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6,(6):38-41
以某框架建筑结构为工程背景,以该框架结构为基础分别设计成隔震建筑物和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对一般建筑物、隔震建筑物以及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分别进行分析,对加速度时程、楼层平均位移峰值、层间变形峰值、建筑物基底剪力峰值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分析模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加速度峰值中一般建筑物最大,其次是减震建筑物、隔震建筑物;对于建筑物的层间变形,由小到大分别是隔震建筑物、减震建筑物、一般建筑物;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位移中,最大的是隔震建筑物,其次是一般建筑物,最小的是减震建筑物。  相似文献   

2.
长期停建的建筑物在续建时对钢筋锈蚀的检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长期停建的建筑物为例 ,论述了如何检测与处理长期停建的建筑物钢筋锈蚀问题 ,以确保续建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拟建建筑物的安全可靠,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以完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损坏程度,促进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晓炜 《江西建材》2023,(1):148-149+152
文中以中小学建筑物电气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以优化设计中小学建筑物的电气系统为研究目的,提高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满足中小学建筑物的使用需要。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建筑物电气系统的设计需要,形成清晰的电气系统设计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形成科学规范的中小学建筑物电气系统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邵政胜 《山西建筑》2010,36(27):115-116
分析了建筑物沉降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建筑物沉降的防治措施,结合建筑物沉降的主要特点,从建筑物本身、建筑措施、相邻建筑物间隔、整体刚度及施工工艺等方面阐述了防治沉降的办法,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以某软土地区盾构区间工程为背景,研究分析了软弱土层盾构侧穿建筑物主要施工参数,总结了穿越期间沉降控制辅助施工措施。结果表明:盾构穿越建筑物期间土仓压力应考虑建筑物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适当增加土仓压力以保证开挖面稳定。通过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穿越期间建筑物安全稳定,其沉降主要发生在盾尾脱出48h以后,应结合沉降发生的时间规律采取一定的沉降控制措施以减小建筑物累计沉降量。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的外景能表现出该建筑物宏伟的气势,优美的线条以及优雅的环境。利用动画形式表现建筑物及其环境,能给予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建筑的三维动画,即,将虚拟数字的科学技术与表现电影的手法相融合,以设计图纸为基础,将建筑物的外轮廓、建筑物内部的布置、建筑物周围的景观以及建筑的规划蓝图等未实现的事情提前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8.
刘庆  王淑娟 《山西建筑》2008,34(16):179-180
针对建筑物防雷设计的重要性,对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六项重要因素,以促进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淼 《工程勘察》2009,(6):30-33
本文以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为对象,研究邻近地表建筑物的存在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具体工程为依托,以实际工程监测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得出:在有邻近地表建筑物存在时,地表沉降曲线形状与无建筑物存在时相似,均符合高斯曲线的形式;区别在于有建筑物存在时,地表沉降曲线的峰值要比无建筑物存在时小,曲线的反弯点离隧道轴线的距离要比无建筑物存在时远;说明了地表建筑物的存在以及建筑物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提高了盾构隧道穿越地基土层的刚度,对盾构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有控制作用。在盾构隧道施工及监测的过程中,可依据该特点合理布设有无地表建筑物存在情况下的监测测点,并对盾构隧道引起的建筑物及地标开裂现象做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掌握高层建筑物桩基动态变化情况,应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点、利用周期性的采集建筑物沉降变化数据,科学预测高层建筑物浇筑、装修与交付使用期间的安全状态。本文拟以某工程项目为案例,在对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作业流程、技术标准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指导类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梅瑞 《江苏建材》2014,(5):34-37
探讨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特点原因及控制措施。建筑物的受损首先以裂缝的形式出现,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形美观,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超  刘艳  吴超瑜  毛祥华 《四川建材》2016,(4):82-83,85
以某实际的框架建筑结构为工程背景,以该框架建筑结构为基础,分别设计成隔震建筑物和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对抗震建筑物、隔震建筑物以及加阻尼器后的减震建筑物进行动力特性研究。本文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该实际工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以建好的该实际工程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加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建筑物和在建筑物加阻尼器的减震建筑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三个模型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自振周期和振型图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抗震结构到隔震结构自振周期变长,从减震结构到抗震结构自振周期变短,三个模型的振型图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建筑物模型的存在而直接用均布荷载代替建筑物超载,且常忽略了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基于此,以青岛土岩组合地区桩-内支撑式深基坑工程为例,模拟了土岩组合型基坑一侧存在建筑物时,建筑物超载深度的变化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远离建筑物超载作用一侧基坑的变形,建筑物的存在是有利的,建筑物超载作用深度及其距基坑边距离的变化对该侧基坑变形影响较小。对于建筑物超载作用侧的基坑变形存在一个建筑物超载作用的临界深度,当建筑物基础埋深小于该临界深度时,建筑物的存在对基坑变形不利,反之则对基坑变形有利;该临界深度与超载大小及建筑物距基坑边距离相关,随着超载数值减小以及建筑物距基坑边距离的增大,建筑物超载作用的临界深度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对不同超载深度下建筑物距基坑边距离的变化对近超载侧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以探讨建筑物超载深度变化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传统建筑物维修管理流程和基于BIM的建筑物维修管理系统的优劣,分析基于BIM的建筑物维修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建立BIM在建筑物维修管理系统中的框架,并阐述该系统框架全寿命周期的集成运行流程,以规范建筑物维修管理程序,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盾构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以京津城际延伸线穿越浅基础建筑物长虹商场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差分软件,对盾构侧穿浅基础建筑物进行模拟,研究了建筑物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特征,总结了盾构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影响规律,为盾构施工及建筑物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铁五号线员科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员村站东端隧道两侧建筑物较多,盾构机掘进前需要对区间隧道上方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建筑物的基础型式选择了袖阀管注浆加固,并提出在盾构机通过建筑物时为减少建筑物内部的差异沉降,根据现场实时监测结果及时对建筑物注入双液浆进行加固,以确保建筑物的沉降差在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地层位移引起建筑物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深基坑开挖或地铁隧道掘进会引起附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变形,对建筑物变形特性的研究对于建立符合实际的变形预测方法和变形风险预估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对由于地层位移引起的建筑物变形特点的研究尚比较少,特别是在岩土工程的相关研究范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判定建筑物变形特性(弯曲或剪切)的方法,并提出"弯曲变形率"指标以量化判定结构物变形特性。通过对伦敦地区两栋建筑物实际变形数据的研究,发现建筑物基本以剪切变形为主。在后续的分析中,进一步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开挖引起邻近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均以剪切变形为主,这与一般在分析和计算中假定结构主要以弯曲为主不同。基于此,认为结构的剪切刚度是其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非弯曲刚度。最后基于建筑物实测变形数据反算得到实际建筑物的结构刚度比E/G,由此获得对建筑物的实际变形特性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列举了建筑物倾斜的几种常见典型特征类型,对引起建筑物倾斜的内、外因素和共同作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加强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建筑物合理设计、科学施工以及加强建筑物使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建筑物火灾现状进行研究,以建筑物防火监督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采用数据、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现阶段建筑物面临的主要火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提高建筑物防火监督的有效途径,达到有效改善现阶段建筑物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提高防火监督工作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坑开挖对非均匀软土地基建筑物影响的现场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近基坑非均匀软土地基建筑物的沉降监测资料为依据,详细分析了场地地质条件、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等因素对临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总结了非均匀软土地基上建筑物沉降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建筑物损害与建筑物沉降、墙体倾斜率和基础形式的关系。针对软土地基和砌体结构建筑物,指出了地下水位和基础水平位移监测在建筑物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