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独特战略地位。文章以区域聚落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将关中地区人民介入自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过程,明确关中地区人居聚落目前的发展阶段生态问题与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
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
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
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
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
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
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
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
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
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
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
用较少。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要求,探究城市空间深层的组合规律及其演化特征,是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历史城区科学保护的基础.文章引入空间基因的概念,以生物遗传的逻辑类比空间传承过程,通过构成要素—组合模式—表现性状—演化特征四步骤,解析哈尔滨历史城区的空间特征,强调其结构性与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8.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
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
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
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
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
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
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
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
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
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
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
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
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是对特定地方特定自然因素和特定文化因素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所处地域的必然联系.因而地域性也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所要反映、表达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内容,构成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从儒根文化背景下中医养生角度,结合中医“三因致病”理论,以中原士族迁居肇庆后营造的家族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梳理相关族谱、调研资料,分别从物理空间营造、精神空间构建以及生活空间植被等物质要素应用3个层面进行解析,概括出中原文化与岭南气候融合所体现的地域养生特征。最后以有“科甲蝉联”“七十儒冠鬓未衰”之称的桃溪村为例进行考查验证。结果表明,何氏族人从京东徐州辗转至肇庆后将中原文化、宗族礼教与村落选址、空间营造结合,一方面为族人提供了顺应“天时”的健康物理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宗族思想与“儒学传家”的融合成就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族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安全感。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调摄智慧与当地自然植被应用融合,营造了村落人居环境“食—疗—景”一体的植被群落,将健康疗愈融汇到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中,从而在外因、内因、不内外因3个层面为族人健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徽州人居环境的空间特征表现,分析了徽州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形成机制,探讨了研究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意义,以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居环境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环境类型,是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徽州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人居环境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征。以徽州人居环境为对象,分析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合理性,旨在实现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