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砂页岩地区的富水性一般比较差,但在有构造的部位,情况就有所变化,笔者不同地质条件,总结出以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基础,结合视电阻率测深法和激极化法的找水方法,并归纳了不同富水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曲线特征、工作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守刚 《人民长江》2021,52(9):160-166
依托一新建铁路工程隧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富水砂质地层中大埋深铁路隧道垂直冻结法施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垂直冻结的前60 d,冻结管产生冻结交圈,但交圈程度存在间隙,土体温度处于-4~-8℃,交圈受施工影响容易受热融化;当垂直冻结117 d后,土体冻结效果明显,冻结壁长度为57.0 m,宽度达到了16.7 m,...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隧道富水软弱段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现状,在室内测定了水泥-水玻璃浆液不同配比下的凝结时间以及注浆加固时影响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对水泥-水玻璃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等技术参数和注浆加固后复合土体的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取1∶1、水玻璃浓度取30~35°Be'及水泥水玻璃体积比取1∶1制备的浆液凝胶时间较为合理;当土体含水率为20%、密度1. 8 g/cm3、水玻璃浓度35°Be'及浆液掺入比为15%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现场模拟试验表明:注浆压力在0. 4~1. 0 MPa时,浆液的扩散半径为0. 4~0. 9 m,加固后土体的力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其极限荷载为300 k Pa,变形模量为21. 48 MPa。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水天盾构区间始发井发生涌水涌砂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微扰动注浆技术,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在富水砂层发生涌水涌砂下运用微扰动注浆的施工工艺.运用该技术时深基坑涌水涌砂进行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砂页岩地区的富水性一般比较差,但在有构造的部位,情况就有所变化。笔者据不同地质条件,总结出以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基础,结合视电阻率测深法和激发极化法的找水方法,并归纳了不同富水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曲线特征、工作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控制长距离大直径成型隧道壁后注浆质量,防止掘进中发生喷涌、管片上浮、破损、错台是保证成型管片质量的一项技术难题。采用新型同步双液浆(水泥浆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混合物),有效提高了浆液的粘稠度,使浆液成为塑性体或固体,缩短了浆液初凝时间,大幅度减小了地下水对浆液的稀释量,有效填充了壁后空隙,从而减小管片的上浮量,保证了成型隧道质量。  相似文献   

8.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是藏传佛教传入中原的中间地带。石窟主要开凿在绝壁砂岩上,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加上位于活动的地震带上,近年来石窟多处坍塌,常有坠石从高处坠落,影响文物的价值并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PS溶液对克孜尔砂岩的加固机理,首先对砂岩进行了XRD矿物分析,然后设计了不同浓度的PS溶液分别加固砂岩。通过测量不同浓度加固过程中质量、体积和波速的变化过程,并对比前后砂岩微观结构变化来研究PS对克孜尔石窟砂岩的加固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PS对克孜尔砂岩加固作用效果明显,其中浓度为20%的PS溶液加固效果最好;随着PS溶液逐渐凝固,波速升高;PS在砂岩颗粒与颗粒之间起着胶结作用,增强了砂岩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宜万铁路地处云贵高原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结合部,线路沿线地形复杂,其正线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其中70%的隧道穿越碳酸盐岩岩溶地层,隧道穿越岩溶区施工中存在隧道塌方、突泥、突水等高风险,是典型岩溶隧道灾害区。以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为依托工程,详细介绍了金子山隧道穿越岩溶富水F2断层的帷幕注浆施工方案,探讨了金子山隧道帷幕注浆的施工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和施工安全保障。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穿越长100 m岩溶富水断层的帷幕注浆施工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料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深埋隧洞工程富水强蚀变岩TBM洞段存在的塌方、挤压大变形和流沙等问题,通过选取强蚀变岩为试验材料进行注浆模拟试验,研究了浆液在围岩中的扩散范围和固结强度特征,以及注浆方位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蚀变岩块状渣体含量越高,浆液扩散越容易,围岩固结效果越好;距离注浆管越近处的围岩固结性能越好,灌浆材料发泡倍数越低,围岩固结强度越高;不论何种注浆方位,侧面取样强度要高于顶面取样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情况对富水强蚀变岩TBM洞段护盾部位和掌子面部位的注浆参数及支护设计进行了优化,达到了预期的止水和围岩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袁景花  郅正华 《水力发电》2006,32(10):63-65
高压固结灌浆是隧洞施工处理的常规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隧洞运行安全,因此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以便排除隐患十分重要。近十年来,多种方法的综合声波测试已成为灌浆效果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对多种方法检测结果分别评判是否达到设计标准难下定论。为此,通过对大量声波、弹模数据和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一种针对隧洞高压固结灌浆效果的多种声波检测综合数据统计方法,并已用于多个水电项目中。  相似文献   

12.
三峡大坝基础帷幕灌浆施工中,普通水泥浆灌浆时孔口段出现了压水时耗水量大、压浆时单耗却很小的不对应现象,经分析认为是颗粒性材料难以到达并填充基岩的细微裂隙所致。为确保工程质量,采取以丙烯酸盐为材料的化学灌浆处理技术。多种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方案合理,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岩石伺服试验机和声发射仪,对小浪底三叠系细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将试样变形过程划分为压密、弹性、塑性和破坏四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试样声发射幅值、峰值频率、振铃计数和能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试样声发射b值以及累计振铃计数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岩石的破坏时间前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压密和弹性阶段试样声发射幅值、振铃计数和能量处于较低水平、峰值频率频带数量依次增多;塑性阶段试样幅值增大、振铃计数与能量上升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峰值频率数值增大且呈现多频带化,临近破坏阶段试样产生大量100dB的高幅值信号,振铃计数与能量持续急增,峰值频率降低,频带减少;声发射b值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反映岩体内部微裂隙萌生、扩展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构皮滩水电站岸坡坝段无盖重灌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岸坡建基面上,对19#坝段(较完整岩体)2#坝段(较破碎岩体)进行了无盖重灌浆试验.通过声波测试、承压板法变形试验及钻孔弹模测试,分析了2种不同完整程度岩体的灌浆效果,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岩体灌浆前后波速及变形参数的变化对比,评价了裂隙封闭对灌浆效果的影响.提出对于Ⅰ、Ⅱ类岩体可以采用无盖重裸岩直接灌浆,而对于Ⅲ、Ⅳ类岩体宜采用有盖重灌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水-岩作用下的砂岩破裂变形机制,开展天然与饱水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与红外辐射观测实验,通过对各变形阶段的轴向应力、声发射能率、分形维数以及红外辐射频数直方图与偏度共同分析了水对砂岩力学性质、声发射以及红外辐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对岩石的抗压强度、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作用;水抑制了岩石的声发射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河床坝段固结灌浆施工,并对灌浆资料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其灌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QC水电站大坝帷幕灌浆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QC水电站大坝帷幕灌浆方案,寻求合理的施工工艺、适宜的灌浆材料和最优的灌浆参数,在大坝帷幕开工前进行帷幕灌浆试验与分析。帷幕灌浆试验区布置在坝内廊道,试验区长13.5 m,分坝横、坝纵布置9个钻孔,设置抬动观测孔1个,检查孔2个;采取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的水泥浆液灌浆工艺进行灌浆试验,并对灌浆质量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的参数可直接用于施工,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该帷幕灌浆施工参数,为坝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水电站厂房基础在帷幕灌浆时出现钻孔涌水并伴有黄色泥浆、浆液大量流失现象。通过深挖厂房基础集水井初步探明,下卧1m多厚性状较差软弱夹层,从而迫使施工停止。为了快速查明软弱夹层的分布范围、性状特征及对基础稳定性影响,在厂房区利用12个灌浆钻孔进行声波测试,并取岩芯进行单轴抗压强度和波速测试,评价了基础质量,揭示了软弱夹层的厚度及其分布。通过Ⅰ序灌浆和Ⅱ序灌浆前后的波速对比测试,评价了基础的灌浆效果,为基础质量验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细砂岩在不同应力下的破坏模式和裂纹扩展规律等问题,采用单轴压缩、定角压剪和巴西劈裂的方式对细砂岩进行加载试验,采集各试样加载过程的声发射全波形,并基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原始波形去噪处理后,再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信号的频谱特征。通过分析声发射全波形及主频、次主频的演化规律,将信号频率细分为低([10,70) kHz)、中([70,120) kHz)、高([120,180) kHz)3个等级,揭示了岩石的破裂失稳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法下的声发射全波形差异较大,波形幅值的变化与岩石损伤的渐进过程密切相关;同等试验方法下的声发射主频、次主频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较一致,次主频对裂隙发育状态更敏感;低频信号反映了细砂岩破坏时的一种固有属性,与加载方式和试验方法无关,仅中频率信号和高频率的信号对应剪切滑移过程与剪切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