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分析法是在CMP道集动校正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工区多次波的频率范围,要求多次波的剩余正常时差必须遵循下列3个原则:①在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超过1/4甚至1/2的低频周期时间;②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大于一个低频周期时间;③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的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小于(n—4)倍的高频周期时间.其中n为CMP道集的覆盖次数.只要遵守上列3条原则,就可使多次波落入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的压制区内.文中应用了精确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式,并用双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绘制出一套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曲线.平均拟合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这一方法,在一个目的层段存在严重多次波干涉的地区进行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压制多次波的很好效果,并在该区找到了一些新含油圈闭.  相似文献   

2.
衰减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分析法是在CMP道集动校正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工区多次波的频率范围,要求多次波的剩余正常时差必须遵循下列3个原则:(1)在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超过1/4甚至1/2的氏频周期时间;(2)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大于一个低频周期时间;(3)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的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小于(n-4)倍的高频周期时间。其中n为CMP道集的覆盖次数。只要遵守上列3条原则,就可使多次波落入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的压制区内。中应用了精确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式,并用双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绘制出一套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曲线。平均拟合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这一方法,在一个目的层段存在严重多次波干涉的地区进行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压制多次波的很好效果,并在该区找到了一些新含油圈闭。  相似文献   

3.
伊宁凹陷衰减多次波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产生多次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该区2000年宽线采集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对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利用拉冬域滤波方法结合内切除,对衰减伊宁地区多次波有明显效果,为今后压制多次波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拗陷期地层的多个强反射界面产生大量层间多次波,降低了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影响中深层目标储层的预测精度。有效压制多次波是提高地震成像品质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应用频率域拉东变换加权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层间多次波的叠前压制。“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的多次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多次波的数量多、阶次高、周期不同、能量各异,且多次波之间以及多次波与一次波干涉叠加,致使多次波的叠前时距特征不明显,有效压制难度大。在动校正后的CDP道集上,采用频率域抛物线拉东变换实现多次波与一次波快速分离;加权约束反演重构多次波,解决小炮检距多次波重构及有限炮检距引起的拉东域能量模糊现象;由实际地震道自适应减去重构的多次波,避免损伤有效信号。叠前压制层间多次波提高了研究区地震成像的振幅保真度和垂向分辨率,有利于薄层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5.
复合多域去噪技术在复杂地表区域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合多域去噪技术利用多域变换,将干扰波与有效波的差别最大化,从压制干扰波与提高有效波能量两个方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该技术根据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不同特征,分别在炮域,共炮检距域和超共中心点域,运用频率-空间域相关干扰压制,拉冬变换信噪分离,共炮检距域随机干扰消除,主频区域异常振幅压制,超共中心点域线性干扰消除,以及有效波识别加强等方法,在新疆,合理,南方山地等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Radon滤波压制多次波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Radon滤波压制多次波技术。该技术充分考虑了多次波的产生机理,通过拾取产生多次波的一次波强反射层,来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同时,该技术考虑了近炮检距道多次波难以压制的情况,增添了参考炮检距、时间一压制因子对,从而加强了近炮检距道的压制强度。通过对实际资料的测试证明,该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压制多次波技术,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的复杂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渐变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工区地质构造变化趋势和日的层埋深变化情况逐点、逐段设计采集参数(最大炮检距、道距、组合基距、覆盖次数等),其中最大炮检距的选择考虑了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有效波和干扰波分离、反射系数稳定、有效压制多次波等因素,所设计的渐变观测系统能满足不同层次物理点位的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和反射系数的要求。南北向和东西向地震测线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在该区采用渐变观测系统所采集的单炮地震记录品质稳定,信噪比高,浅层多次波、折射波等干扰波减弱,较好地解决了资料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拉伸、静校正、叠加及偏移成像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个 CDP 道集经动校正后,多次波仍存在剩余时差δt,它随炮检距呈抛物线规律变化。由δt 的变化即可求出多次波剩余波数△k 的分布规律。据此,可设计一个理想的叠加复剩余波数响应,以菲涅尔(Fejer)多项式来逼近,求出各叠加道的加权系数,用于动校正后的 CDP 道集道的加权叠加。在 t-x 平面选择δt,即可改变叠加复剩余波数响应,从而改变各道的加权系数,实现最佳压制多次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当速度滤波器用于叠前地震数据时,它们能够压制长周期多次波,但它们也损害一次波振幅,由于在数据道集的近炮检距处一次波和多次波的视速度不同可以忽略,速度滤波器在这些区域地效,因为它易于去除和畸变一次波信号,这个问题的常规解决方法是切除或去掉近炮检距数据,但这种方法对低覆盖资料不利。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滤波方法,它响应于一次波和多次波之间的平均视速差而不是瞬时视速度差,这种滤  相似文献   

10.
伊宁凹陷压制多次波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伊宁凹陷的多次波叠加特性曲线,剩余时差曲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地震反射波原理,根据地质构造模型,用射线追踪算法进行了多次波正演模拟计算。根据模拟处理结果对94S测线进行了压测多次波处理试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该研究成果为压制多次波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双曲Radon变换法多次波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波是相干干扰,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普遍存在。作部分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多次波剩余时差更接近于双曲线。研究给出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空间频率域衰减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离散采样算法。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在频率域是解耦的,所以该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和抛物Radon变换一样,但是在分离多次波上比抛物Radon变换法更精确。水平层状介质的多次波衰减结果表明,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法在叠前能有效地衰减多次波,复杂SMAART模型的叠前多次波衰减实例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VTI介质和海洋大炮检距地震数据反射波同相轴不能严格满足双曲时距关系,一次波和多次波能量在Radon域中聚焦性较差,多次波的压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在双曲Radon变换积分路径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η,描述VTI介质和海洋大炮检距地震数据的时距曲线关系,在Radon域中有效聚焦一次波和多次波能量。同时,引入基于共轭导向梯度(CGG)算法的各向异性高分辨率Radon变换,基于L1范数对模型空间进行稀疏约束,提高Radon变换的分辨率。模型数据和海上大炮检距实际资料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压制多次波。  相似文献   

13.
赵磊  杨勤勇 《石油物探》2020,(2):218-225
基于拉东谱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获得高分辨率拉东谱的方法,在付出很小计算代价的同时使得原始拉东谱能量收敛到中心点处,大幅提高了谱分辨率。利用改进的高分辨率拉东谱获得地下反射界面各点法线方向概率分布,并基于该概率分布提出一种获得逆时偏移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炮点入射波矢量方向p s和反射界面法线方向p n计算入射角度并按照概率分布进行能量投影,获得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实现了对于有反射界面区域其能量按照入射角度正确投影,进行相干加强;对于无反射界面区域其能量随机分布,相互抵消。解决了传统的基于炮点入射波矢量方向p s、反射界面法线方向p n计算地震波入射角度时在无反射界面区域能量投影不准确带来的噪声问题。采用带有一个高速岩体的二维鲸模型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提高了拉东谱的分辨率,利用地下反射界面法线方向概率分布生成的逆时偏移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有效压制了道集中无反射界面区域的噪声,为后续AVO、AVA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抛物线拉冬变换消除多次波的应用要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抛物线拉冬变换(PRT)在国外已是消除多次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国内却很少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抛物线拉冬变换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算法和参数的选择等关键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分别讨论了时间域拉冬变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频率域拉冬变换的不同实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拉冬域的假频问题、复系数矩阵方程的求解和白噪系数的选取、拉冬域多次波切除和截断效应、自适应滤波切除等应用要素,获得了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1时间域PRT不宜直接使用,2频率域正变换最小平方法有利于消除多次波,3拉冬域的参数取值要满足采样定理,4求解复系数方程组白噪系数宜取0.1~1,5加一巴特沃兹滤波器式的增益函数可实现自适应滤除多次波。应用本文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克深1号构造依据构造成因划分为盐上、盐下两个构造层,其主体构造部位盐下目的层反射能量弱,反射特征差,资料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难度较大。文章从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正演入手,讨论了复杂构造共中心点道集反射波不能同相叠加及建立在零偏移距假设条件下的叠后偏移技术难以获得精确归位的原因,认为这类地区资料的偏移处理应分叠前的部分偏移和叠后的剩余偏移两步进行,这确定了适应这类地区精确成像的叠前叠后混合偏移方法。对叠前叠后混合偏移处理中的速度模型建立、反射波聚焦、反射波归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叠前的部分偏移处理能部分降低了倾角、速度因素在共中心点叠加时带来的影响,得到了目的层更清晰的叠加成像;叠后用剩余速度场对叠前部分偏移的聚焦叠加结果进行叠后剩余偏移处理,较好解决了复杂构造反射波的准确归位。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偏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查清克拉苏构造带目的层的构造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江盆地低信噪比资料的多次波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盆地多次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区内存在一套反射很强的平行不整合地层(穆棱组),并且还发育大量高速煤层。本文从时空域、拉冬域、频率域及自相关等多个方面对多次波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了多次波在本区存在的规律性,并应用拉冬域、频率域正、反变换及自适应多次波切除等方法对多次波进行了分离和研究。表明拉冬域分离效果最好。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多次波去除技术,由于该技术是在频率域应用拉冬正变换技术,提高了多次波的聚焦性能,并将滤波函数与相干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自适应去除多次波的目的,而且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17.
从水平多层介质的时距方程出发,采用参数方程求导的方法,求取时间t关于炮检距x在炮点附近的各阶导数,从而获得在炮点附近展开的六阶多项式方程;再通过对方程性态的分析,经过数学变换,给出大炮检距情况下的广角动校正量估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六阶多项式和广角动校正公式的适用区间。数值计算和模拟结果表明:在炮检距与目的层深度之比大于4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新动校正方程仍可以将旅行时相对误差控制在1%的范围内,并能把不同层位近、远炮检距处的同相轴校正平直,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广角反射动校正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