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城市处在自然环境之内,其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地解决与自然生态间的矛盾问题。其中雨水作为水资源组成部分,必须要对其展开综合处理,既要防止发生城市内涝,也要使其能够在科学手段下不断地进入城市水源体系,保证城市水源供给。这便是"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也是其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根本目的。一、海绵城市理论及其重要性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源于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城市发生内涝的情况越来越多。海绵城市理论诞生于2012年,  相似文献   

2.
正海绵城市主要是指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城市类型,从应用情况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和高效率应用海水资源,而且还能够结合整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利用水资源。在新时期,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对城市给排水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此,本文在阐述海绵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建设。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系统,在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和促进现代城市发展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设海绵城市能够使得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使新型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政园林建设是重点内容,通过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建设下沉式绿地和绿色屋顶等,实现水治理。本文针对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绿地低洼地势积水的治理结构措施。在市政园林工程中,常见积水问题,应用海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是综合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植物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的组成要素,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意义,讨论了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具体作用。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控制径流量、削减面源污染和创造城市宜居环境三方面。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作用,对海绵城市植物筛选提出了建议,并以固原等海绵城市试点为例,讨论了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未来海绵城市中绿化植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控制城市的水土流失,城市水土保持是重要手段,其在城市建设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海绵城市理念,符合城市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城市水土保持提供了技术指导,这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契合。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成功运用,实现了自然渠道与人工措施结合,对降低城市径流污染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应用原则和具体应用实例,阐述了海绵概念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国家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其中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现阶段对LID设施在实际建设后的污染削减效果评估的研究十分有限,选取了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一个典型LID设施雨水花园,对其在5次非连续降雨过程中进出口雨水进行重复采样,检测水样的污染物浓度(氨氮浓度以及COD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水花园设施能有效削减雨水中的氨氮浓度和COD浓度,其削减率分别为44.5%和47.2%能够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为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越来越关注,各大城市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并逐步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申报的进程。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文中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仅供大家参考。一、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1.国内"绿色海绵城市"数量较少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城市房地产开发方面出现了产能过热的现状,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急剧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试验提取城市"海绵体"的环境地质参数。通过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能力和环境地质参数的内在关系,提出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焦作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可有效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能力的优劣,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能力足以解决最大降雨带来的城市水问题;(2)焦作市研究区整体来说渗水能力较差,降雨条件下会导致地面产生地表径流,而城市"海绵体"蓄水能力及城市水容量较好,可容纳最大降雨条件下产生的地表渗水及渗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积水,不会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中原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立在对城市水文循环充分认识与预测的基础上,因此对城市水文循环的数学模型及软件模拟是其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由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现阶段精度较高、应用最广的城市水循环模拟软件之一。阐述了海绵城市中的水循环原理和SWMM模型的概念,并将城市雨洪模拟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讨论了SWMM在海绵城市前期评估,中期设计及后期评价过程中的应用。文中介绍的方法可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道路硬化的面积不断增加,减弱了其雨水渗透能力。在市政道路建设中,需要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指导,缓解城市内涝,并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其重要性,并对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提出了发展建议。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每年雨季,我国很多城市都会发生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并且很具发展潜力。文章综述了国内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研究;并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在其规划设计、评价改进及调度管理等阶段遇到的技术难点;初步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并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绿色环境生态系统的生态设计模式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格局的生态选择,并对其应用要点做了分析阐述;指出了该生态设计模式与往常城市雨水管理利用的典型下凹式绿地应用的根本区别和应用方法。该生态设计模式强调了城市绿色环境生态系统的格局特点、规模含义、竖向规划、土壤的作用、绿地的城市自净核心作用、LID理念生态学思想的理解及其模式的应用方法等,通过该海绵城市生态设计模式的应用,促进城市雨水利用和城市规划建设向具有巨大节水效益、有效的防洪防涝能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有效控制空气粉尘污染和消除面源污染强大自净能力等良性循环的城市绿色环境生态系统发展,建成能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使城市雨水管理利用在城市建设中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是市政工程地下管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对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改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本文主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方面,对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中给排水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所谓的海绵城市,主要是指适应能力较强的城市,此类城市有很好的吸收雨水、储蓄水和净水的功能,海绵城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大规模硬地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内涝多发的重要致因,运用海绵城市概念设计建设具有一定储水与补水能力的非硬化地表正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地表类型,设计并完成了一系列地表渗水能力的测试试验,初步获得了不同地表雨水渗流能力。结果表明,地表植被能够有效增加地表渗水能力,从而减少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尽可能多地保留植被类地表,建设非完全硬化地表是提高城市自身防涝抗旱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与多视角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车伍 《水资源保护》2016,32(6):19-26
针对学术界和工程界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的不同认识和解读,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中产生的一些质疑和争论,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追溯海绵城市概念的起源和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析海绵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并展望海绵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绵城市理论和方法,有序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效果评价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通过监测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可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时提供数据支撑与反馈,也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基础数据。以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结合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的技术手段,构建设施、地块、流域3个层级的监测体系,可为下一步模型和监测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并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地控制大量的地表径流量,但是其余的降水依然需要通过城市排水管网排除。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如何与海绵城市建设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因地制宜的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使得城市排水系统能够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方向。借助美国环保署开发的SWMM暴雨洪水管理软件建立宜丰县规划片区雨洪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模拟结果可为研究区域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和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绵城市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回顾海绵城市的缘起及通过分析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生态学理论、景观学理论及低影响开发模式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海绵城市的发展脉络,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文化、规划建设、影响评估和实践探索四个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多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海绵城市;在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研究基础不足、建成绩效难以评估、新旧城区改造难度大等问题。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情况分析,展望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维护管理是保证城市雨水系统正常运作、发挥效能,进而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了大量绿色与灰色的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对城市雨水系统的维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城市雨水系统各子系统的维护要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国城市雨水系统的维护管理模式;并对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家试点城市三年试点期建设,重在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是能够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宁波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以系统化方案为技术引领,结合每个汇水分区的本底特征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方案,合理安排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项目,实现了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提升等建设目标,并打造了慈城古城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海绵+美丽乡村、海绵+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