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超临界CO_2法萃取玉米胚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50 min,萃取率可达到24.54%以上.结论:优选的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萃取产物中总皂苷含量,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绞股蓝茶中总皂苷的条件,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5MPa和萃取时间60min.在该条件下,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绞股蓝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3.68%,该提取率显著高于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的提取率(1.97%).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蛹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蛹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蛹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蛹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蛹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 in,压力20 MPa,粉碎度100目,萃取率可达到28.92%.  相似文献   

4.
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薏苡仁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和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USFE)薏苡仁油,并对各自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在各自优化条件下的产率。实验结果证实,超声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明显的强化效应,与超,海界流体萃取薏苡仁油相比,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在较低的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较少的夹带剂用量、较短的萃取时间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萃取率。对萃取物成分和结构的分析表明,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引入超声不会破坏脂肪酸的化学结构和改变对脂肪酸萃取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乌桕籽皮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3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乌桕籽皮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36 ℃,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 h.此外,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乌桕籽皮油中脂肪酸含棕榈酸64.93%、油酸32.91%、亚油酸2.23%、亚麻酸0.458 3%.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2)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提取葡萄籽油的新方法,探讨了不同萃取工艺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油的出油率与油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提出了生产中可采用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温度为35—45℃;CO2流量为40kg/h;萃取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到93%以上,油品质量可达到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花椒籽油。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超临界CO_2技术对土体脱水技术可行性,通过对高岭土和膨润土土样在是否超临界状态下进行的脱水试验分析,研究压力、温度和CO_2流量等因素对土体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对超临界CO_2干燥过程有显著影响,而压力和CO_2流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高岭土土样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其自由水脱除效果相比非超临界条件约高1倍;自由水脱除约54.1%,结合水脱除约57.8%,说明超临界CO_2条件下土体脱除结合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4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h,在此条件下,蛋黄油的萃取率可达80.1%。  相似文献   

11.
以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小试研究.首先进行单级抽提试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NMP精制的适宜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NMP的假三段抽提试验及脱蜡试验.结果表明,无水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7℃,剂油体积比为0.75,在相同条件下,NMP单级抽提精制油收率为9...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地区所产中华亚种沙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为单因素考察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6min,料液比1:12,功率622W,在此条件下重复三次实验,得到沙棘籽油的提取率为0.307%±0.005%,为预测值的98.71%。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该研究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沙棘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波萃取核桃油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min,每克核桃仁用萃取溶剂7mL。将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是磁力搅拌法的1/12、索氏提取法的1/20),萃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5℃,微波萃取法所用溶剂体积较磁力搅拌法低,而且提油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微波萃取法得到的核桃仁油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脂肪酸组成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82.94%上升到90.25%,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由43.49%上升到48.23%。  相似文献   

14.
以大蒜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进行大蒜油提取,对影响大蒜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温度、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以95%乙醇作提取剂,每100 g大蒜泥中加入500 mL提取剂,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为2.5 h,pH=6.5。同时,对提制的大蒜粗油进行了精制。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花生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CO2流体萃取花生油的较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和花生仁粒度等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花生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3℃,花生仁粒度20目,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1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达到96.16%.对SFE-CO2流体萃取的花生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FE-CO2流体萃取的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含量高达78%以上,符合一级花生油的标准(GB 1534—2003).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从艾蒿全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有效的萃取艾蒿挥发油成份,萃取率可达7.22%,产品色度较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量100mL,40℃萃取100min。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朝鲜淫羊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朝鲜淫羊藿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在完全随机设计优化ASE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收率4.0%,通过NIST98谱图库检索,确认挥发油中包含91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朝鲜淫羊藿挥发...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法提取苍耳子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苍耳子中的苍耳子油,对不同溶剂、超声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提取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提取苍耳子油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用乙醇提取,浸泡2 h,超声40 min,每克苍耳子中加入12 mL溶剂。该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并且超声法提取与传统方法提取的苍耳子油的成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冷冻干燥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结合技术萃取大蒜油,通过均匀设计在萃取率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CO2流量之间建立了理论模型,确定了SC-CO22萃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h,CO2流量44kg/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1.19%.  相似文献   

20.
索氏法萃取黄瓜籽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干燥黄瓜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溶剂萃取法提取黄瓜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黄瓜籽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索氏提取法萃取黄瓜籽油的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黄瓜籽质量浓度对油收率的影响。索氏提取法最优化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正己烷,萃取温度是68.5℃,萃取时间8 h,黄瓜籽质量浓度为0.071 g/mL,油收率达4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