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古建筑中,户牑装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户牑装饰艺术的浅析,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户牑中所包含的诸如社会、宗教、伦理、历史、民俗、审美等深层的文化内涵。门窗的起源老子曰:"凿户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即门,牑即窗。可见,自古以来,凡建筑皆有门窗。门供人出入,窗用作采光和通风。  相似文献   

2.
白族民居在云南民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古朴典雅、坚固大方著称于世。其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窗在大理地区的传统建筑中属于装修一类,有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又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窗”体现建筑的等级、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作为内外空间沟通的又一媒介,让人感受到“处处邻虚,方方侧景”的美境。《释名》曰:“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窗如同房屋的眼睛,点亮人与外界沟通的灵感之灯。  相似文献   

3.
白族民居在云南民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古朴典雅、坚固大方著称于世。其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窗在大理地区的传统建筑中属于装修一类,有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又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窗”体现建筑的等级、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作为内外空间沟通的又一媒介,让人感受到“处处邻虚,方方侧景”的美境。《释名》曰:“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窗如同房屋的眼睛,点亮人与外界沟通的灵感之灯。  相似文献   

4.
窗是建筑的眼睛,选择合适的窗无异于“画龙点睛”。窗的功能是:透视、采光、通风换气、装饰。建筑是百年大计,窗是可活动的特殊墙体,它必须保温、隔声、安全、坚固耐久。窗是为主人服务的活动设施,还得便于操作和清洁、使用灵活、可靠耐久。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普遍采用三种窗:钢窗、铝窗、塑窗(也叫塑钢窗)。钢窗造价低,强度高,但使用性能很差,主要是因为钢材只能轧制不能用模具挤压加工。它只能有简单的形状,无法安装密封条,所以它的气密性、水密性很差。另外,钢窗易腐蚀,后期维护费用高,无装饰功能,已是淘汰产品。铝合金窗在我国已有20年历史,90年代初期开始风靡于世。它的使用性能大大优于传统木窗、钢窗,特  相似文献   

5.
窗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窗对于建筑就如是人的眼睛,因为采光、通风等一些功能都要通过窗来实现,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当今建筑界对于窗的关注并不多。文章从建筑外窗的采光、通风、装饰、景观、防御、展示方面进行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明外窗的艺术性以及外窗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以推动今后建筑外窗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加系统、科学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埃及艺术]埃及音乐、图画、建筑、雕刻、陶瓷等艺术之总称。发达最古,对于后世之文化艺术有重大之意义。埃及建筑甚古,贫民居宅,无光无窗,形式简陋,但宗教方面则颇多宏伟之建筑,遗物有祠堂、坟墓、金字塔等等。装饰多用实物及象形文字等图样,色彩  相似文献   

7.
据说,最早评价房屋与人的关系的是我国的老子,所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有人说,建筑被认为是三度空间中的造型艺术,它的实用功能也由此而产生,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别墅的建造,则更是在创造一种让人感觉舒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江菊珍 《广东建材》2010,26(1):82-84
"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来自老子的一名话,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揭示了空间的本质。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它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建筑空间的创造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功能的空间所带来的效果以及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人对建筑空间的美感更是来自于空间本身的尺寸比例、几何造型、光线等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筑装饰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的这段话,常被用于阐述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确,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即要建成一个能包容人及其活动的遮蔽空间或场所。这可看成是建筑的功能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刘瑞栋 《化学建材》2000,16(5):12-13
建筑窗有采光、通风的两大功能 ,还有装饰的作用。窗好比是建筑物的眼睛 ,透露出一幢幢建筑物的灵气。尤其是住宅和公共建筑 ,不能没有窗。没有窗的住宅 ,好比一张没有眼睛的脸 ,无论如何是不好看的。目前在建筑物上有木窗、钢窗、铝合金窗、塑料窗、不锈钢窗、彩板钢窗及各类复合窗。最近 ,在一些报刊和行业协会的会刊上刊登了一些非议硬聚氯乙烯塑料窗的文章。《化学建材》杂志 2 0 0 0年第三期刊登了闫述先生“不争长短共同发展”的文章 ,作了很中恳的分析。笔者对于我国建筑用窗的发展前景 ,也尝试作些探讨。推广塑料门窗是国家制订的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汉口里弄建筑外窗为研究对象,从其功能结构、装饰细节、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汉口里弄建筑外窗的功能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以探寻老汉口近代民居建筑的装饰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常将眼睛比作心灵之窗,而花窗则要称其为苏州园林的灵魂了。古典园林中的窗并非作为个体孤立独存,而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眼睛对于身体一样是有机组成的整体。花窗是没有窗扇的,在苏州园林中花窗主要是起到空间的分割和渗通,既能分隔出不同的区域来,又不会拘束空间。建筑在西方被称作是空间的艺术,而苏州园林通过花窗完美的将空间艺术展现得淋漓  相似文献   

13.
《建筑技术》2008,39(6):471-472
国家标准《木门窗》编制组在京成立,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等10余家单位共同编写。《木门窗》国家标准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门窗行业国家标准。以往,木门窗行业主要依靠《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木门、木窗》、《木质门》等标准指导木门窗生产、进行产品检验,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与木门窗有关的章节仅包含了木门窗质量验收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窗无恶     
正窗是建筑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今天还在引用的"……凿户牖以为室,有室之用……"足以证明先人在文明之初给予窗的重视。在不同时代与不同文化的建筑中,如果审视墙、柱、顶、台阶、门、窗等这些建筑基本要素,不难发现窗是几乎唯一的总与正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要素。当墙与割裂、柱与耻辱、顶与压迫、台阶与距离、门与特权可以产生各种暗淡的社会文化纠葛时,窗似乎是完全幸免的。  相似文献   

15.
吴放 《建造师》2009,(2):38-45
山陕甘会馆建筑格局严谨,规模宏大。从其功能上来说其历史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之大成,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感更是登峰造极。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建筑外窗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外围护构件中,它的功能最为复杂,既要具有密闭性,能防止风吹、日晒、雨淋,且能保温、隔热、隔噪音、阻挡飞虫和尘土侵入等,又要具有通透性,能采光、通风、贯通室内外空间和提供开阔的视野等。此外,建筑外窗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立面效果,因此人们常将其比喻为建筑物的眼睛。 建筑外窗按其制造材料分,主要有钢、铝、塑、木四大类。木窗历史最为悠久,在森林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它的用量早已受到控制。代之而起的是钢窗,但由于其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上的不足,加之技术进步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近年来逐年滑坡,老产品面临淘汰的局面,有被性能更为卓越新近开发的铝窗取代的态势。铝窗以其装饰性、耐久性、工艺性等优异而受到人们普遍青睐,但它属于耗能大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正>雕花门窗门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属于"小木作"。门供人出入及迎来送往,窗用来通风与采光,另外它们还承担着建筑围护和分隔的功能。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中,户即门,即窗。可见自古以来,凡是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都有门和窗。门窗产生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原始的穴居与巢居现已  相似文献   

18.
陈翔 《建材与装饰》2022,(10):59-61
为了解近代岭南建筑的建筑装饰特点,本文以梁园为例对岭南地区的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研究,从灰雕、木雕、石雕、满洲窗出发,考察梁园中的门楣、门框、雀替、窗户、外墙、柱础、花台及栏杆的装饰,分析梁园的装饰特征,归纳近代岭南园林装饰元素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元素之间有较多的共性以及对比研究价值,其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全年气温差异很大,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风压分布也有很大不同,再加上建筑设计日趋丰富多样,作为建筑物的眼睛——门窗,必须适应气候条件和建筑风格而多样化。既要有所谓欧式体系窗(实指德国、奥地利设计的窗),也要有所谓美式体系窗(美国、加拿大设计的窗),更应有取众家之长,适我所用的中国体系塑料窗,充分体现塑料门窗的优势。正如欧式建筑设计也非千篇一律,有法式房屋、意大利式房屋等,美式建筑也有南美、北美之分。这种多体系建筑样式与民族、历史、文化、气候等条件有关,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门窗是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扬州第宅建筑形制经过一段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发展过程而日趋成熟,地域与文化特色也日益鲜明。自古窗就是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承载着功能与文化双重意义。对明清扬州第宅建筑中窗牖的装饰装修特色及其演变进行梳理研究,不但可以丰富、填充我国建筑及其装修的地域性文化研究体系,也为今后窗牖的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