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场地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是反映场地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两者均基于频谱分析理论.对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的概念、研究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对比了两者在计算原理、研究意义、工程应用及取值等方面的不同,界定了两者的概念.对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卓越周期各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同时以144条地震波为例分析了特征周期各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其差异,对场地动力特性的测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场地卓越周期的确定对建筑在其上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实际震害表明:当结构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时,所导致的结构共振作用是结构震害的主要原因.场地卓越周期的分析计算方法很多,通过对地脉动的谱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场地卓越周期,然而实现快速的傅式变换计算程序是比较繁琐的,利用MATLAB的波谱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地实现快速傅式变换,从而有效、快速地得到场地的卓越周期以供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区岩土剪切波速和场地卓越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剪切波速和场地卓越周期是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建筑类别的重要指标,也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重要动力参数.通过对焦作市城区各类岩土剪切波速和场地卓越周期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了各类岩土剪切波速范围值和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场地平均剪切波速与卓越周期范围值;对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4.
岩土剪切波速和场地卓越周期是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建筑类别的重要指标 ,也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重要动力参数 .通过对焦作市城区各类岩土剪切波速和场地卓越周期数据进行统计 ,得到了各类岩土剪切波速范围值和不同工程地质单元场地平均剪切波速与卓越周期范围值 ;对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 ,建立了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相关方程 .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各类土体受大振幅振动影响的Gmax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强结构性和弱结构性土的不同Gmax附加衰减模式.通过编制可以考虑Gmax附加衰减影响的一维场地地震响应有效应力分析程序,对典型场地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对比,发现Gmax附加衰减对场地加速度和切应力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且加速场地液化、扩大场地最终液化范围.考察了场地条件和输入波卓越周期的影响,发现Gmax附加衰减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增强,随场地土层厚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强结构性土场地受到的影响比弱结构性土场地更大;不同卓越周期输入下均表现出由于Gmax附加衰减加快场地液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检层法波速试验确定高层建筑场地卓越周期的两种计算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脉动的基本原理、测试和解释处理方法,并在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华南地区铁路工程应用中卓越周期与场地类别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结合自由场地土振动台试验,对比了随机子空间迭代(SSI)方法、经验模式分解结合希尔伯特变换(EMD+HT)方法和频域分解(FDD)方法识别场地土卓越频率、阻尼比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激励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和大阻尼比情况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随机激励,当阻尼比较小时,上述3种方法均能准确识别出场地土卓越频率;而大震时土体卓越频率、阻尼比与振动过程耦合,此时经验模式分解结合希尔伯特变换方法可以给出合理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咸阳某工程场地为例,首先阐述了场地的地震地质条件,然后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放大谱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场地土体的固有周期和放大率等特性,本文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层状场地,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了层状场地中地表相对于基岩的放大谱,分析了两种情况下放大谱的特性及不同点,分析了输入地震动峰值和频谱对放大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线性情况下,输入地震动频谱和幅值对放大谱没有影响;在非线性情况下,输入地震动幅值对放大谱影响较大,输入地震动频谱对放大谱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在石林天时居产权式酒店项目的前期分析中采用GIS技术,利用场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快速建立所规划区域的等高线数字模型,对场地的高程、坡度、坡向、通视性、剖面、径流、山体投影等进行分析,从而使分析建立在全面直观的空间模型分析之上,增进了对该项目规划决策的理解以及设计前期场地分析的科学合理性,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以此指导之后的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Scientific site selec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constructing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s, but no uniform standard and code for such activity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ite selection of an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 The first large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 being built in China served a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12 indexes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factor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pecifications for key project site selection: geographic structure development feature, topographic feature, lithostratic formation feature, crustal stress, strength of rock mass, joint development featur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long-term water sealing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regional stability,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weight back analysis and power coefficient methods were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site selected for the first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 project. Petroleum site classifica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two aforementioned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e grade of the site selected for the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 in Huangdao, China is good. The study results may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ite selection of future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petroleum storage depots.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确定不同场地条件特征周期值的模糊综合评定方法,从而使得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反应谱,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作为轻型复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第Ⅱ部分.对该结构1/2模型进行了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对结构模型的滞回曲线、位移反应、基底剪力反应规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空间有限元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可用于该结构的抗震设计;由于结构刚度较大,周期较小,随着裂缝的出现和开展,结构的刚度会逐渐减小,周期会逐渐加大,渐渐接近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而产生共振现象,因此,对刚度较大的结构抗震设计时,避开场地土的卓越周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以某8层框架结构为例,使用ETABS软件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可以得到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橡胶隔震体系、滑移隔震体系等不同模型在第Ⅳ类场地的自振周期、层间剪力、最大位移等情况,得出不同结构的自振周期都有延长,各层位移增大,滑移隔震体系相对于普通结构和橡胶隔震体系而言,剪力和层间位移都大幅度降低,因此在第Ⅳ类场地使用滑移隔震体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选取新西兰 Canterbury 地区12个强震台站及2010—2012年间的台站584条记录,以浅硬场地 LPCC 作为参考台站,系统分析 Christchurch 市区软厚场地地震效应(即场地放大函数)的不确定性及地震动强度、震级、震源距及震源方位角等因素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1)地震动强度水平对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影响较小,仅在长周期(如大于1.0 s)段趋于增大场地的放大效应;以不同地震动强度值进行分组,地震动强度大于0.6 m/s2的分组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显著高于地震动强度小于0.6 m/s2分组,特别是地震动强度大于1.0 m/s2时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最大,反映了场地土层非线性提高场地地震效应的不确定性;2)地震震级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影响小,不同地震震级分组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及标准差的表现基本相当;3)震源距是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震源距小于5 km 时场地放大函数的标准差明显大于其它情况,即震源距越小地震反应不确定性越大;4)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与震源方位角的选取基本无关,即选取不同的震源方位角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