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总结了结构用高强度高韧性热轧H型钢新产品开发结果,通过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来稳定和控制钢的成分,采用连铸坯成形轧制法缩短生产周期,采用合金设计与控制温度,变形量相结合改善钢的组织等一系列新技术,达到了提高产品强度与韧性的目的,产品已广泛用于铁道车辆、三峡工程、石油平台等钢结构工程。 相似文献
4.
控制轧制与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轧制技术五十年代在欧洲开始应用,后由日本钢铁企业发展成今天全新的控轧工艺,这种新工艺技术由微合金化处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组成。本文通过对控轧Q345钢板性能的研究,证明通过控制轧制生产低温韧性钢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7.
建筑用大线能量焊接高强度厚钢板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随着建筑物向大型和高层方向发展 ,对所使用的钢板要求向增加厚度和高强度方向发展。日本神户制钢公司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已经对关于以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为主体的 490 MPa级钢板 ,有关大线能量焊接改善热影区 ( HAZ)韧性的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 ,其结果是可以进行大线能量焊接 ,能够保证 HAZ的冲击韧性。但是 ,关于以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为主的 5 90 MPa级和780 MPa级高强度钢板尚没有开展研究 ,还不能改善这种高强度钢板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的HAZ冲击韧性。于是 ,日本神户制钢公司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对以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为主的5… 相似文献
8.
日本白立金属公司开发了抗张强度比现有高强度不锈钢17-4PH、15-5PH高,耐蚀性比超高强度锕1340,300M优异与17-4PH钢相当且韧性高。 相似文献
9.
建筑领域用的高强度钢以往主要是采用50公斤级的SM50钢,屈强比高的60公斤级的钢未见采用。一方面,建筑用60公斤级以上的高强度钢的使用节约了钢材从而可降低直接成本,同时也满足了新建筑结构对钢材的高要求。本文介绍的是为满足这些要求而开发的板厚80mm屈强比(YR)<80%的60公斤级钢的开发情况及各种特性。1 序言 考虑到地震等严酷负荷条件而设计的高层钢结构建筑等使用的钢材的重要一项特性就是钢的塑性变形性能一致。这种一致的塑性变形性能一般是通过降低屈强比来提高的。为此,以往的建筑用钢主要采用屈强比通常为80%以下的50公斤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高韧性TMCP船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宝钢研制高强度高韧性TMCP(热机械控制轧制)40 kg级别系列船板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以低碳微合金化配合适当的控轧控冷TMCP工艺,试制厚度为68 mm 的高强度DH40、EH40、FH40船用钢板,钢板强度性能满足ABS、CCS、GL等九大船级社规范对DH40、EH40、FH40的要求,在-40℃、-60℃下,钢板横向、纵向具有大于200 J的夏比冲击功.同时焊接实验的结果表明,研制的钢板在焊接热输入量为50 kJ的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和熔合线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能够满足船体结构用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济钢开发的高强度中厚钢板的表面裂纹,分析了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使高强度中厚钢板的表面裂纹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距离高压油气输送的需要,高强度高韧性管线用钢得到迅速发展.宝钢在完成"西气东输"工程用X70管线钢后,进行了更高强度级别X80管线钢的研制.现就宝钢X80管线铜的研制和应用情况,X80管线钢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和制成φ1 016×15.3 mm螺旋焊管性能进行论述.合理的成分配合最佳的控轧控冷工艺,是X80管线钢获得具有针状铁素体微观组织和高的冲击韧性、优良的低温抗动态撕裂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低碳Cr-Mo系添加微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成分设计,通过TMCP工艺控制,获得均匀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充分发挥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和贝氏体组织强化作用,研制80 mm厚高韧性工程机械用Q460钢。试制钢板力学性能均匀,不仅具有良好的拉伸力学性能,且低温冲击韧性优良,-60℃冲击功大于180 J,冲击断口呈明显塑性变形;SEM分析表明,断口微观形貌韧窝特征明显,面积约为55%,韧窝内圆形氧化物夹杂细小;钢板厚度方向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均匀,晶粒尺寸约为8~10μm;TEM分析表明,晶内存在高密度位错,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沿位错线析出。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低碳+复合微合金化的方法,通过Cu-Ni-Cr-Si的成分体系增强耐候性能,结合新一代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TMCP)工艺,成功研制出厚度达32 mm、屈服强度500 MPa级的高强度高韧性耐候钢板.试验钢板具备高强度、高的低温韧性、优异的焊接和良好耐腐蚀性能,其组织为细小的针状铁素体. 相似文献
18.
陈浩炜;李吉航;战东平 《钢铁研究学报》2024,(7):827-843
冷作模具钢被广泛用于各种现代制造领域中,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不断被提出更高的品质和性能要求。目前发现冷作模具钢的性能缺陷均与钢中碳化物的种类、分布、尺寸和形貌密切相关,提高冷作模具钢的性能宜从碳化物入手。归纳了冷作模具钢中常见碳化物的种类、分布、尺寸、优点和缺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稀土、Ti、Mg和N等元素的微合金化,以及电磁搅拌、电渣重熔、锻造和热处理等工艺对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介绍。最后展望了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应从微合金化入手并改进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改性元素添加量不明确、部分改性元素添加方式不适宜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热处理工艺无量化标准等目前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研究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