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增强岸坡稳定性是河道抗洪工程的重点,也是城区河道滨水带修复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HEC-RAS水力模型分析,发现大凌河东河1号橡胶坝所在河段的岸坡流速较大、抗剪切力较低,难以抵挡50年一遇洪水冲击,对城区安全构成隐患。为此,采用了植物扦插、生态土石笼以及桩石结合护岸等综合性的滨水带修复措施,对提升该河段岸坡抗洪标准、改善岸坡湿地多样性以及边滩景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荆江河段岸坡稳定问题较为突出。从研究岸坡地质结构及稳定条件入手,对长江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主要分为3类,即侵蚀性、崩塌型、整体滑移型。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有岸坡形态、岸坡物质组成和地质结构、近岸水流条件、地下水渗流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岸坡稳定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影响岸坡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辉  喻可忠 《人民长江》2006,37(9):63-64
长江干堤护岸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岸坡稳定问题.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岸坡的物质组成、形态和岸坡结构等是内因,它们决定岸坡变化破坏的类型、范围、程度.而江水的冲刷、水位的涨落、地下水渗透是岸坡破坏的外因.通过在洪湖长江干堤护岸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实践,调查和了解了岸坡的各种地质结构,对造成岸坡失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在施工中出现的岸坡渗透变形、崩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处理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库库区崩塌型中高岸坡对水库安全运行与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因为水库库区水体较大,中高岸坡山体较高,采取常规工程措施处理不仅费用较高,而且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对于这类岸坡防护一般采用底部阻滑挡土墙进行被动型安全防护,但对活动性较强的表层崩塌岸坡,阻滑挡土墙防护效果并不理想。经常是工程运行几年后,崩塌的破碎体越过挡土墙形成新的坡积体,仍然影响水库运行安全与周围环境。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主动防护型复合生态岸坡技术,较好解决了水库库区中高崩塌型岸坡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将生态型岸坡结构技术与植物种植技术相结合,针对河道贫瘠岸坡等自然生态脆弱衰退区,选择适应于寒区的生态型材料及岸坡结构型式,采用或坡型或垂直型岸坡结构进行岸坡加固,使其既可以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又可以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身修复。该岸坡结构适应范围较广,基本不受地形、坡高、有无水体的限制,既可以解决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问题,又可以用于高陡、贫瘠、崩塌山体、库岸等岸坡的生态修复。为寒区生态护岸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且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安徽省境内长江河谷地貌特征、地层及岩性、干流河道分段等地质环境条件.评价不同河型岸坡稳定条件及岸坡失稳的状况.认为以天然矶头为主构成的节点是河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保护天然节点,兴建人工节点应经过论证,以确保安徽段长江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7.
块石是常用的护岸(坡)材料,在护岸工程实施后常因各种原因使得块石滑落而破坏.为探索块石滑落的原因,设计了弯曲水槽,在水槽中进行了7种块石组成(4种块石粒径及3种护岸块石级配)、3种护岸厚度、3种岸坡组合条件下,3种近岸流速作用下岸坡的破坏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块石粒径(级配)、近岸流速、抛石层厚度、岸坡坡度等对岸坡防护的影响.提出了块石的尺度、厚度及稳定坡度的选择理念.这些成果可为长江实际护岸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护岸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的修改补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春发  林洁  孙静  王逸然 《江苏水利》2021,(1):22-24,72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以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长效管护"为目标,对农村河道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景观设置、河道长效管护等方面入手,提出规划方案与措施,为后续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江西省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治理现状等基础上,研究中小河流治理岸坡整治技术集成,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科学适用的解决方案和岸坡生态整治的典型模式,为江西省中小河流岸坡生态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岸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型式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中下游各段岸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引起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也各不相同,导致崩岸的型式及条件各不一样,给工程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大致可划分为地质、河流及水动力学、水文气象及人类活动因素,这4大因素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岸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是侵蚀型、崩塌型、滑移型。崩塌型又分为冲刷浪坎型、坍塌后退型、塌陷型;滑移型又分为整体性滑移型、牵引式滑移型。在崩岸发生后,应充分分析不同堤段岸产生的主导因素、特点及崩岸类型、岸坡的土层结构型式、有无地质缺陷等,然后制订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及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野下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提出了区域生态承载力新内涵,创建了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从生态支撑力、资源能源消耗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压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视野下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并选取2010年数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研究区德安县、湖口县、南县以及永修县4个县市为超载失调区,新建县等10县市为可载失调区,进贤县及武汉等10个县市为可载较协调区,安庆县等15个县市为微超载较协调区;(2)生态承载力超载失调区域全部位于洞庭湖湿地区与鄱阳湖湿地区,而可载失调区域则比较分散,基本位于长江干流湿地区以及鄱阳湖湿地区东部;(3)利用SEPI模型分析,洞庭湖、鄱阳湖湿地区、江汉湖群湿地区以及长江下游干流湿地区县市经济社会压力的特点都是偏重环境污染。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典型通江湖泊,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浅水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来,受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加之流域区域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湖湿地退化特征明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梳理了鄱阳湖湿地保护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思路.从确...  相似文献   

13.
长江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重开发轻保护,是长江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在总结70年来长江治理开发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长江面临的主要水安全问题,明确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协调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策略:进一步加强防洪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实施生态要素调控与空间管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严控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科学调控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型应遵循的相似律和微模型设计方法,提出了微模型阻力相似及模型物理量测控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平面比尺1:6 500、垂直比尺1:150的长江-鄱阳湖-“五河”尾闾微模型。经实测水文资料验证,该模型在水位、流速及长江对鄱阳湖倒灌时间和倒灌流量等方面与原体具有较好相似性,所用模型设计和模拟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微模型试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等大尺度和复杂水沙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雷声 《水资源保护》2021,37(6):7-12
2020年6月底始,受持续强降雨和长江干流顶托倒灌影响,鄱阳湖水位暴涨,发生超历史纪录大洪水。基于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鄱阳湖防洪体系现状,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特点,总结了鄱阳湖防洪体系在应对2020年洪水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适应江湖自然节律,学会与洪水共生存,坚持束疏结合、重点防御、人力与技术防汛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协调好湖泊治理与保护的关系等治水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仲志余  余启辉 《人民长江》2015,46(19):52-57
随着三峡水库及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逐步投运,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由于蓄水拦沙,“清水”下泄,江湖关系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导致两湖水文情势进一步变化,对两湖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分析了洞庭湖江湖关系变化趋势和鄱阳湖枯水变化情势及其影响,结合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利的要求,研究了两湖水量优化调控总体思路,提出了优化调控两湖水量的工程措施,为两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12,43(17):1-4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深入研究江湖变化特性,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和洞庭湖防洪、供水与生态安全。辩证论述了洞庭湖在长江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中游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三峡工程对于保障洞庭湖防洪安全的支撑作用。提出了加紧研究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的措施,加强研究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方案,强化改善湖区水环境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对于促进洞庭湖区的和谐发展与维护湖区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泥沙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仕明  刘同宦 《人民长江》2010,41(15):10-14
针对长江含沙率较小但输沙量较大的特点,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减小或避免其泥沙致灾的同时,将其加以合理利用,实现减灾兴利。根据长江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站的水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包括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近50余年的长江上游、三峡工程坝下游干流河道与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及支流汉江的泥沙输移变化,阐述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化的主要表现,揭示了长江流域泥沙资源的供需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鹏飞  陆健刚 《人民长江》2016,46(12):37-41
为了研究通江湖泊与外部江河的水沙交换过程,运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非稳态水流和泥沙耦合数学模型,对平水年水文条件下鄱阳湖的水沙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与上游五河、下游长江的水沙交换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3~8月。计算得出2010年上游五河入鄱阳湖水量和泥沙量、鄱阳湖入下游长江水量和泥沙量以及全年长江倒灌入湖水量和沙量。倒灌入湖水沙量分别占出湖水量和沙量的4.88%和12.35%。研究成果为鄱阳湖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十三五”时期长江流域总磷浓度变化,采用“十三五”时期长江流域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开展连续监测的590个河流断面和116个湖库点位的总磷数据,分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长江流域总磷浓度随着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浓度由2016年的0.106 mg/L下降至2020年的0.072 mg/L;长江干流93.2%的断面总磷浓度有所下降,年平均浓度由2016年的0.092 mg/L下降至2020年的0.059 mg/L。岷江、沱江和乌江总磷浓度明显下降,降幅超过50%;岷江、沱江、乌江和汉江等主要支流汇入后导致干流沿程总磷浓度有所升高。62.9%的湖库点位总磷浓度较2016年有所下降,太湖和巢湖秋季总磷浓度较高,洞庭湖、鄱阳湖和丹江口水库冬季总磷浓度较高,滇池夏季总磷浓度较高。研究成果一方面反映水污染防治的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可为总磷污染深入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