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华伟  尹翠兰 《轧钢》2022,39(4):117-121
采用低成本的合金成分设计体系,通过连铸连轧和酸轧工序,以及低温退火的连续热镀锌生产工艺,成功开发了0.3~2.5 mm厚570 MPa级高强度热镀锌结构带钢。热连轧精轧出口温度为870 ℃,采取前段层流冷却,卷取温度为600 ℃,热镀锌工艺采用均热温度为605 ℃的不完全退火工艺;产品屈服强度Rp0.2为592~619 MPa,抗拉强度Rm为609~638 MPa,伸长率A50为6.5%~15%,组织性能均满足标准及用户要求,实现了批量稳定的工业化试制生产。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低合金热镀锌板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强度低合金(HSLA)热镀锌板的合金设计思想以及热轧、冷轧工艺对于热镀锌工艺的影响,分析了该钢在改良森吉米尔法生产线上的连续退火工艺制度与带钢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高强度镀锌板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系列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50MPa级高强度热镀锌钢板的连续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Ti元素的加入可提高高强度热镀锌钢板的再结晶温度,冷轧压下率会影响Ti的碳氮化物的大小及其分布,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连续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伸长率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最后选择了温度为720~760℃的退火工艺进行工业生产,钢板性能达到:屈服强度ReL≥417.6MPa,抗拉强度Rm≥526.9MPa,伸长率A50≥24.5%.  相似文献   

4.
唐钢热镀锌线退火板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整产品结构#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薄板厂将其1#镀锌生产线改造为镀锌和退火两用机 组,介绍了退火工艺的实现,包括明火直燃退火工艺对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与控制,退火后冷却段的改造,退火炉出口密封及旁路系统设计,退火炉控制系统的研发与优化。生产实践表明,退火板性能完全合格。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镀锌机组连续退火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热镀机组原板连续退火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通过我国目前几大热镀锌机组的生产情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总结出了选择热镀锌的连续退火炉必须从多方面考虑,以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6.
汽车用热镀锌板连续退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国和  肖白 《轧钢》1998,(3):38-42
从汽车用热镀锌原板的生产工艺、典型的退火制度、退火炉的直接加热法与间接加热法诸方面比较,论述了汽车用热镀锌原板的退火工艺;并对锌层合金化退火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汽车用热镀锌高强度IF钢在不同退火工艺下析出物的形貌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热轧还是经过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其析出物中存在TiN、TiC、NbC和Fe(Ti+Nb)P等。退火过程中,不论保温时间的长短,退火温度的高低,其析出物均比热轧板中的析出物多。  相似文献   

9.
根据冷轧高强度低合金钢HC420LA的产品要求对其冷轧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HC420LA钢产品成分采用Nb、Ti微合金化成分体系、生产工艺选择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室再结晶温度试验测定了HC420LA钢产品的再结晶温度,在工业化试生产阶段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冷轧低合金高强钢 HC420LA 的再结晶温度为700 ℃,工业化生产时最佳加热均热温度为760 ℃。  相似文献   

10.
退火温度对8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试制800MPa级低硅热镀锌双相钢,研究了双相钢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M的体积含量是15%-20%。通过三种不同的热处理温度获得了不同的F+M的比例,从而得到不同的力学性能。退火温度从780℃升到850℃,可以获得性能更好的双相钢。  相似文献   

11.
连续退火热镀锌板镀层表面黑点缺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镀锌板镀层表面黑点的产生机理,分析了该缺陷对热镀锌板涂镀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基板表面存在微小凹坑,镀锌后表面形成黑色圆形氧化膜,即黑点缺陷,对热镀锌板涂镀后的磷化膜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实际生产中,通过降低热轧卷的卷曲温度、清洗槽电解电流密度及提高退火炉的密封性,可有效减轻该缺陷。  相似文献   

12.
带钢连续热镀锌工艺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理扬  李俊  左良 《轧钢》2005,22(2):38-43
介绍了国内外带钢连续热镀锌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工艺的优化和改进、锌锅技术、镀层耐蚀性的提高和表面质量的改善以及高强钢热镀锌的研究进展等,讨论了近期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热镀锌工艺技术研究的重点,指出我国应在合金化工艺、锌渣控制、高强钢可镀性和表面质量提高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阻点焊试验,以及成分、组织和性能分析,研究表面处理对钢板焊接工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经表面处理之后,由于表面状态和钢板整体电阻的改变,焊接电流窗口发生了变化,但仍处在主机厂的标准要求范围之内;焊点的剪切强度略微减小,显微硬度差别不大;表面预处理前后,钢板表面对电极帽中Cu元素的粘连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电极帽使用寿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980 MPa级热浸镀钢,在C-Mn-Si-Al系成分设计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以高淬火温度(Ms点以上)为特征的新型淬火配分工艺(High-quenching-temperature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HQ&P),并与传统的一步过时效工艺(Quenching and austempering,QAT)相比较,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组织为临界区铁素体、贝氏体和马奥岛复相结构。一步过时效工艺下,随退火温度的增加,铁素体含量逐渐减少,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高温淬火后配分处理的两步工艺下,试验钢发生了两次贝氏体转变,最终贝氏体含量更高,组织更加均匀且含有少量的残留奥氏体。在HQ&P工艺下,试验钢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即抗拉强度1005 MPa,伸长率26.1%。  相似文献   

15.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 ℃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 ℃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 ℃× 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对59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50 ℃范围内退火时,试验钢中未观察到贝氏体组织,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抗拉强度均达到590 MPa以上。热镀锌双相钢在800 ℃退火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295 MPa,抗拉强度为606 MPa,伸长率为32.1%,强塑积为19450 MPa·%。随着均热温度提高,B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热温度为800 ℃时,BH达最大值81 MPa。  相似文献   

16.
宇文龙  李声慈  康永林  邝霜 《轧钢》2016,33(6):71-76
对实验室炼制的78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进行成形性能研究,通过烘烤硬化实验和V形弯曲实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钢板抗凹陷性能和回弹性能的影响。通过扩孔实验深入分析了钢板塑性断裂过程中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理。结果表明:小于2%的预应变量可以提高DP780钢的BH值;弯曲变形后实验钢板的回弹角随凸模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增大;DP780钢板发生塑性断裂过程中,裂纹通过孔洞相互贯通而形核,并沿着马氏体岛边缘呈“扭折”状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7.
姚养库  ;张国威 《轧钢》2014,31(4):76-79
本文结合工程和生产实践,介绍了0.12~0.25mm厚极薄热镀锌钢板的生产工艺,主要介绍了开卷、焊接、脱脂、退火、热镀锌、光整、拉矫、钝化、卷取等工艺要点,以为此类产品的生产和机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双面电解池检测热镀锌钢材在恒温30℃、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氢渗透电流,并结合慢应变速率拉伸和断口形貌分析,研究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小于70%时,热镀锌钢材未检测到明显的氢渗透电流,但随着湿度的增加,氢渗透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当镀层存在缺陷时,镀锌层在为钢材基体提供阴极保护的同时也会促进氢向钢材基体中渗透,且氢渗透电流密度的最大值随镀层缺陷面积的增加而降低;氢吸收和氢渗透降低了热镀锌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导致其断口切边处出现少量撕裂棱,表明热镀锌钢材在高温、潮湿的海洋大气中使用时,其氢脆敏感性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裴少伟  韩飞 《锻压技术》2013,38(4):36-40
通过宏观单向拉伸实验和断口微观组织观察,研究分析了镀锌层对G550高强度镀锌薄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中所使用的试样厚度t分别为0.28,0.39,0.45和0.58mm,镀层厚度均为50μm左右。结果表明:这种镀锌板在去除镀锌层前后力学性能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屈服极限、抗拉极限、塑性应变比r、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δ变化较为明显,而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μ几乎无变化;这种镀锌板的屈服极限和抗拉极限均高于裸板,而塑性应变比r、硬化指数n和伸长率δ均小于裸板;相比较于裸板,这种镀锌板的成形性能有一定的下降,后续成形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镀锌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