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站在世纪的至高点上,如果我们相对中国传统美学人智慧和价值内涵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当灰不会忽视“天人合一”这样一个重要特色。本将从“天人合一”的内涵谈起,继而探索产生这个特色的历史根源,以思考和发掘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三个基本问题对应着当代社会三大矛盾:人和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这三大矛盾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天人关系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的整体、和谐、适度等观念对于今天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天人合一"又不等同于现在所讲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有自身的理论困境.因此,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辩证研究,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多渠道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中国人热爱于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共同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于中国当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进、主要流派、基本格局及其根本特点。以“天人合一”自然观为基础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整体协调、和谐统一的思想,及其内涵着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学说,并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进,主要流派,基本格局及其根本特点,以“天人合一”自然观为基础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整体协调,和谐统一的思想,及其内涵着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学说,并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哲学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论述,对成人高校哲学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它与哲学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改革哲学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哲学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共识和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天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客体性原则,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前提条件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要敬天、顺天、爱天;二是主体性原则,人类在尊重和爱护自然的前提下,应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来造福人类。先秦"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于我们因应当前生态环境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对传统服饰的影响,提出中国古代服饰在形制、色彩、图案等各方面要受“天人合一”思想的约束,从而达到人间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生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体验。而"花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花"美丽的表象经过诗人词客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纷纷借"花"抒发情志,寄寓对生命的深切体悟。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花"的描写,体现了中国人心灵深处人与自然交感互融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本文拟从古典诗词中的"花意象"探查中国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于西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是批判地继承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创立的体系;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综合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研究这一段历史,将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选择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必须研究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研究人与自然界间的博弈。确保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协调,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强化当代人的道德自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满族建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满族历史的回顾以及满族的传统宗教介绍,试图说明其与建筑的关系,以引起诸位同行对满族建筑的注意与研究,开拓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和探索新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的角度透析《老人与海》中所折射出的教育观;该教育观包含三个方面:生态层面的教育、美学方面的教育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虽故事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试图从作者艺术修养的哲学意味、小说主题思想的哲学意味、老渔夫形象的哲学意味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宋明理学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通过它,中国哲学在先秦奠定的基础上开出了最为耀眼的花朵。虽然在后来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比较多,但正是宋明理学才脚踏实地的奠定了整个中国哲学的叙事基调和世界图像。  相似文献   

20.
从“道法自然”本体论的深层生态含蕴、“人与天一”自然观的深层生态底蕴、“物无贵贱”、“我亦物也”价值观的深层生态内涵,以及“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实践观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道家哲学的深层生态意蕴,为完善和发展现代生态哲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