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东风 《江苏水利》2013,(6):22-23,25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是在钻孔灌注桩成桩期间,当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在桩内的注浆管或桩侧钻孔预埋注浆管将水泥浆浆液压入桩底土体中,对孔底沉渣、泥浆护壁泥皮、扰动土层及桩侧一定范围内土体进行加固的工艺措施,进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小桩的沉降。针对镇江引航道水利枢纽工程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采用桩底及桩侧双注浆技术后,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将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一般提高幅度在50%~80%,承载力提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定性的分析,认为桩底对沉渣进行了加固,提高了桩端承力,桩侧面由于注浆增大了土体的侧摩阻,但具体端承力和侧摩阻的增加量各占多大的比例,以前的试桩报告均没有具体的数据,因此设计人员无法把握桩长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机理,桩基设计时存在很  相似文献   

3.
灌注桩成孔后清空不彻底、钻头钻孔时对孔壁土层的扰动和后期孔壁泥浆干缩以及桩身混凝土凝固干缩造成的桩侧空隙,在桩基承载时出现沉降从而造成桩基承载力的减弱。通过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利用高压注浆泵在桩身混凝土凝固后对桩底和桩底后注浆,对桩底沉渣空隙和桩侧泥皮空隙、土层将浆液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与桩体周围土层结合为一体,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承载力,减小沉降提高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事故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渐趋紧张,高层建筑逐渐取代多层建筑,对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钻孔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强、地层适应性强的特点,多用于重要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采用后注浆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桩底沉渣和泥皮过厚的问题,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本身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原因,一旦注浆管堵塞不能有效注浆而未引起注意时,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具有高承载力的钻孔灌注桩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钻孔灌注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侧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通过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增强机理和施工工艺,并结合沈阳盛世长安项目对4根桩端注浆桩和2根未注浆桩进行静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注浆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非注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陈冬青 《中华建设》2011,(9):198-199
1.概述近年来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钻孔灌注桩在各类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简单、造价经济等特点。但钻孔灌注桩存在着孔壁易坍塌、桩侧有泥皮、桩底沉碴难以处理、桩端被扰动破坏等缺陷。如何提高钻孔灌注桩的侧阻和端阻,提高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领域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液压抓斗成孔灌注桩在楠澳江供水工程拦河闸地基处理中的成功应用,该类 灌注桩具有施工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要求快速施工的基础处理工程。在成孔工艺上,液压抓斗 成孔灌注桩与传统灌注桩有较大的区别,桩底沉渣难以清除。通过分析桩底沉渣对灌注桩承载力 的影响,提出了液压抓斗成孔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时需考虑桩底沉渣的因素,桩底后注浆是消除桩 底沉渣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三种技术形式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三种技术的加固机理,并结合工程实际着重对桩端注浆技术和桩侧注浆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后注浆技术是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分析了普通灌注桩及桩底后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发现软土地区桩底后注浆技术能改善灌注桩桩端和桩侧土层特性,增加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使单桩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为桩侧摩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桩底注浆可改善柱基土体的力学性质从而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根据某工程钻孔灌注桩桩底压力灌浆现场试验和桩的静载试验,介绍了桩底压力灌浆的工艺及压力灌浆的效果,对压力灌浆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柱底注浆桩加载至10 000 kN时,桩顶累计沉降仅为20.8 mm,且沉降没有明显增大现象,也未到极限状态;柱底未注浆桩在7 000 kN荷载作用下超过24 h,沉降量超过60 mm,且沉降继续增大。桩底注浆后桩的承载力可提高80%以上,桩的沉降变形明显减小,故可缩短桩长,减少桩数,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1.
1小口径钻孔后压浆灌注桩的工艺是采用后压浆成桩的同时改良桩底和桩侧的土,使桩身和桩侧壁之间的摩阻力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桩端承载力,从而提高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同时浆液的渗透也加固了原有地基。 小口径钻孔后压浆灌注桩是利用工程地质钻机成孔,边成孔边冲水将泥土搅抖成泥浆,通过不断冲水将泥浆和其他杂质排出,然后填入碎石,这样不致造成塌孔,继续从孔底不断用压浆泵将水泥浆压入,水泥浆在孔底渗透使桩底形成坚硬的水泥土。随着浆液的压入,水泥浆在与碎石形成混凝土桩的同时,水泥浆也不断地渗透到桩侧的土层中,使桩侧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某渡槽钻孔灌注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测试、高应变动力测试、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和桩身应力测试等试验,分析后注浆对桩体应力波速、完整性、承载能力、轴力、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等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桩在特定的施工方法和工程地质条件下,后注浆灌注桩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承载能力提高约7.5%,对桩体的侧摩阻力有明显的加强作用,端阻力无明显变化,桩体完整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灌注桩后注浆是一项土体加固技术与桩工技术相结合的桩基辅助方法,可用于各类钻、挖、冲孔灌注桩,分为桩侧后注浆与桩端后压浆2种,在解决土体扰动、桩底沉碴和桩周泥皮降低桩基承载力方面效果好。本文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某大型渡槽灌注桩专项载荷试验成果,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研究应用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并提出施工技术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压力注浆桩现场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静载压桩试验表明,桩端压力注浆桩极限承载力比普通钻也灌注桩有明显提高,相应极限位移大大减少;比桩底有虚土的注浆桩端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桩侧注浆桩单位面积摩阻力比注浆前增加1倍左右。压力注浆提高桩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压力注浆使桩端,桩周土层密,劈裂,渗透填充,置换固结,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同时桩端桩径扩大,增加了桩与土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桩端压力注浆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桩端压力注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的要点。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桩端压力注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方法,并探讨桩端压力注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段的K3+966.50渭河特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和常规灌注桩两种不同方法对其桩基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探讨了各桩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桩端后压浆技术的增强机理,以及桩端压力注浆和常规钻孔灌注桩两种不同的桩基承载特性,结果发现,与未压桩的桩基相比,桩端后压浆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了40%,沉降量减少25mm,说明桩端后压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最后,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和端后压浆的注浆机理,提出了后压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类似地区的桩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工程中已被大量应用。通过工程实例,对比普通灌注桩和采用后压浆技术的灌注桩的静载试验结果,着重分析后压浆技术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结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试验结果,探索后压浆技术对桩身完整性的影响;通过对后压浆技术的工作机理和施工工艺的介绍,为后压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研究表明:采用后压浆技术的钻孔灌注桩桩身无明显缺陷,单桩极限承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桩底沉渣厚、桩壁土体松软等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以扬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为例,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体内埋设的钢筋应力计的观测,探讨压力注浆扩底桩竖向抗压内力分布,比较压力注浆扩底桩和普通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变化状况.试验表明,压力注浆扩底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较普通混凝土灌注桩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水下复杂地质条件下,用钻孔取芯法检验深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是桩基检测中的难点,笔者结合赵山渡引水工程焦坑渡槽江中4-1号桩桩底沉渣厚度的检验实践,介绍一种水下深孔灌注桩钻孔取芯检验桩底沉渣厚度的新方法,即“侧钻法”。  相似文献   

20.
万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A01):168-169,178
以扬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为例,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体内埋设的钢筋应力计的观测,探讨夺力注浆扩底桩竖向抗压内力分布,比较压力注浆扩底桩和普通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变化状况。试验表明,压力注浆扩底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较普通混凝土灌注桩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