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比较优化后的薄膜-探头式超声法(脂质体Ⅰ)和注乙醇-DHPM法(脂质体Ⅱ)制备的鱼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初步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分别测定脂质体Ⅰ和脂质体Ⅱ的包封率、载量、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形态观察和4、25℃条件下贮藏p H变化、贮藏粒径变化。结果显示脂质体Ⅱ相比脂质体Ⅰ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小,TEM、AFM显示脂质体Ⅱ比脂质体Ⅰ的颗粒完整性更好。4℃和25℃条件下分别贮存35d的对比结果表明脂质体Ⅱ相比于脂质体Ⅰ在储存过程中的p H、平均粒径变化小,贮藏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脂质体。以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确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考察,同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佛手精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120 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183.53 nm,PDI多分散指数为0.147,Zeta电位值为38.75 mV,包封率为47.23%,载药量为1.67 mg/mL。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4℃贮藏30 d,精油保留率为85.03%,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58%、78.02%、70.89%。结论:在均质压力120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mg/m L的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DHA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蒸发、逆相蒸发和薄膜蒸发-冷冻干燥三种方法制备了DHA脂质体,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DHA脂质体的可行性与稳定性。通过对DHA脂质体的包埋率、粒径、ζ-电位和DSC曲线进行研究,得出薄膜蒸发-冷冻干燥法制备的DHA脂质体包埋率可达到53.33%;粒径小,平均粒径在1~2μm之间;DSC曲线表明有良好的结合性。因此,采用薄膜蒸发-冷冻干燥法制备DHA脂质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负载辅酶Q10和硫辛酸的复配脂质体,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方法选择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作为油相,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结果按照优化方案制备的脂质体辅酶Q10包封率97.03%,硫辛酸包封率88.92%,平均粒径183.4 nm,多分散指数(PDI)小于0.28,Zeta电位-6.9mV,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大小与光子相关谱(PCS)结果一致。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冻融、静止稳定性,pH与人体皮肤表面pH相似,通过脂质体包裹,辅酶Q10和硫辛酸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且其体外释放速率大大减慢。结论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β-胡萝卜素的包封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β-胡萝卜素-薏苡仁油复合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样品内部结构及形态,并以β-胡萝卜素脂质体、薏苡仁油脂质体为对照,采用DPPH法评价复合脂质体的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复合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搅拌温度43 ℃,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7 ∶ 1,PBS缓冲液体积25 mL,此条件下的β-胡萝卜素包封率(EE)为84.39%,平均粒径为(187.9±7.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04 ± 0.09,平均Zeta电位为(-29.33±4.77)m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脂质体较β-胡萝卜素脂质体分散更加均匀,复合脂质体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脂质体和薏苡仁油脂质体。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压均质法和胆固醇对脂质体囊泡特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传统薄膜水化法辅助高压均质制备脂质体,考察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囊泡粒径、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和离心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荧光探针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膜结构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的增加可明显降低脂质体囊泡的粒径并提高其离心物理稳定性,但过高的压力和过多的均质次数对进一步降低其粒径无明显影响,且脂质体Zeta电位无显著变化。胆固醇含量越高,经高压均质形成的脂质体囊泡粒径越大,脂质体膜结构越致密,同时胆固醇降低了脂质体膜内的微极性和膜表面疏水性,偏振度的增大表明膜流动性降低。当脂质体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2∶1),脂质体离心物理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当适量胆固醇载入高压均质法制备的脂质体时(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3∶1),因稳定的脂质体囊泡微结构所形成的良好离心物理稳定性对未来活性物质的包埋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常规脂质体(Liposomes, L)和壳聚糖修饰脂质体(Chitosan modified liposomes, C-L)为对照,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以粒径、Zeta电位为主要指标,比较研究了果胶-壳聚糖多层修饰脂质体(pectin-chitosan layer and layer modified liposomes, P-C-L)的pH、温度、冷冻及长期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P-C-L的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平均粒径为300.05±1.25 nm, Zeta电位为28.41±2.61 mV; L和C-L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P-C-L可耐受70℃、30 min加热,虽然高温稳定性欠佳,但高温未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冻融处理会破坏修饰脂质体的结构,壳聚糖因可发挥冻干保护剂的效果,其冻融稳定性高于常规脂质体,而P-C-L冻融稳定性欠佳;环境pH>5时,修饰作用减弱引起两种修饰脂质体失稳,但其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良好;在37℃、pH 7的贮藏过程中,因壳聚糖溶解性低引起的P-C-L及C-L失稳,导致聚合物修饰对体系的维稳方面未表现出明显优势。该研究可为不同结构脂质体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DHA藻油为原料,探讨了薄膜超声法制备DHA藻油脂质体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原料配比、温度、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藻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电位的影响,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初探,并研究其体外模拟消化行为。结果表明,藻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3∶1(g/g)、大豆卵磷脂与藻油比为5∶1(g/g)、水化温度为40℃、pH为7.4、超声时间为120 s、超声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脂质体呈椭圆球形,包封率为(91.55±0.4)%,粒径为(224.5±0.21)nm,PDI为0.224±0.003,电位(-32.4±0.03) mV;体外模拟小肠消化性能良好;室温放置一周后脂质体氧化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畅  薛璐  芦晶  逄晓阳  张书文  吕加平 《食品科学》2022,43(19):110-117
本实验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等因素对DHA藻油脂质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大豆磷脂质量浓度为20 mg/mL,大豆磷脂与DHA藻油质量比为4∶1,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11.9∶1,吐温-80用量为大豆磷脂质量的15%,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为138 MPa,均质次数5 次。在此条件下,DHA藻油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9.35±3.05)nm,多分散指数为0.189±0.025,包封率为(94.2±2.9)%。此外,对DHA藻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DHA藻油脂质体的微观结构为球状,且分布均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与未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脂质体相比,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脂质体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过的DHA藻油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硬脂酸、单硬脂酸油脂、三丁酸甘油酯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了VE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为180.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05,表面Zeta电位为(-31.4±4.1)mV,平均包封率为77.2%。  相似文献   

11.
张尚前  周先泰  段文娟  齐娜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5):297-301,309
目的:制备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对其形态、粒径和电位分布,包封率,体外释放和放置稳定性测定,并考察体外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结果:制备得到的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粒径为(150.3±4.0) nm,PDI为0.197±0.009,zeta电位(-24.5±0.7) mV。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0.24%,在4 ℃条件下存放2个月粒径和含药量无明显变化。细胞摄取实验中载香豆素-6长循环脂质体可增强MDA-MB231细胞的摄取。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对MDA-MB231细胞具有较强细胞毒性作用,且作用强于莪术醇普通脂质体和游离莪术醇。结论:制备的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莪术醇长循环脂质体可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摄取及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压匀质法制备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以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分散系数(PDI)为指标,探究Tween乳化剂类型、油质量分数、乳化剂添加量、剪切速率及均质压力对乳液的平均粒径以及PDI的影响。通过测量储藏期内乳液的粒径变化、油相氧化程度(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含量)、液滴的自扩散系数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进一步探究储藏期内乳液的物理、氧化以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Tween60添加量1%、油质量分数10%、剪切速率16 000 r/min、均质压力40 MPa,此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为(218. 27±2. 21) nm,PDI为0. 118±0. 002;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美藤果油乳液在14 d的储藏期间内具有较好的耐受pH、盐离子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并且未发生明显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肉桂醛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和稳定性的肉桂醛脂质体.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肉桂醛脂质体,考察蛋黄卵磷脂质量浓度、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蛋黄卵磷脂与肉桂醛质量比及注射速度对肉桂醛脂质体包封率、粒径、多分散指数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肉桂醛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蛋黄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姜黄素(Cur)复合脂质体(EGCG/Cur-L),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了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对EGCG/Cur-L表面进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修饰,并对两种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修饰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DPPH法评价脂质体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EGCG/Cur-L的最佳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1,PBS缓冲溶液pH为6.5,EGCG添加量为6 mg,Cur添加量为3 mg,水化温度为55℃。EGCG包封率为68.78%,Cur包封率为90.23%,平均粒径为183.8±5.4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8±0.01,平均Zeta-电位为-34.7±0.62 mV。修饰后EGCG包封率为60.31%,Cur包封率为88.53%。表面修饰后Cur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EGCG包封率有所下降;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修饰后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未修饰的183.8 nm增大到374.5...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利用油体天然水包油结构,借助pH值偏移法将姜黄素负载到油体油相内核中,制备姜黄素递送体系。通过乳液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显微结构等研究其包封特征,通过内源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变化,探讨其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豆油体借助pH值偏移可成功包封姜黄素,pH值偏移为1.0时,大豆油体对姜黄素的包封效果最佳,乳液包封率为65.55%;脂滴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90.5 nm;氧化稳定性良好,但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较差;蛋白质结构与未处理油体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本研究为天然油体运载姜黄素等亲脂性多酚物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姜黄素为芯材,高粱醇溶蛋白为壁材,采用反溶剂法制备包埋姜黄素的高粱醇溶蛋白复合颗粒(简称复合颗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与高粱醇溶蛋白制备复合颗粒的最佳芯壁比(质量比)为1∶10,产品平均粒径为13.17?μm,电位为19.38?mV,得率为87.51%,包封率为62.61%,负载率为6.51%。相比于高粱醇溶蛋白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复合颗粒呈球形,但表面有多孔结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复合颗粒位于1?534、1?655?cm-1等处的波峰均发生红移,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含量增加。24?h紫外光照射后,高粱醇溶蛋白包埋的姜黄素光稳定性提高33%。复合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性系数在30?d室内环境贮藏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但在环境pH?5~6,颗粒易聚集。结果表明:高粱醇溶蛋白的包埋作用有益于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可为姜黄素和高粱醇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技术制备蜂胶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EP)脂质体,通过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低温贮存实验等进行性状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蜂胶脂质体为大小均匀的球形,粒径为(78±14) nm,包埋率和稳定性分别达到(97.80±5.21)%和(2.53±0.05)%。4 ℃条件下保存90 d和180 d后,包埋率分别下降了16.74%和28.77%,分散系数分别增加了6.61%和14.32%,DPPH自由基清除指数分别为2.78和2.71;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贮存180 d后EEP脂质体中7 种物质变化分别为1.08%~6.63%,低于EEP的5.55%~19.42%,说明脂质体对EEP中的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载体,阿拉伯胶为稳定剂,反溶剂法制备负载槲皮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颗粒。考察阿拉伯胶浓度、槲皮素与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p H、盐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伯胶质量浓度50 g/L,制得粒径201.5 nm,多分散指数0.35,电位-31.5 mV的稳定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载体;槲皮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1︰10时,粒径、颗粒分散性、ζ-电位均在稳定范围内,且包封率和负载率能达到84.3%和13.96%以上;盐离子浓度高于30 mmol/L时,玉米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之间的静电作用减弱,纳米颗粒体系不稳定,发生聚集;纳米颗粒能经历广泛pH变化,不发生聚集,大幅提高了包埋对象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牛乳中酪蛋白的分离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牛乳高速离心得到的酪蛋白为原料,配置成不同pH的溶液,进而研究了样品的Zeta电势、电导率、黏度、平均粒径和稳定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酪蛋白溶液的Zeta电势值(绝对值)、电导率值和黏度值都是随着pH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平均粒径值是先减小后增加,在pH6.2时有最小值,为26.03nm;溶液的pH为5.8~6.6时,体系较稳定。初步认为,当pH<7时,降低pH会导致胶体磷酸钙的溶解,使得体系的平均粒径变小;继续降低pH会导致静电斥力的减小,酪蛋白会发生凝集,平均粒径增大,体系也会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