性膜的通量及截留率特性。结果表明,改性膜表面接枝有亲水基团,水接触角由原始的67°降低至9°,亲水性能明显提高;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通量和截留率均大于原始膜。  相似文献   

11.
许旭清  朱军 《江苏陶瓷》2003,36(4):23-25
对含碳质耐火材料中的碳的来源、种类、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间接法测定含碳质耐火材料中的碳含量是一种科学准确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下的碳标签机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圻 《上海化工》2011,36(5):9-14
碳标签是为实现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机制,介绍了低碳经济下碳标签、碳足迹未来发展的趋势,详细阐述了碳标签机制实施的具体内容、计算方式,并就碳足迹的含义与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指出未来碳标签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实施必将对中国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产生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廖宝莲  黄丽  夏鸿雁  王继平 《硅酸盐学报》2012,40(5):723-724,725,726,727,728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炭源,沥青基磨切炭纤维为同质增强相,采用冷模压成型和气氛低温烧结制备出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机制和改善效果,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下原始粉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炭纤维的添加有利于坯体各向均匀收缩,降低了总体积收缩率,使得复合材料密度下降;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添加10%(质量分数)炭纤维时弯曲强度最高,达到123.5MPa。  相似文献   

15.
在固定床中,氨水改性秸秆炭对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测定,分别考察了浸渍时间(1~4 h)、浸渍温度(30~45℃)、浸渍浓度(10%~25%)对氨水改性的秸秆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氨水浓度越高,吸附性能越好;吸附量随浸渍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较强的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升高对吸附性能影响不大。依据吸附反应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吸附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得到的穿透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润有  李旭辉  邝杰炜 《广东化工》2011,38(7):155-155,157
碳纤维中碳含量是该类产品在进出口环节能否准确进行商品归类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法和重量法对同一碳纤维样品进行测定,并比较试验过程和测试结果,从而选定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法作为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碳纤维中碳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碳沉积法制富氮用炭分子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的碳沉积法是用煤焦油馏分油的有机溶液浸渍煤炭化物,然后热解以进行“孔调变”。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得富氮性能良好的炭分子筛。并用D-A方程求取了各种样品的微孔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8.
氨厂脱除CO2的方法与脱碳塔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中型氨厂脱除变换气中CO2的方法,探讨了脱碳过程挖潜改造,节能降耗的技术原理,并给出了新塔内件和孔板波纹填料改造不同脱碳塔的实例,着重介绍了改良热钾碱法脱碳塔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水热法来合成高荧光和高量子产率(QY=25.44%)的水溶性碳点。以炭黑作为主要原料,以乙二醇作为钝化试剂和修饰试剂,在120℃温度下加热制备碳点。此方法合成的碳点具有激发依赖性,即发射波长会随着激发波长的红移而不断红移,从而发出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而且合成的碳点的粒径较小,只有2~3nm,方便进入细胞。利用洋葱表皮细胞对合成的碳点进行细胞成像试验,结果表明碳点可以顺利地穿过细胞壁、细胞膜、核膜等三重障碍进入细胞核,并对细胞核进行特异性标记,有利于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核算时需要用到元素碳作为基础数据。本文就此讨论了在采用固定碳替代元素碳作为温室气体核算数据的差异及可能性,同时分析差异的大小。对某燃煤发电企业进行6年连续分析,结果表明该燃煤企业加权平均固定碳含量均值为51.66%,与缺省值燃煤元素碳含量51.23%相差很小,在实际编写报告时可以考虑采用实测固定碳代替元素碳进行碳排放计算。企业燃煤碳排放量近年来呈降低趋势,碳排放峰值出现在春、冬两季;以固定碳代替元素碳进行燃煤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算,排放量缺省值为实测值的1.064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元素碳计算拟合得到烟煤收到基元素碳含量,经比较均大于采用国标计算所得收到基元素碳。若分别采用两种经验公式计算所得Car,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大于取标准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