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输导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琼东南盆地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系裂陷构造层,NE向和近E W向断裂是所谓“控盆控带断裂”。断裂绝大部分为具正断距的基底断裂。反向正断裂一般是控凹或控洼的基底断裂。断裂活动可分为4个旋回,古近纪断裂活动强度大,控制沉积发育。切层发育的断裂既能充当流体垂向运移的输导体,也能充当流体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古近纪断层活动期间所形成的断裂岩,其侧向封闭性对后期流体沿砂质岩侧向输导体系的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小位移正向断层通常具有较强的侧向输导能力,而反向正断层对油气有较强的遮挡作用。新近纪,琼东南盆地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断层活动对流体运移和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中中新世热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较强,断层活动具有张性和扭张性特征;晚中新世—第四纪快速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活动断层主要为扭压和扭性断层。  相似文献   

2.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阳江凹陷的烃源岩、储层、圈闭和油气藏等石油地质特征,以及控藏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阳江东凹、西凹烃源岩类型具有较大差异,东凹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主,西凹则以恩平组浅湖-沼泽相为主;阳江东凹、西凹主要目的层段储层沉积特征差异亦较大,其中东凹主要目的层段珠江组-韩江组储层为古珠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河口坝砂,具中高孔、中高渗特征;阳江凹陷断背斜、断鼻、断块等多种构造圈闭主要发育于控洼断裂附近,圈闭形态较好,成藏模式为受断裂通源能力及圈闭有效性影响的“源-断-圈”耦合近源成藏。阳江凹陷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新战场,对其他地区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阳江凹陷的烃源岩、储层、圈闭和油气藏等石油地质特征,以及控藏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阳江东凹、西凹烃源岩类型具有较大差异,东凹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主,西凹则以恩平组浅湖-沼泽相为主;阳江东凹、西凹主要目的层段储层沉积特征差异亦较大,其中东凹主要目的层段珠江组-韩江组储层为古珠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河口坝砂,具中高孔、中高渗特征;阳江凹陷断背斜、断鼻、断块等多种构造圈闭主要发育于控洼断裂附近,圈闭形态较好,成藏模式为受断裂通源能力及圈闭有效性影响的"源-断-圈"耦合近源成藏。阳江凹陷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新战场,对其他地区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裂控油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裂发育是具有多期性,结合生排烃史分析:早期断层主要使油气封堵成藏,中期断层对油气具侧向封堵和纵向运移双重作用形式,晚期断层对油气封堵成藏不利,而继承性断层则成为油气发生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受这种断层控油特征制约,形成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油藏,富集程度前者优于后者,断层发育具有近洼早,远洼晚的特点,环凹“前排圈闭”具备形成富集的优越条件,由此决定近洼带圈闭是找油的主要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旅大6构造是渤海海域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油田。该构造位于辽东低凸起中南段陡坡带,为层状构造油气藏,垂向上多层系含油,形成典型的"阶梯式"陡坡带复式油气藏。走滑作用对构造形成、储层发育、断层封堵、油气运移都有重要的作用。构造转折端对沉积卸载形成优质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奠定了旅大6构造是辽东低凸起中南段有利成藏区的物质基础;辽中一号断层与区域走滑断层同向,具有走滑压扭性质是控圈断层侧封的关键。南北区块以及东二下段、东三段油气丰度迥异,伸展断层的运移能力和控圈断层的封堵能力共同决定了旅大6构造南区东二下段油气的差异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八面河北区孔店组8条主要断层开展研究,计算其断面正压力和泥岩涂抹系数,对其断面正压力值和垂向输导能力、SSF值和有效封堵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八面河北部地区圈闭主控断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断层侧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对油气都具有一定的侧向封堵作用,而油气在广6-斜9-角斜19井一线以南断层断面正压力小,断层有利于油气垂向运移。  相似文献   

7.
针对垦东北地区古近系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确等问题,基于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分析输导要素的发育特征,并对输导能力及组合类型进行了评价和划分,明确输导体系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成藏期活动性较强的油源断层与侧向连通砂体或不整合输导层是油气输导的重要通道;断层-砂体/不整合侧向分流系数大于下限值时,油气可沿断层向砂体/不整合输导层侧向充注。根据输导要素组合特征和输导能力划分出5类输导体系,其中Ⅰ、Ⅱ、Ⅲ型输导能力强,Ⅳ、Ⅴ型输导能力弱,造成现今垦东北地区中部多层系富集,东部、西部深层聚集的油气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垦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港断裂带紧邻三河生油次凹,资源潜力较大,但构造复杂制约了勘探认识。近年来随着钻井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地震资料品质的改善,为进一步认识该区构造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创造了条件。从油藏特征及油气运移分析入手,建立了石港断裂带油气运聚模式。通过对断裂体系、圈闭及油气成藏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区断层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断裂体系对圈闭的控制、断层侧向封堵性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以及断层垂向沟通性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10.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合;走滑断层作为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古构造低势区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有利方向上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准中1区块深洼区岩性圈闭具有二叠系源岩供烃、花状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低势区岩性圈闭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下一步勘探应重点考虑油源断裂与古构造匹配良好的岩性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景安语 《海洋石油》2020,40(1):6-11
为了明确埕岛地区上古生界的勘探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分析技术,利用地震和井眼等资料,研究了其构造特征、地层残留和储层发育,探讨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上古生界呈"纺锤型"分布,断层和地层匹配形成构造和构造-地层圈闭,沙南油源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形成的运移网络运至潜山圈闭成藏。油源和运移条件是成藏的首要条件,盖层条件控制成藏的具体层位,圈闭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  相似文献   

13.
为搞清断裂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的控制规律,在断裂系统详细划分的基础上厘定了油源断裂,并分别应用SGR方法和断裂活动速率对断层圈闭侧向封闭能力和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油源断裂控制油气的聚集部位;②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了断层圈闭油气充满程度;③成藏期后断裂活动强度控制先期聚集油气的保存程度。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有利目标优选标准,认为在油源充足、储层物性较好的情况下,两条以上油源断裂控圈,圈闭充满程度大于50%,并且成藏期后活动速率小于2m/Ma的断层圈闭为Ⅰ类圈闭,钻探风险最小;次之为Ⅱ类和Ⅲ类圈闭。最终预测出2个Ⅰ类圈闭和1个Ⅱ类圈闭,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下一步钻探预测新增含油面积5.8 km2。  相似文献   

14.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时,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大,油气可跨越盖层在中、浅层聚集成藏;且盖层段断裂密度越大,油气穿越盖层富集的层位越浅。Ⅴ型和Ⅵ型断裂为油源断层,且两条或多条交叉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并选择砂地比大于20%的储层中发生断储分流运移。充注到断层圈闭中的油气在断层古、今封闭性均较强下才能大规模聚集和保存。与Ⅰ型、Ⅱ型和Ⅳ型断裂相关且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以及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大于90~95 m的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是深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高砂地比储层以及断层侧向封闭性好的正向局部构造是中、浅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藏断裂特征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是环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也是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目前在凹陷周边所发现的油藏绝大部分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这些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直接决定构造圈闭的评价结果和勘探部署方案。对渤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237个中浅层油气藏构造特征进行精细解剖,统计对比了断裂的级别、成因类型、断距、断层活动性、断层产状、组合样式、平面形态、遮挡类型、断层泥比率等指标与相应的油藏发育程度,发现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渤中凹陷中浅层有利于成藏的断裂特征为:走向NNE、近EW和NE,倾角66°~80°,断距20~150 m,断层活动速率在10~30 m/Ma,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3,断裂带泥质含量Rm大于0.35,组合样式为斜交式、雁列式、Y字形、似花状和阶梯状,并且断裂以反向遮挡为主。平面上在断裂相交处、凸形增压段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本质上说,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构造圈闭成藏的关键,断裂活动速率、规模和断裂类型是影响封闭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断层对接型和断层岩型侧向封闭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夏云清 《天然气工业》2013,33(10):11-17
在碎屑岩地层中,断裂侧向封闭分为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2种类型,过去对这2种类型封闭油气的机理、封闭能力强弱等未进行过对比研究。为正确认识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分析了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和对接型侧向封闭的封闭机理和封闭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这2种断裂侧向封闭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由于起封闭作用的遮挡物和封闭条件不同,造成了对接型与断层岩型侧向封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受其影响形成的圈闭,其油(气)—水界面分布的控制因素不同,受对接型侧向封闭影响形成的圈闭,油(气)—水界面分布受对接岩性控制,而受断层岩型侧向封闭影响形成的圈闭,油(气)—水界面分布受断层岩排替压力大小控制;②侧向封闭能力明显不同,断层对接型的侧向封闭能力明显强于断层岩型的侧向封闭能力。以歧口凹陷板桥断裂为例,相同条件下,板桥断裂对接型侧向封闭油气的能力为断层岩型侧向封闭油气能力的25~43倍。这一显著的差异,造成板桥断裂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其上部对接型侧向封闭段富集的是天然气,而在其之下的断层岩型封闭段却聚集的是原油。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浅层油气富集规律——以黄河口凹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富烃凹陷,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浅层断层异常发育。利用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对凹陷内油气聚集成藏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这些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对浅层油气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断层组合类型及其控制下的油气藏分析,最终归纳出3种不同类型的断层组合及相应的富集成藏模式,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这3类断层组合构造中针对油气富集块(区)的勘探首选目标所在:"X"型断层组合形成的垒块油藏具有油气聚集井段长,油气藏规模较大的特点,是勘探的首选目标;"包心菜式"断层组合花心部位和内花瓣部位具有较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类断层组合带内的优选钻探部位;"Y"型断层组合在靠近主断层的构造高部位油气藏丰度较高,是勘探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沙垒田凸起地区是渤海海域西部新近系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为了明确新近系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依托连片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取心等资料,对走滑断裂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并对走滑断裂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穿基底走滑断裂、盖层走滑断裂及伸展-走滑断裂三种不同类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在不同类型走滑断裂控制下,断裂带内及断裂带间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其中大型披覆背斜圈闭、断鼻、断背斜圈闭为有利圈闭,小型断块圈闭为不利圈闭;走滑断裂对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断裂活动控制了骨架砂体输导体系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发育,有利于周边凹陷成熟烃源岩排烃及运移输导;走滑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走滑作用形成的高角度裂缝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物性。新近纪普遍发育的走滑断裂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断层分类、断层活动史分析、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断层:长期活动断层及晚期断层,这两种断层活动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均较好,推断二者在油气充注史中起了相似的作用。勘探实践和各种证据表明,该区断层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现今的静态的断层封闭作用控制了新近系目的层的油气成藏,而岩性对接情况是该区断层静态封闭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该区勘探应加强目的层顶面演化特征研究、落实圈闭和断层封闭性,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且断层封闭性有效的圈闭,勘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