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本研究以牛蒡多糖和硫酸锌为原料,通过硫酸锌法合成牛蒡多糖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牛蒡多糖锌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多糖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牛蒡多糖与硫酸锌的质量比为37:1、温度50℃、时间121 min、pH8.6,此时螯合率为93.21%±0.58%。抗氧化试验表明:当浓度为1.0 mg/mL时,牛蒡多糖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59%±0.60%、67.27%±1.00%、38.88%±1.68%,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优于牛蒡多糖;而牛蒡多糖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略低于牛蒡多糖。锌修饰牛蒡多糖可增强牛蒡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牛蒡多糖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米胚芽多糖,并以多糖和硫酸锌为原料制备大米胚芽锌多糖络合物并研究其活性。结果表明,大米胚芽锌多糖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多糖与硫酸锌质量比(1.000∶0.800)、溶液p H为6.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锌多糖配合物中锌元素含量为(5.617±0.279)mg/g。此外大米胚芽多糖、大米胚芽锌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7.76%、62.1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0.11%、67.4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6.94%、61.89%;对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可见,大米胚芽锌多糖比大米胚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以蛹虫草废弃培养基质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为原料,研究了蛹虫草基质多糖-锌配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基质多糖-锌配合物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反应pH为7,硫酸锌用量为0.002 mol,所制得配合物中锌含量约为3.038 mg/kg。此外蛹虫草基质多糖锌配合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锌螯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香菇为原料,经提取纯化后,利用香菇多糖与乙酸锌反应制备香菇多糖锌,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香菇多糖锌中锌离子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多糖锌制备条件,最后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率和总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研究香菇多糖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香菇多糖锌制备条件为:香菇多糖与乙酸锌的比例为1g:8.68 mmoL、反应温度为49.36 ℃,反应时间为3.93 h、反应体系的pH值为5.02;在此条件下,可制得锌离子含量为56.08 mg/g(RSD=0.69%)的香菇多糖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香菇多糖中O-H、C-H、C-O-C和C=O等官能团与锌离子发生螯合。.OH和DPPH.清除率实验和总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香菇多糖锌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香菇多糖。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香菇多糖锌的合成工艺切实可行,可用于香菇多糖锌的规模化合成,可为香菇深加工及产品研发提供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生姜皮多糖与硫酸锌结合,以螯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生姜皮多糖锌和硫酸锌的消化与吸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生姜皮多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25 min,反应pH8,多糖与锌质量比24: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可达98.53%±0.31%,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锌含量为21.17±0.25 mg/g。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研究表明:生姜皮多糖锌在胃肠液中溶解率相对稳定,胃液对生姜皮多糖锌的溶解率影响较小,肠液中生姜皮多糖锌的溶解率和透析率均高于硫酸锌。综上,生姜皮多糖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物接受率,可作为一种新型锌补充剂。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罗耳阿太菌多糖锌鳌合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多糖锌的抗氧化活性。罗耳阿太菌多糖锌最优鳌合工艺如下:多糖浓度1.6 g/L、反应温度39℃、反应时间62 min、pH 8.3,在此条件下所得锌离子鳌合率为75.71%。罗耳阿太菌多糖、多糖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1.24%和79.54%;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32%和71.3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5.32%和62.02%;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果表明,与罗耳阿太菌多糖相比,多糖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构树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以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构树花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构树花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43(g/mL),超声功率105 W,提取温度68 ℃,提取时间65 min,在该条件下,构树花多糖得率为6.66%。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花多糖可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构树花多糖浓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优化甜菜树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多糖的抗氧化性。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甜菜树多糖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多糖的提取工艺,以羟基自由基(·OH)、1,1-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为指标,探究了甜菜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0 g/m 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2.70%。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分别达到78.99%、75.65%和87.40%,说明多糖对·OH、DPPH·和O_2~-·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绿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纯化多糖并分析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的方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多糖结构,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 mL/g,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70 min。此条件下,绿茶多糖的得率可达10.56%。多糖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总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的比例分别为90.75%±3.69%、0.92%±0.09%和0.82%±0.07%,分子量约为7.3 kDa,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1.00:0.13)。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2 mg/mL浓度下,GTP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39.8%、72.2%和32.5%。结论:本工艺中,绿茶多糖得率高,分子量低,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椰子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沸水浸提法优化椰子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同时对椰子皮多糖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3C NMR和DEPT 135分析,并利用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2-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也评价了体外抗HepG2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椰子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3小时,料液比1∶5(w/w),在此条件下椰子皮多糖提取率为4.73%。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椰子皮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2-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随着椰子皮多糖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当多糖浓度为3.2 mg/mL时,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9.58%、94.62%和95.21%,此时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与此同时,体外抗细胞增殖试验表明,椰子皮多糖对HepG2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三文鱼皮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通过分子量分布分析、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以及活性氧ROS实验,探究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模拟消化实验后,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的重均分子量轻微减少,变化不超过4%;胃蛋白酶消化前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1.1、12.3 mg/mL,胰蛋白酶消化前后,IC50值分别为12.5、14.6 mg/mL;胃蛋白酶消化前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2.2、13.2 mg/mL,胰蛋白酶消化前后,IC50值分别为10.7、11.5 mg/mL;胃蛋白酶消化后,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超过13%,胰蛋白酶消化后,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超过19%;胃蛋白酶消化后,ROS清除能力提高不超过3%,胰蛋白酶消化后,ROS清除能力提高不超过5%。这表明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具有良好的消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其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六种不同的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包括细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CAA)、总抗氧化活性(TA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SAR)、清除羟自由基(SHR)、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SDR)活性以及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ILLP)对白苏叶乙醇提取物(WPEE)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与抗坏血酸(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六种评价方法均证实WPEE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AA、SSAR和SDR活性顺序均为:VC > F2 > WPEE > F1(F1和F2为WPEE的组分1和2),但SHR及ILLP活性顺序为F2 > WPEE > VC > F1。此外,WPEE在浓度1~500 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是无毒性的,且具有良好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六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其评价的是抗氧化活性的不同方面;但除了ILLP与SSAR几乎没有相关性外,其他4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抗氧化活性大小与WPEE的浓度正相关,说明WPEE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广谱型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以林蛙卵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提取林蛙卵中的林蛙卵油,研究其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对林蛙卵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成分及含量,并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确定林蛙卵油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压力35 MPa,提取温度60 ℃,CO2流量10 L/h,提取时间150 min,此时林蛙卵油的提取率为34.26%。GC-MS结果显示林蛙卵油中含有3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1.95%和68.05%。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林蛙卵油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897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392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为1.687 mg/mL。林蛙卵油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中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复合酶协同水解法制备绿豆抗氧化活性多肽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pH、温度、底物浓度、酶用量为实验因素,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制备绿豆多肽的最佳水解条件,使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协同水解绿豆蛋白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8.5,温度56 ℃,底物浓度8%,酶用量4%,水解度可达到33.95%。所得绿豆抗氧化多肽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2.8%、76.82%和56.8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领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菟丝子中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并通过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0 min。在此条件下,菟丝子总黄酮得率为(34.65±0.02) mg/g,与模型预测值(34.37 mg/g)相对误差为0.81%,说明回流提取菟丝子总黄酮的工艺稳定可靠。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67、7.209、0.119 mg/mL,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0.082、1.731、0.054 mg/m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抗坏血酸;而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6.
以牦牛皮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水解牦牛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水解度和牦牛皮蛋白水解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筛选出牦牛皮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水解温度51 ℃,酶用量10890 U/g,水解时间10.6 h,pH8.5,底物浓度5%,此时水解度为41.39%±0.69%,牦牛皮抗氧化肽清除DPPH·、ABTS+·、·OH的IC50值分别为2.884、2.110、2.523 mg/mL。综上,该制备工艺下的牦牛皮抗氧化肽对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说明牦牛皮抗氧化肽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越橘提取物中花青素的组成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越橘提取物中的花青素组成进行鉴定,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标准品测定了花青素的含量。以VC为对照,测定越橘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越橘提取物中含有14种花青素,包括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芍药素和锦葵素类;越橘提取物中花青素的总含量为408.74 μg/mg,其中,矢车菊素类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59.93 μg/mg,占总含量的39.12%;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越橘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26.16、13.07、1.91 mg/mL,还原力在浓度为250 μg/mL时达到0.617。本研究为越橘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与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实验结果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对新疆芜菁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3℃,液料比为75 mL/g,提取时间4.3 h,提取次数3次,在该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测得的新疆芜菁多糖得率为23.72%±0.33%。此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新疆芜菁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具有量效依存关系,其在两种体系中的EC50值分别是8.55和2.25 mg/mL,表明新疆芜菁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功能食品或者制药工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解决天然抗氧化剂丁香酚在高使用浓度时促氧化等弊端为目的,采用DPPH·清除法结合等效线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丁香酚与丁香醛缩二甲醇协同抗氧化作用,以及采用高效液相和高分辨质谱分析复合抗氧化剂清除DPPH·反应产物和可能的结构。结果表明:丁香酚与丁香醛缩二甲醇以7个比例复配后测得的IC50值在等效线分析图上的落点都在理论加和线下方,试验IC50 mix值均小于理论的IC50 add值(P<0.05),相互作用指数λ值皆小于0.9,表明丁香酚与丁香醛缩二甲醇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且最佳协同比例条件下丁香酚-丁香醛缩二甲醇(1:2)复配物清除DPPH·的能力与其2倍浓度的丁香酚相当。结合反应产物的HPLC谱图分析,推测且分离得到了关键产物:4-((E)-3-(2,6-二甲氧基-4-(二甲氧甲基)苯氧基)烯丙亚基)-2-甲氧基环己-2,5-二烯酮,由此推导出复合抗氧化剂协同作用的反应机制:反应沿着醌类产物消耗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芡实加工副产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优化芡实皮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分析其理化性质,初步研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醇沉浓度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芡实皮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5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即总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亚硝酸盐,并与抗坏血酸进行对比,评价芡实皮渣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芡实皮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55 ℃、浸提40 min、醇沉浓度80%,提取3次,得率45.94%,纯度82.67%。碘-碘化钾反应显示其属于非淀粉类多糖,HPLC分析显示该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为葡萄糖。吸水性和吸油分别为(65.15±1.52)和(1.27±0.04) g/g,多糖凝胶质构特性结果显示其黏性很大,弹性较低,回复能力弱。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当芡实皮渣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为35.56%、34.88%和20.63%,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307±0.008) mg/mL;本研究优选的芡实皮渣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可为芡实加工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