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除整体速度模型精度不够的固有因素外,近地表速度模型与时间域静校正的关系、层析成像方法和偏移策略也是影响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应用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目前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地表圆滑偏移基准面与浅层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复杂山地的真地表浅层速度建模技术。首先通过微测井约束回折波分层层析反演建立准确的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避免时间域静校正对实际地震波场的改造;然后在井控地质导向约束下,通过包含高精度旅行时算法的各向异性多方位层析反演迭代,使得浅层以及中、深层深度偏移速度模型更准确;最后利用TTI逆时偏移实现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该技术的核心思想包括微测井约束下的初至回折波层析反演、真地表偏移基准面选取和数据校正的综合应用。实际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提高了速度模型精度,提高了断裂及构造成像质量,较好地解决了井震深度误差,为复杂山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源  刘伟  刘微  王敏  秦龙 《石油物探》2015,(2):157-164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准确的起伏地表速度模型,将其与常规处理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匹配拼接,建立起初始的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然后通过井震联合的方法获取各向异性参数,将其加入到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中,结合倾角和方位角数据,实现TTI各向异性起伏地表全速度建模。四川盆地DXC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验证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基于TTI各向异性全速度模型的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有效地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复杂构造与速度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的影响,使得地下构造成像更合理也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地震成像存在的静校正处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低、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难度大3大难题,研究盐下高陡构造成像技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最小平方QR分解双尺度层析反演方法获取复杂近地表高精度速度模型,解决盐下高陡构造地震成像静校正问题;在应用高精度静校正和均方根速度的基础上,采用十字排列锥体滤波和球面扩散补偿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恢复深层有效反射信号,解决盐下高陡构造原始地震数据品质低问题;在地质、测井、钻井等多信息的约束下,基于实体模型速度更新和网格层析速度反演的双尺度速度建模技术获取复杂地下构造的高精度速度模型,并应用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剧烈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效果,解决盐下高陡构造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问题。通过上述技术获得盐下高陡构造高质量地震成像成果,地震成像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好,并成功部署3口超深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将偏移成像和静校正问题分开处理,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横向速度变化剧烈、高速层出露等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处理会引起波场畸变,导致旅行时计算误差较大,影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地表偏移面的全深度建模与成像技术方案,从地表高程面开始速度建模,计算旅行时,将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在复杂山地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表地下双重复杂、地表高差大、山体发育、沟壑纵横,古近系膏盐岩挤压变形严重,厚度变化大,盐上浅层高陡,盐下目的层逆冲叠瓦断块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通过多年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研究,形成了起伏地表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小平滑基准面,通过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计算静校正厚度、时间和速度,建立较高精度的浅表层速度模型;综合应用地表露头、重磁电、地质和钻测井资料约束建立了合理的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TTI各向异性参数提取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为区带研究及圈闭落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依-舒地堑地表条件和深层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干扰波发育等特点,在精细处理方法和复杂构造精确成像技术上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以综合建模静校正、叠前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求取精确速度场、叠前深度偏移精确成像等为特色的地震处理技术,处理后成果剖面的波组特征、断裂及构造的成像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9.
赵彩绒  蒋志兵 《吐哈油气》2006,11(1):78-80,83
吐哈盆地近地表模型、地表及地下构造复杂,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资料信噪比,尤其是浅层资料信噪比低,常规时间域处理很难得到准确的速度资料,因此,时间域处理存在先天不足,往往成像不清,甚至成像错误,致使构造图的精度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结合胜北、葡萄沟、雁木西等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形成了一套适合吐哈盆地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配套技术,主要包括静校正、叠前去噪、速度一深度模型建立及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速度建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英  张研  陈立康  崔兴福 《石油物探》2006,45(5):503-507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立精确速度模型的对策。在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首先采用测井约束法建立初始宏观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多域双重迭代法进行优化更新,以达到满足叠前成像精度要求的目的。另外,针对我国西部山地冲断带地区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速度建模的思路和对策,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组合构造普遍位于中浅层砾岩层之下,砾岩层具有横向展布范围广且不规则、纵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中、下组合目标的精细落实。因此,搞清砾岩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对下伏构造形态和高点位置的准确落实尤为重要。结合微测井、钻井、测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对低速和高速砾岩层的顶底界面进行识别刻画,并分区、分段建立了砾岩层时深关系曲线,用于指导深度域下组合构造成图和叠前深度偏移中浅层速度模型的建立。实例应用证明,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识别刻画对准确落实构造目标,提高地震剖面成像品质至关重要,同样也可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ά��ǰ���ƫ���ڸ��Ӷ�������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各探区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构造区成为新的油气有利远景区。而在复杂断裂区,常规时间偏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这主要是由横向速度突变引起。为了得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较好处理横向变速的优势对复杂断裂区进行精确成像。文中结合一个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实例,给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和实现步骤,其中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好层速度模型,并通过井资料和构造模型的约束来提高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提供精确的构造图象,这大大增加了复杂断裂区的解释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勘探与开发的风险。通过对成像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叠前深度偏移与钻井数据吻合较好,我们相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必将成为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 ,它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 ,适用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构造的准确成像。在渤南海区垦利 11- 2构造上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较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改善 ,构造成像质量得到提高 ,断面及地层不整合关系较清晰 ,据此得到了新的更准确的解释方案。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应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逆断层的归位和下盘的准确成像。在琼东南盆地松涛 36 - 1构造上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消除了由于海底崎岖造成横向速度变化所引起的下伏地层变形和不成像问题 ,证实了构造北倾存在 ,恢复了构造的真实面貌 ,获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使得该构造的解释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采用先进的二维多测线深度域叠前偏移处理和成图技术成功地对乐东 2 2 - 1构造中深层“模糊带”进行了精细速度反演 ,实现了深度构造图的成图 ,落实了乐东2 2 - 1构造中深层存在圈闭 ,为发现乐东 2 2 - 1气田提供了准确的构造图 ,为勘探项目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受以往采集地震勘探影响,已有老地震资料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分辨率低。针对此难题,研究形成了以模型约束综合静校正、叠前综合去噪、叠前深层弱信号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各向异性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为核心的处理方法,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较好地反映出了上古生界内幕地层的埋深、形态和内部结构,对其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该盆地内构造最复杂的区域。一直以来,高陡构造区的地震成像问题是南缘油气勘探的一个瓶颈。通过对南缘古牧地地区新、老两块三维开展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解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陡构造的处理解释配套技术。围绕地震成像精度,处理上优选适用于攻关区的静校正技术、叠前保幅去噪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解释上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进行合理构造建模及精细速度建模。通过一体化攻关,攻关区断裂带资料空白区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地层结构更加清楚,"南北分带、纵向分层"的地质结构特征更加明朗,明确了勘探主攻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理论最先进、精度最高的地震波成像技术,它主要包括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场外推法(也称波动方程法)。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初始速度模型建立、粗网格叠前深度偏移与共成像点道集输出、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与速度模型更新、最终精细成像处理等方面,详细讨论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实现流程。接着介绍了该技术对东海钱塘凹陷二维和西湖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以及相对于叠前时间偏移在构造成像精度与振幅保持方面的优势。最后探讨了与该项技术实际应用有关的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前带构造圈闭细节,开展了低幅度构造成像、网格层析速度建模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龙门山前带地表地下构造复杂,采用构造正演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动力学成因;利用自适应微测井约束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该区影响低幅度构造成像的静校正问题;应用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在大炮检距处产生的动校过量问题,提高了浅部陡倾地层及深部低幅度构造的速度分析精度;将约束层析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沿层层析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融合,充分利用钻井数据等多信息指导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利用网格层析优化速度模型并偏移,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复杂介质中最精确的地震波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大有可为,但该方法对速度误差非常敏感,抗噪能力较差,其成败取决于叠前去噪、表层速度结构反演和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效性,要使山前带地震勘探取得更大突破,就需改善单程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对高陡、倒转界面的成像精度,研究出可提高初至层析分辨率的新方法以及自地表开始的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与波场“逐步累加”技术,研制了直接自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SEG山前逆掩推覆构造模型偏移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川西龙门山实际宽线地震资料成像的试处理结果,也展示了该方法相对于叠后深度偏移的优势。研究还表明,面向地质目标优化地震波照明与接收效果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