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露  吴子豪  胡旭明 《华中建筑》2022,40(2):141-145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比较分析,通过检视代表性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应用四个维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  相似文献   

2.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3):8-9
尽管全球正在经历普遍的、广泛的城市化,乡村依然是人类聚居的基本环境类型.2020年全球总人口达76亿,其中有约34亿人居住在乡村.相比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地区,全球乡村面积更为广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乡村聚落及所依附的农耕、渔业、林业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营建智慧和本土景观特色,同时乡村人居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国...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休闲体验型乡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变迁交互影响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文章通过借鉴社会学科"空间生产"及相关理论体系,形成休闲体验型乡村人居环境变迁理论分析框架。据此从驱动因子、作用方式、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建构休闲体验型乡村人居环境变化机制,并进而得出结论:乡村空间演变是介于休闲体验产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之间的中介性要素。文章明确了从空间规划设计干预入手,激活并改良乡村内生性演变动力所应遵循的四项优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独特战略地位。文章以区域聚落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将关中地区人民介入自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过程,明确关中地区人居聚落目前的发展阶段生态问题与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 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 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 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 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 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 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 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 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 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 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 用较少。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要求,探究城市空间深层的组合规律及其演化特征,是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历史城区科学保护的基础.文章引入空间基因的概念,以生物遗传的逻辑类比空间传承过程,通过构成要素—组合模式—表现性状—演化特征四步骤,解析哈尔滨历史城区的空间特征,强调其结构性与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陈石  刘洪彬  张伶伶 《建筑学报》2021,(S2):106-111
以形态参数视角对城市空间肌理开展数字化探索。从道路、地块和建筑3个层面解构空间肌理要素,分析空间肌理构成元素与构成关系特征,提取了74个形态参数组成空间肌理形态参数集;依托GIS平台完成了空间肌理矢量模型的形态参数转译,制定了“列表”和“编码”两种表达形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空间肌理样本形态参数的聚类分析,验证了形态参数表达空间肌理形态特征的有效性;分析“类型参数”和“特征参数”的数据变化规律,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8.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创造与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与人之间形成了各种微妙的关系。探讨环境与人的关系,对居住环境设计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室内空间,我们首先会环顾四周,然后下意识地决定自己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举例来讲,一进入高雅的歌剧院,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开始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讲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进了游乐场,我们会比平时活跃百倍,嬉笑打闹,无所顾忌。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正是我们自己正确解读储存在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后所做出的反应,是环境对我们的行…  相似文献   

10.
赵挺雄  夏鸿玲  沈涛 《城市住宅》2021,28(1):140-141
传统乡村空间存在多样性和地域性,一直以来缺少科学的规划,空间形成多取决于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乡村公共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改善和优化已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湖南省乡村公共空间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时其也是我国城乡规划中一个热点领域。通常来说,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中包括五个空间系统,这五个空间系统具有独立性,但是彼此之存在密切的联系,五大空间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空间系统,现本文就对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五个空间系统的探究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的措施。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 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 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 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 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 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 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 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 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 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 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 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 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探索乡村人居转型重构规律,推动新型城乡关系建设黄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本学术对话主持人):“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更加成为国家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发展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21,51(8):19-27
随着对健康人居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对大量新建及已建成的人居环境,诊治其健康程度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健康人居同健康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热环境成为健康人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梳理国内外健康建筑标准中热环境的相关要求,对岭南月岛住区进行实例研究。现场实测的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的验证,进而对比分析。基于诊断结果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向,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真实有效及互补性,以期为健康人居热环境的诊治贡献理论内涵并构建合理的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是对特定地方特定自然因素和特定文化因素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所处地域的必然联系.因而地域性也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所要反映、表达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内容,构成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卢素英  袁晓梅 《风景园林》2020,27(3):107-112
从儒根文化背景下中医养生角度,结合中医“三因致病”理论,以中原士族迁居肇庆后营造的家族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梳理相关族谱、调研资料,分别从物理空间营造、精神空间构建以及生活空间植被等物质要素应用3个层面进行解析,概括出中原文化与岭南气候融合所体现的地域养生特征。最后以有“科甲蝉联”“七十儒冠鬓未衰”之称的桃溪村为例进行考查验证。结果表明,何氏族人从京东徐州辗转至肇庆后将中原文化、宗族礼教与村落选址、空间营造结合,一方面为族人提供了顺应“天时”的健康物理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宗族思想与“儒学传家”的融合成就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族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安全感。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调摄智慧与当地自然植被应用融合,营造了村落人居环境“食—疗—景”一体的植被群落,将健康疗愈融汇到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中,从而在外因、内因、不内外因3个层面为族人健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徽州人居环境的空间特征表现,分析了徽州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形成机制,探讨了研究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意义,以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居环境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环境类型,是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徽州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人居环境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征。以徽州人居环境为对象,分析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合理性,旨在实现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初汤和经略东南设立了一批海防卫所,不仅对明代政治、军事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明代城市营建实践的一类重要载体。卫所城市作为准实土行政单元,以军事功能为主,兼有社会、经济、生产、文化等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综合性城市。文章基于人居环境理论、地方志,解析卫所城市的营建理念与布局分布规律;通过交叉比较各个卫所的现代高清航拍地图资料,研究浙江沿海卫所的平面形态、影响其选址布局的要素与城市基本构成元素。从古人因借山水、融于山水的空间实践与价值认知中为探索卫所城市的基本布局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