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大豆油脚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了天然VE的提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脂化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香辛料精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在我国发展极其迅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文就超临界CO2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萃取天然香辛料精油的工艺、夹带剂的选择与使用、精油组分的分析方法和影响超临界CO2萃取香辛料精油的工艺因素: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提取时间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超临界CO2萃取香辛料精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经改进后,萃取率可达5.42%。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蛋黄粉中萃取蛋黄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过程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超临界CO2萃取蛋黄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180min。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薄荷挥发油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率大小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3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CO2流量40L/h,萃取温度50℃,此工艺条件下的萃取率为3.2%;应用ABTS和FRAP法对薄荷超临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萃取的薄荷挥发油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BTS法下,薄荷超临界提取物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而FRAP法下薄荷超临界CO2提取物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但超临界CO2萃取薄荷挥发油在两种方法下检测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水蒸汽提取法。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物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山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萃取率可达 30 %以上。  相似文献   

7.
金建忠 《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优化萃取工艺。方法:以紫苏叶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紫苏叶挥发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为10kg/h的条件下萃取150min为最佳工艺。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紫苏叶挥发油得率达3.2%。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蜂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索了超临界CO2萃取蜂胶工艺,使用单一溶剂CO2进行萃取,萃取物平均得率提高至26.36%,萃取时间缩短为4小时。  相似文献   

9.
商学兵  李超  刘军军 《食品科学》2012,33(14):60-6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质量衡算微分模型,运用Fick第一定律,建立萃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2L/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8MPa、萃取时间3.0h,此时得率为2.92%;E=3.11×(1-e-0.8859t)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萃取的过程。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白豆蔻挥发油可行。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小茴香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从小茴香子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分级分离富含精油和富含脂油两种产品的工艺可行性,探讨了采用不同规模的超临界萃取过程对萃取物组成,风味和CO2消耗量的影响以及第一分离罐的分离压力对两种产品产率的影响。对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制备的茴香精油或萃取物的产率和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杜仲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秋红  罗莉萍  叶文峰 《食品科学》2006,27(12):553-555
本论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杜仲叶总黄酮,对萃取温度、时间、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四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萃取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杜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5℃、时间为2.5h、压力为30MPa、夹带剂用量为3.5ml/g。黄酮提取率为73.26%,产品纯度为19.82%。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对三种不同工艺提取的八角茴香油中有效成分的GC-MS比较分析,探索了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生产茴香油的初步甄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GC-MS色谱图中,有?-水芹烯、樟脑这两种成分出现并且相对含量分别达到0.25%、0.15%及以上时,可以认为这种茴香油是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而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异丁香酚甲醚是溶剂提取法特有的成分;水蒸汽蒸馏法生产的茴香油中组分最少,而其中含有的甲基己烯雌酚是其特征性物质,但大茴香脑所占比重最大可以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油酸与甲醇为原料 ,在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油酸甲酯。对超临界合成油酸甲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超临界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时间 ,降低了投料的甲醇 /油酸摩尔比 ,提高了酯化收率 ,简化了精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番木瓜籽油,利用JMP 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平台,建立超临界CO2萃取番木瓜籽油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优化了萃取过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番木瓜籽破碎后过20目筛,CO2流量为25 L/h,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54℃,萃取时间3 h,油脂得率达30%以上;超临界CO2萃取的番木瓜籽油的理化性质达到了食用油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对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脱除蒙古口蘑中脂类及色素物质,并研究其对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25L/h,萃取率为2.06%。萃取后所得蒙古口蘑粉为乳白色,风味纯正,脂肪含量0.01%。以其为原料提取蒙古口蘑多糖,多糖色泽乳白,无异味,提取率为6.24%,分别为溶剂处理及未处理试样的4.2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16.
刘振春  陈彦平  李慧  段绪 《食品科学》2009,30(20):246-250
以番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酶辅助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破壁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40℃、pH4.0、加酶量为4%果胶酶和3%纤维素酶、反应时间1.5h;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  相似文献   

17.
王腾宇  胡立志  孙博  刘晶  于殿宇 《食品科学》2010,31(22):293-296
对葵花油与植物甾醇在CO2 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植物甾醇酯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Novozym 435 脂肪酶做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5℃、植物甾醇质量分数5%、反应压力8MPa、反应时间1h、搅拌速度600r/min,在此条件下,转换率为92.1%。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工艺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8.
提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及最佳因素水平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提取姜油树脂的主要方法有:溶剂浸提法、压榨法、流体CO2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分离物质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有着良好的前景,它能使要分离的物质提高收率、提高品质。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主要因素有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时CO2的流量。通过实验,我们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参数,得出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是:A2B1C3D1,即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h;CO2泵频率15Hz。从极差R值可知,4个因素对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萃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A>B>C>D,即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气体的流量,压力对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在玉米亚油酸提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技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亚油酸(LA)。对影响LA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压力、温度、时间及CO2流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C)对萃取物中L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当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00min,CO2流量25L/h时萃取效果最好,此时LA提取率为57.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