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采用MIE-D 1.2最小点火能测试仪,测试5、10、15μm三种粒径的微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将超细与常规PMMA粉尘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其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三种粒径的粉尘最小点火能量分别为3、6、32 m J,对应粉尘最敏感浓度均为750 g/m~3,最佳点火延时分别为90、90、60 ms,最佳初始压力分别为0.8、0.8、0.9 MPa。粉尘浓度、点火延时以及初始压力小于临界值时,最小点火能量随参数值的增加而减小;当达到临界值后,最小点火能量随着参数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选取氟苯尼考(扶本康)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电镜扫描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得氟苯尼考粉体样本的形态及热稳定性;用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得到氟苯尼考的点火能会随着电极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电极间距在3 mm时达到最小值300 mJ;当改变粉尘浓度时,氟苯尼考的点火能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粉尘质量为500mg时达到最小值200mJ。还测得氟苯尼考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400℃,其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MIT-C为340℃。  相似文献   

3.
将高纯铝粉放置在干燥器中进行氧化,每隔30 d称重计算氧化率。分别采用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氧化率的铝粉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铝粉氧化程度的不断增加,铝粉的最小点火能量和最低着火温度逐渐升高,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逐渐降低。氧化率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最低着火温度和爆炸指数,对最大爆炸压力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可燃气体动态爆炸极限测试装置,通过调节两个气体流量计来控制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流速,使二者达到一定的混合比例,在不间断供气的情况下使混合气体在燃爆管中保持流动状态。装置除了可以测定可燃气体的动态爆炸极限以外,还可以测定最小点火能、动态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及对可燃气体动态爆炸火焰进行微观研究。已有的试验数据表明本装置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以红木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热板炉、戈德贝特-格林沃尔德炉、哈特曼管爆炸实验装置中分别测试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和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C)。结果表明,该木质粉尘的MITL为320℃,MITC为460℃。粉尘浓度是影响MIC的极值因素,最小点火能量大小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粉尘粒径是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单调因素,随着粒径的增大,粉尘云点火能量总体发展趋势为逐渐升高。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及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无水乙醇作为试验样品,研究可燃液体蒸气的最小点火能。通过加热高闪点喷气燃料在半封闭空间中形成饱和蒸气,由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得到不同加热温度对应的油蒸气体积分数,利用点火能试验台放电引爆油蒸气,得到了不同体积分数蒸气对应的最小点火能。试验结果表明,高闪点喷气燃料的敏感蒸气体积分数为3.18%,对应的最小点火能为9.075mJ;蒸气浓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最小点火能增加。利用热爆炸机理和链式反应理论解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使用1.2L哈特曼管实验装置研究分散压力、质量浓度及惰性粉体对锰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环境温度为(11±3)℃、湿度为12%±2%,锰粉粒度为≤300目。结果表明:分散压力值为0.7 MPa时最有利于锰粉尘云的燃烧、爆炸;锰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随质量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测得最敏感质量浓度为1g/L,对应的最小点火能为79.85mJ;随着惰性粉体Al2O3·3H2O或SiO2质量浓度的增加,锰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增大;通过对比发现Al2O3·3H2O对锰粉尘云的抑爆效果优于SiO2;Al2O3·3H2O质量浓度为0.167g/L时最小点火能达到了737mJ。  相似文献   

8.
利用SEM、XPS、XRD及FTIR表征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及1.2 L哈特曼管试验装置对其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粉体为纳米级孔状三维结构,主要组成元素为Si和O,呈非晶形态,表面附有-CH3及-OH基团;爆炸下限为40~50 g/m3,最大爆炸压力为0.70 MPa,最大爆炸指数值为7.84 MPa·m/s,最小点火能为520 mJ,爆炸危险等级为St1。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关型间隙电气元件的放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剧烈变化的暂态过程,导致其电气参数难以测量等问题,通过对气体辉光、弧光的放电机制分析,依据IEC61643-311气体放电管性能测试电路设计部分的标准要求,研究开发出一台针对开关型电气元件的辉光、弧光放电测试装置。经软件仿真及反复试验表明,研制的辉光、弧光放电测试装置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开关型间隙电气元件辉光、弧光放电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为开关型间隙电气元件在续流及伏安特性研究等问题上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随煤尘云质量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喷粉压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煤尘喷射扩散系统、电火花发生系统、哈特曼管体系统及点火能量数据收集传输系统组成的煤尘云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的最小点火能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种煤质的c-E拟合曲线之间存在明显界限,变质程度越高,E越大,说明煤尘越不容易着火,其爆炸敏感性越弱。无烟煤的最佳着火质量浓度在2.08~2.50 g/L范围内,6种烟煤最佳着火质量浓度在2.50~2.92 g/L范围内,而褐煤的E总体上随c变化波动幅度相对最小。8种煤尘云最佳着火延迟时间均在1 s附近,该时刻喷粉动力与重力沉降效应之间达到最易着火状态。变质程度越低,最佳喷粉压力越小,煤尘云越容易着火,爆炸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探究稻壳粉着火敏感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SEM对其粒度进行分析及形貌表征,利用Godbert-Greenwald炉、固体自燃点、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对自燃点温度、最低着火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粉颗粒越大粒度分布越集中;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粒度的减小呈降低趋势;标准试验模式下,粒度D50=52.9 μm的稻壳粉自燃点为225.1 ℃;粒度一定时,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随模具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当高度达到20 mm最低着火温度达到最低,且不再随模具高度的升高继续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工业过程安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云燃爆的敏感性参数,采用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E)试验装置对HDPE粉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研究3个单一因素(粉尘粒径、粉尘云质量浓度和喷粉压力)对MIE的影响,然后对一定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HDPE粉尘云在哈特曼管中燃烧的火焰传播行为进行分析,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多因素对MIE的影...  相似文献   

13.
电极转换常用于改善软土电渗过程中存在的后期电流快速下降、土体两极强度不均等问题,选择合适的电极转换时间周期是决定电渗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电极转换时间周期难以确定的问题,自主研制了一种用于室内研究电极转换的试验装置,可以自动转换电极,并排除了大体积模型试验中如土体开裂等因素的干扰,并运用该试验装置进行了等时间周期的电渗电极转换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电渗初期阶段进行电极转换会使电流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在电渗后期采用等时间周期的电极转换效果不明显,应适当调整电极转换时间周期;电渗后期,排水不畅,升高电压亦没有效果,反而进一步浪费能耗,故不建议在电极转换后期采取升高电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碳酸钙含量对木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利用HY16430粉尘层引燃温度试验装置测定油磨木粉、人工打磨木粉及两者分别与碳酸钙混合的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结果表明:油磨木粉、人工打磨木粉、碳酸钙中位粒径分别为7.344、7.269、7.859μm,堆积厚度为5 mm时,油磨木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24℃,人工打磨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关于堆积粉尘自燃的相关测定方法标准,对比分析标准的应用范围和危险性分级依据。基于堆积粉尘自燃温度测定原理,研制了恒温烘箱测定不同容积堆积粉尘自燃温度的测定装置,给出相应的测定方法、测试条件和自燃现象判断依据。以某褐煤为例,分析不同容积堆积粉尘自燃升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积量越大达到设定恒温的时间越长,随后的升温速率越高。从粉尘温度控制、挥发物探测和储存空间、深位火灾扑救方面给出了预防堆积粉尘自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目前在运变压器常用的25#绝缘油为例,测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变压器油在电极针产生的电场下的点燃特性,为变压器起火机理与防治研究提供指导。试验表明,25#变压器油在电火花能量18 J、最大电场强度为6.56×103 kV/m的针-针电极电场条件下,点燃的临界温度约为172 ℃;其引燃有爆燃和稳定燃烧2个过程,爆燃时燃烧瓶内压力最大,为510 kPa左右,其引燃过程与单一气体组分丁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是电渗处理中的常见控制因素。为研究电势梯度和电极间距对滨海软土电渗效率的影响,进行等电极间距变电势梯度和等电势梯度变电极间距两种工况下的电渗模型试验。获取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通电电流和能耗系数等试验结果,进一步研究能耗系数与电势梯度、电极间距的关系。在Helmholtz-Smoluchowski(H-S)电渗流方程的基础上,引入界面电阻和起始电势梯度概念进行电渗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在等电极间距工况下,考虑起始电势梯度的电渗流方程能够较切实地反映电渗能耗系数随电势梯度变化的非线性趋势,宁海滩涂淤泥存在起始电势梯度和相应的经济电势梯度;在等电势梯度工况下,界面电阻和起始电势梯度不影响能耗系数的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永磁摩擦耗能装置结构体系被动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无能源磁摩擦控制装置性能试验的基础上,根据14五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设计制作了永磁摩擦耗能装置。普通摩擦耗能装置出力不可变,而永磁耗能装置的出力为连续可变型。不仅可以实现控制力随结构层间位移改变而增大或减小两种出力模型,而且根据装置初始位置的不同可以改变初始控制力的大小。分别将装置安装在底层柔性结构模型和普通结构模型上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永磁摩擦耗能装置用于结构被动控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摩擦耗能装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为系统掌握非煤粉尘抑爆领域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08篇非煤粉尘抑爆领域文献的数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VOSviewer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探究非煤粉尘抑爆领域研究演进、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非煤粉尘抑爆领域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研究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选取108篇非煤粉尘爆炸抑爆领域相关论文,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矿业工程、有机化工等学科;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可燃性粉尘爆炸、抑爆剂、抑爆系统和爆炸特性以及抑制机理等主题;从宏观措施研究转变为微观机理研究是研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粒径对中密度纤维板粉尘爆炸及相关特性的影响,采用20 L爆炸球、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装置、锥形量热仪和哈特曼管装置,对不同粒径粉尘的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最低着火温度、热释放速率和火焰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尘粒径减小,爆炸下限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降低,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增大;粉尘燃烧过程分为升温、着火、过渡、加剧和熄灭5个阶段,并出现2个峰值,热释放速率变化时间和吸热时间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热释放速率峰值增大;火焰在管道内的传播随着粒径减小先增强后减弱,管道外“火球”形状更大,火焰消散后火星数量变少,火焰尾端更加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