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任学程  马文学 《黄金》1996,17(10):41-43
减少吸附流程中活性炭的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任学程马文学(赤峰红花沟金矿)1前言目前炭浆法提金工艺在全国岩金矿山得到广泛应用。活性炭是炭浆厂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在吸附流程中,活性炭吸附已溶金,活性炭的磨损损失会相应造成金的流失。磨损损失的活性炭金品位在...  相似文献   

2.
火试金法测定银量过程中会有少量银损失,研究通过纯银在熔融和灰吹过程中的损失值来确定火试金法中银量的校正系数,即纯银回收率,对银量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实验分别考察了金银质量比、杂质元素、纯银灰吹损失等条件,排除了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采用3种不同性质样品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方法校正后,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含砷、锑型微细粒金矿石的强化浮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金环  李玉敏 《黄金》1996,17(1):36-40
贵州省某金矿含砷、锑金矿石,金粒度特细,有害元素含量多,金的赋存状态又十分复杂。通过在粗造作业采取强化措施后,使该矿石中的微细粒包裹金得到了较好地回收。尾矿金的损失由常规浮选的2g/t降至0.5g/t,金的回收率由70%提高到91%以上,浮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闪速浮选提高金,铜的选矿回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辉  车小奎 《黄金》1996,17(3):31-34
本文分析了传统常规浮选金、铜矿物损失的原因,介绍了闪速浮选机的构造和提高金、铜浮选回收率的工作原理,指出闪速浮选是强化粗粒金、铜矿物早收,大幅度提高金回收率的有效工艺.对鸡笼山金铜矿,在磨矿分级回路中引入闪速浮选工艺,能提高金回收率5.13%.铜精矿铜品位提高1.11%.  相似文献   

5.
银及银合金中金的分析用硝酸使基体成分溶解,而少量金不溶,分离后再溶解残渣测定金.但由于样品不同以硝酸溶解时,尤其是金含量很低时,金可能会部份溶解损失,因此需要寻求一个能在硝酸溶液中富集微量金的方法.文献中富集微量金采用的方法,大多在盐酸介质中进行,不适用于含大量银、钯、铂及钴等的硝酸介质.作者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银可在硝酸溶液中与金共沉淀,本文着重研究此共沉淀的条件及硝酸溶样时影响部份金溶解的因素,并拟定出银及钯银合金中微量金的分析方法.微量金的测定仍采用灵敏、准确、选择性高的孔雀绿一醋酸丁酯萃取光度法.  相似文献   

6.
金矿山所得浮选金精矿经氰化物溶液浸出、再用锌粉置换得到富含金银及几种有色金属(锌、铜、铅等)的金泥。金泥通常用火法冶炼得到合质金(含金和银),并进一步用两步电解法加工得纯金、纯银。这种传统工艺,流程复杂,金、银无名损失大、直接回收率和总回收率低。特别是用火法熔炼,金在坩埚及炉渣中损失大,并难以回收,能耗及成本高,电解过程滞留金量大、辅助工艺繁杂,操作不能连续化,劳动条件差,等等。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湿法新工艺。其特点是选择性浸出金和银,用萃取法提纯金及用氢(或水合肼)还原银。 试验用干金泥组成(%)为:Au 14.285,Ag 2.05,Zn 45.2,Cu 16.2,Pb 10.0,S 4.95。 浸金以前先用硫酸、硝酸铵溶液浸出铜和锌。浸出液中金含量很低,为<0.5毫克/升。常规湿法流程则先用硝酸浸铜、银、锌后用王水浸金。在硝酸浸出时浸液中含金13.5—27.5毫克/升,这样分散的金难以回收,造成金的分散损失。因此在硫酸介质中金分散损失少得多。 金的浸出用硫酸—氯化钠—氯酸钠作浸出剂,能完全浸出金,且比常规浸出剂(如王水、盐酸—氯气、盐酸—氯化钠—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收某蚀变岩矿体金矿中的金,在不同磨矿条件下进行了尼尔森选矿机选矿试验研究。根据该矿体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性及现场工艺条件,针对现场生产中浮选尾矿金损失较多现象,采用两段磨矿后尼尔森重选,重选尾矿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在离心强度为60G,给矿速度为1kg/min,反向冲洗水压为0.035 MPa,流态化水量为3kg/min的条件下,可有效回收+20μm粒级的金矿物,重选回收率可达33.85%,金的选矿回收率达到95.03%。  相似文献   

8.
招远金矿西山矿区自开采以来一直使用浅孔留矿法回采矿石.近年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贫化,为了最大限度的回收矿石资源而改用尾砂充填法.  相似文献   

9.
内华达州Barrick Goldstrike矿业公司矿石的碳质物料具有金吸附(劫金)和回收率金行为的特征。X-射线衍射测量的石墨峰值的宽度用来计算碳质物料的晶体尺寸(002)。发现(002)尺寸随劫金活性相反地变化,直接随金回收行为变化,表明在矿石处理期间用碳质物料试验的石墨化率(成熟度)与金损失有关。当与(002)晶体尺寸和碳含量对照,减少了劫金百分数时,提高了劫金活性的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某脉金矿采用螺旋溜槽和摇床进行了回收金的试验研究,该研究结果获得精矿产率6.66%、品位85.89g/t、金的回收率82.88%;尾矿产率67.82%、品位0.95g/t、金的损失率9.34%。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采用图解法说明盈亏平衡点的意义,同时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该平衡点的产量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黄金矿山特点,推导出黄金矿山企业保本的规模、品位及回收率的公式,以及给出了评价黄金矿山企业经营安全状况的两个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闫淑华 《黄金》2006,27(2):52-54
金矿样品加工流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化验分析质量。在采用生产联动线对样品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其内验合格率仅为37.1%;排除分析测定方法、样品缩分、加工损失率等影响因素后,认定正样粒度偏大是导致化验分析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改进样品加工流程,对〈1.0mm粒度的正样采用棒磨工艺加工至-200目,金矿样品化验分析合格率达91%以上;这证明在严格加工流程管理的条件下,样品加工的粒度是化验分析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帮飞  邓军  王庆飞  周应华 《黄金》2006,27(5):9-12
以国内外典型红土型金矿床为例,采用质量平衡和地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风化作用元素迁移与金富集机制。研究表明,元素迁移与风化强度有关。风化作用较弱时.以淋滤FeO、MgO、CaO、Na2O、K2O等组分为主;风化作用较强时,Al2O3、Fe2O3、SiO2亦发生大量迁移。Au富集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Au从载金矿物中活化后被表生矿物吸附,随着其它组分的淋失而逐步残余富集;其二,Au随FeO、MgO、CaO、Na2O、K2O等组分一起淋滤,而在风化壳下部被低价铁锰离子还原富集。  相似文献   

14.
王宏格 《甘肃冶金》2011,33(5):60-61,75
本文就区域化探普查时金的特征加以分析,特别是秦岭西段土壤金的分布特点、富集特征以及区域土壤、矿区土壤金的区别。同时也就内生条件下金的迁移和沉淀做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回收某石英脉型金矿中的金,在粗磨条件下进行了尼尔森选矿机选矿试验研究。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性,并结合现场生产中全浮选尾矿中粗粒自然金流失严重的现状,提出了使用尼尔森离心机为主的“重-浮”联合工艺取代原有的全浮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扩大重力倍数为60G、给矿速度为3 kg/min、反向冲洗水压为0.04 MPa、流态化水水量试验为3 kg/min的条件下,尼尔森离心机可实现在粗磨条件下预先回收粗粒自然金矿物。工业试验指标表明,“重-浮”联合工艺相比于单一浮选工艺所获得金精矿中金总回收率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乳状液膜法研究了以石油亚砜(PSO)为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用PSO—硫脲(TiO)液体石腊—煤油膜体系,从卤化物介质中提取金时各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提取金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金的一次提取率大于98%,并模拟工业生产进行连续提取。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和前人在盐酸体系中用PSO萃取金的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乳状液膜法提取金的迁移机理。  相似文献   

17.
邹宇 《铜业工程》2020,(2):98-100
针对泡沫塑料吸附解析法应用情况进行讨论,以测定金含量为例,进行了简单的条件分析试验,对泡沫塑料吸附解析法测金的实验过程及关键步骤跟踪分析,并对影响泡沫塑料吸附解析法测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由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浴时间40min,硫脲解析液浓度20g/L,解析液盐酸浓度为1%时,解析液对金的解析效果较好,并有效的提高了测金分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某含金银铜硫矿石中铜、硫、金、银品位分别为0.70%、4.76%、0.10 g/t和3.78 g/t,针对现场高碱工艺存在的伴生金银损失率高等问题,以该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低碱度条件下“铜快速浮选—铜尾活化选硫”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闭路试验结果表明,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24.28%、回收率为91.93%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5.54%、回收率为44.76%的硫精矿。其中61.51%的金和63.86%的银在铜精矿中获得富集,浮选指标较好, 在低碱条件下原矿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9.
氰化浸金过程中铅盐作用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敦钫 《黄金》2000,21(4):31-33
绘制了Au-Pb-CN-H2O系的ψ-pH图,研究了铅盐(如硝酸铅、醋酸铅)在氰化浸金过程中的作用。从热力学上说明了铅盐在氰化浸金条件下能作氧化剂氧化溶解金,同时生成的AuPb2等金铅合金,其电位较Au高,在氰化液中能够和Au形成原电池,促进金的溶解。AuPb2等也能够在一般氰化浸金条件下进一步被溶解。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河台金矿床成因分析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人手,通过分析河台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了矿床成因新观点,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认为河台金矿床成因与液态矿源从形成、迁移及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关系密切。并以此为依据寻找新的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