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4)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关联性的演化过程,城市街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构成单元,往往维系着彼此间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内在关系与外部形式。从城市街区的历史演化的视角,藉由街区空间中社会活动形态及其所涉社交模式的探究,深入分析不同时代城市街道形态、尺度、结构及其功能特质,通过比较不同街区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初步反思并揭示影响城市形态发展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从而以此作为现今城市街区更新的基本立足点。换言之,面向中国新时代城市及其街区更新这一重大现实议题,从城市史与比较建筑学的角度同时探讨中欧城市街区发展的异同,在充分考量中国语境和全球趋势的过程中探索并形成切实有效的"适应性"策略,以期为未来街区的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广"街区制"是协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涵盖公共空间、交通及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性命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城市街区相关理论与思想的研究梳理,归纳开放街区的思想实质,总结当前我国的城市街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街区的尺度、功能、开放程度、社区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指出开放街区是一种城市街区空间的人性化重构手段,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灰绿两色基础设施是建设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资源。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从空间组织结构与使用方式2个方面,对美国波士顿"祖母绿项链"、查尔斯河滨大道公园,以及"大开挖"中央隧道改造工程3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与解读,探索基于两色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及基于两色基础设施整合的大型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功能与效用,总结其经验,并结合当代实践,为中国城市存量建设中大型公共空间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不同街区的"城市角色"扮演着城市的特定历史与文化,是人们了解城市、认知街区、体验生活的主角。成吉思汗大街作为呼和浩特市北部发展主轴,承载着城市重要功能与文化内涵,其空间特征、景观节点、街道界面具有一定特殊性。笔者在研究街道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对成吉思汗东街角色、定位、特征和营造进行具体研究,以阐明特色街区空间认知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建成环境,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无论是街区结构还是街道空间,均随着城市职能的演变而不断更新形成。就城市中的街区而言,所承载的商业、交通、人群生活等功能,以及产业功能的类型和规模等,均对应构成了物质空间不断更新发展的影响要素。不同的城市功能类型和规模,对应着不同的物质空间要素,从而使得街道空间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地处首都核心区西南,有着“中国茶叶第一街”之誉的马连道街区,在茶产业上有着清晰的功能发展脉络,也在街区的物质空间上投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首都核心区“四个中心”的发展战略建设,马连道街区由承担茶产业区域集聚和贸易的功能,向承担茶文化国际交流功能的方面进行提升转型。基于街区“产业转型— 空间更新”相对应连贯的建设逻辑,研究空间更新的价值取向就成为了规划设计的前导,由此构成贯穿规划设计工作的主线,并形成空间更新的要素组合规则。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由于缺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许多城市采取了"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方式,城市传统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一座座高层建筑紧邻历史文化街区拔地而起,造成城市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基础设施应对不足、历史文化断层等问题。原有尺度灵活的小街区合并为功能单一的大地块,造成传统城市结构破坏、可达性降低、城市活力低下等现象。快速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范霄鹏  李扬 《建筑创作》2007,(12):61-65
作为保护整治对象的地区城市建成区中的旧城和历史街区曾经拥有过繁荣,有的核心街区曾经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地区,而这些街区在当今城市空间规模快速发展和功能要素丰富综合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历史街区作为物质载体有使用寿命,二是历史街区作为空间场所无法承载当今城市功能要素和人们行为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特色类型,集中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与特性等各方面的内容。海卉花市作为合肥知名商业街区,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文章通过现场调研、网上问卷调查以及市民访谈等方法,对海卉花市的业态、空间、风貌、环境景观以及后期运营五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定位街区功能""塑造复合型序列空间""统一整体式街区风貌""创造一体化环境景观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方式"等改造策略,以达到聚集区域人气,重新激发街区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中步行街区的历史、形态、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出步行街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一些步行街案例的简单描述,提出步行街区规划设计的建议要点。  相似文献   

11.
当下对于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主要关注"保护"与"发展"间关系的协调,对于历史街区发展中的演化逻辑关注不够。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因素与表现维度,指出空间的动态性是时间动态性的投射,记录了蕴含在时间维度中的动态内因及外因,并将空间动态分为延续、重构与扩张3种模式,结合案例对3种模式进行分析,明晰动态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在空间动态中的作用,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街区是城市基本的土地管理单元,也是城市空间的构成单元,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起到直接作用。从城市诞生起,街区作为一种组织单元就已存在,经历漫长的城市建设,城市形态伴随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发生着改变,街区形态亦然。但以"光明城市"为范本的现代城市形态打断了街区形态发展的连续性,并在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中不断受到质疑和批判。为了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街区形态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性被重新提及,城市规划设计学者希望从历史街区中汲取经验,以引导未来城市街区形态发展。文章从历史角度,以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变革为界线,对欧洲奴隶时期、封建时期、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工业时期四个历史阶段街区形态演变及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为后工业时代街区形态设计提供历史依据和设计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居住街区肌理反映了住区中各物质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织,直接影响着住区的物质、经济和文化价值。基于对我国居住街区发展的认识,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通过城市道路网、土地利用现状、功能结构、道路组织、公共空间与建筑肌理六个方面对城市级结构肌理与街区级空间肌理进行剖析。针对不同类型居住街区肌理的优势与缺陷,提出以营造半开放型社区为目标,分成"强化中心、解放道路与公共空间、重组结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对城西居住街区进行渐进式改造。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快速进程中,陕西渭南老城历史街区的特质空间正在被"同质化"的建筑所替代。从基因视角,在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五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基因进行定性与定量解析,梳理街区在空间方面特有的基因元素。在解析历史街区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识别与提取、还原与修补、遗传与变异三个历史街区空间修复设计策略,从而确保渭南老城在城市格局、街区肌理、历史性建筑三个空间层面维持原有的空间基因,并进行持续有效的空间生长。研究对以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保持地域特征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街区是组成城市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交通与功能组织、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从4个发展阶段剖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特征与问题,从4方面提出我国推广街区制的经验借鉴:发展集约紧凑的街区形态,营造活力安全的街道空间,延续传统特征的街区文脉,构建绿色生态的街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巴黎是世界上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对巴黎的案例研究认为,巴黎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策略和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巴黎通过将历史建筑赋予现代功能,"活化"了历史文化资源,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提升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恢复了历史街区活力。巴黎城市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计划的实施成功实现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升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吸引力,促进了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城市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和文化认知,蕴含着深厚的城市记忆。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大境门历史街区作为张家口市的重要历史街区,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以记忆场所重塑为切入点,对大境门历史街区进行了分析,通过PSPL法对大境门历史街区空间品质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发现历史街区在更新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从历史街区空间、街区商业发展和记忆修复方面,对未来大境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出策略,供其他学者在历史街区研究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红梅  呼丽娟 《城市规划》2000,24(2):38-38,36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长春市文化广场正是利用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广场,是长春市的城市标志之一.文化广场位于长春市城市中心区,总用地21.25ha,是我市能够满足市民游憩、文化、娱乐需要的高品位的城市公共空间.选址在原皇宫宫前广场,因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独特位置与文化内涵而命名为"文化广场".广场规划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招标形式确定的,于1996年竣工并向市民开放.广场建成后我们感到广场周围的建筑及环境与广场平面不相匹配,围合广场的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语言,特别是建筑体量等方面与历史建筑不相协调,尤其高层建筑与"皇宫"的叠加效果对历史街区的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市政府决定对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征"的场所,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原生生活特质,展现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本文立足现状调研,结合集美学村这一独特的"学城型"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和其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在理解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石鼓路街区为代表,对其从街巷格局、功能分区、街道空间、环境、立面、断面、第一/二次轮廓线、风貌保护建筑等方面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从使用人群需求角度提出街区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改善石鼓路街区环境,促进发展,助力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20.
李莉  袁雁 《华中建筑》2010,28(7):127-129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也随之来临。历史街区在城市改造中面临多重的挑战。如何留住记载着城市历史的街巷,使这些历史遗产与城市和谐共生,焕发生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09年暑期"德中同行"大学生竞赛中,我们对洞庭街这一武汉的历史街区进行了概念设计,通过对城市新旧建筑关系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空间同构与共生"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这类方法的探索,为中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