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全部楼扶梯有效或部分失效时,不同楼扶梯宽度取值(按人流股数折算)对地铁站台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楼扶梯宽度增量未按整数倍人流股数考虑时,站台人员疏散时间随疏散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少,未出现阶梯式下降趋势。地铁站台的疏散宽度不按人流股数的整数倍增加,也可以减少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换乘车站的数量逐年增加,换乘通道如何有效地疏散人员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论文通过对地铁设计常用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的解读分析,对不同长度的换乘通道的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方式进行了讨论,最终建议换乘通道的疏散方式参考地铁出入口的安全疏散方式设置,同时对该方式设置存在的困难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铁建设逐年发展,但是地铁防火及疏散规范在进行疏散计算时,忽略了人行疲劳度、行为心理及疏散认知等对疏散行为的影响,某些取值设置存在分歧。本文以地铁车站行人疏散行为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观察实验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得出正常情况下,选择自动扶梯的人数更多,而应急情况下,选择楼梯疏散的人数更多。行人的心理状态、环境熟悉度、疏散认知以及长距离疏散等因素,均会对行人的楼梯扶梯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地铁事故种类的角度阐述了区间疏散平台与车站站台板连接设计的必要性,指出当前采用的区间疏散平台与道床相结合的疏散方式存在的5个问题,以3种典型的车站为例,探讨了地铁工程区间疏散与车站疏散结合的设计思路。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区间疏散平台与车站站台板有效连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区间疏散设计。  相似文献   

5.
地铁.是人们日常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便捷、准点等众多优势。随着线网的不断完善,选择地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通过良好的设计以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引导、疏散人流,创造出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广州地铁站台设计为例,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试图通过从站台空间、人流引导等方面入手,探讨并总结地铁站台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台细水雾抑制烟气有效性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地铁站台烟气的运动规律,分车厢门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和车厢门初始关闭、3 min 后打开两种工况,通过模拟实验对细水雾抑制地铁站台火灾烟气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工况1起火3 min后烟气对人员疏散造成不利影响,细水雾喷放后烟气毒性下降,对人员疏散不构成威胁.工况2起火3 min后车厢内整体温度高于工况1,细水雾喷放后烟气毒性大幅降低,对地铁人员逃生较为有利.结果表明:细水雾对火灾烟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细水雾对地下空间的抑烟、防毒和降温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陶平  朱常琳 《建筑科学》2012,28(8):77-82
本文采用FDS软件,对西安地铁2号线某岛式站台端部火源强度为5 MW的火灾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在采用事故风机(TVF)+站台空调通风与回风(SEF)+站台下侧排烟的强制通风( UPE)模式下,分析了屏蔽门的不同开启模式对能见度、烟气温度、CO浓度、热辐射和新风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着火6 min时,强制通风可以使站台和进入站台层的楼梯人口处的温度小于60℃,CO浓度小于312.5 mg/m3 (250 ppm);全部或部分开启屏蔽门可以实现站台烟气层向站台隧道的抽吸,增加站台安全撤离区域.  相似文献   

8.
选用棉绳和聚氨酯塑料试验火,在地铁站台进行火灾实体试验。在列车停运情况下在地铁站台,对不同类型试验火源的烟气速度及扩散范围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地铁车站站台初期火灾时烟气运动的规律,为地铁车站火灾探测器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总结轨道交通车站具有的大空间、非对称、相对封闭等特点。以某出口非均衡分布地铁站台为例,分析其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及人员疏散过程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设计导流栏杆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其有效性,提出站台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是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提高地铁站使用便利性,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有极重要作用。站台休憩的空间设计与乘客的需求密不可分,从而需要深入的人性化设计。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中山公园站台休憩空间调研,结合休憩空间相关理论,探讨站台休憩空间设计的多样性,以期为今后的地铁站台休憩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地铁站内烟气流动和控制的试验和数值研究。在三个真正地铁站内利用甲醇油池火作为燃料进行了试验,用所获得数据来验证地铁站火灾数值模型,并进一步检验其烟控系统的性能。在站内使用了制量烟气流动模型,再现了最简单条件下每个站点的试验结果,然后把结果跟其他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用模型预测更复杂火灾的烟气流动情况。另外,还讨论了地铁系统的有效设计和火灾安全设施的正常运作情况。通过限制内饰面材料的燃烧性能或者安装自动喷淋系统都可以有效控制热释放速率,且在站点两端开设逃生路线、站台和地铁隧道直接卷帘的正常启动等可有效保证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2.
以某典型地铁站台为研究对象,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喷淋系统和排烟系统耦合作用下地铁站台的火灾烟气流动,探讨了喷淋和排烟口高度对站台排烟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开启后会诱发喷淋区域内的火灾烟气沉降,能见度低于10 m, 对火源附近的人员疏散不利;而喷淋对火灾烟气的冷却卷吸作用有助于减弱烟气沿站台纵向蔓延动量,有利于喷淋区域外的人员疏散;排烟口高度越高排烟效果越好,但对喷淋区域内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介绍深圳地铁4号线某地下岛式车站防排烟系统设计。该站厅层为地面层,设计采用自然排烟;站台、设备层采用机械排烟设计。站台公共区域排烟系统模式分为正常夏季工况、正常冬季工况、普通火灾模式一和普通火灾模式二。介绍区间隧道、车站内公共区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系统设置,介绍设备选型、参数等。建议车站站台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排烟气流组织方式,使站台形成气流场,避免出现排烟死角。  相似文献   

14.
以岛式地铁站台为研究对象,利用FDS 软件建立火灾数值模型,模拟计算有、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地铁站台中部行李火灾烟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地铁站台烟气蔓延速度及烟气温度会得到抑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烟气中CO 质量浓度及烟气能见度影响不大;烟气中CO 质量浓度在火源附近区域变大,远离着火源区域变小;烟气能见度在火源附近区域会降低,远离火源区域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员疏散软件,模拟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采用CFD技术分别模拟计算列车中部起火和头部起火两种情况下烟气层高度、温度及浓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对地铁人员疏散危险性进行分析,为地铁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和人员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调通风工况地铁站台初期火灾烟气运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地铁站台进行的火灾实体试验,对车站各种空调通风条件下棉绳阴燃火与聚氨酯明火的烟气速度、温度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地铁中具有格栅镂空吊顶的车站站台在不同空调通风工况下火灾初期烟气运动的规律。多点风速探头和温度记录探头设置在火源正上方以及在距火源水平距离约2 m远的4个位置,分别设置在镂空格栅吊顶的上方和下方。在空调通风工况下,送风对烟气的上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火源的燃烧时间。对于阴燃火源,烟气温度的降低导致烟气很难升至吊顶上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火灾动力学理论与大型换乘地铁站火灾特点,利用FDS软件(郑州大学超算中心6.7.5版本)对郑州紫荆山地铁站进行火灾数值模拟,通过布置在地铁站台层、站厅层、转换层各个区域以及所有楼扶梯处的火灾探测点,分析火源位于地下四层的二号线站台层时能见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能见度与速度的折减公式,计算不同时间节点的速度折减系数。然后在Pathfinder(2020版本)车站疏散模型各区域中导入人群疏散速度折减系数,并与速度未折减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更加精确的疏散人员动态速度。结果发现在靠近火源位置且跨度为两层的楼扶梯上更容易发生人员滞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地铁双层岛式车站,利用FDS模拟研究无屏蔽门和有屏蔽门两种情况发生火灾的场景,分析温度和烟气浓度分布,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屏蔽门对于火灾烟气的扩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铁站台设计、火灾时人员疏散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多相流燃烧与烟气传递过程的基本假设和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用CFD软件ANSYSCFX10.0对某地铁站列车火灾的烟气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气体的湍流流动采用浮力修正的双方程k-ε湍流模型描述,以高温热源、烟气组分源模拟火源,辐射由Rosseland模型考虑,模拟了三维非稳态火灾烟气流动与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复合传热过程,分析了火灾条件下流动、热以及烟气的传递规律,并对燃烧条件下由于密度变化引起的扼流效应、浮力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一号线中山北路车站,利用Simulex疏散模拟软件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估在不同人员载荷下的人员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