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新鲜海参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海参中微生物存活率的工艺参数(压力、pH值、保压时间)进行考察和评价;对比两种加压方式对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超高压处理海参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压力300~500MPa、保压时间10~30min、pH6.1~6.9 对海参中各种微生物杀灭作用显著。最终确定采用循环加压、压力500MPa、保压时间30min、pH6.5 作为海参超高压保鲜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及其复合保鲜技术在水产品抗菌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品作为一种营养、低脂的鲜味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因在贮藏过程中易滋生微生物而加速其腐败变质,导致水产品贮运难度较大。单一保鲜技术难以全面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利用复合保鲜技术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保鲜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天然生物保鲜剂成为科学界极为认可的保鲜方法之一。壳聚糖因具备优良抑菌活性、成膜性及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保鲜中。该文基于水产品品质劣变原理,从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理及其复合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壳聚糖在水产品抑菌保鲜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鲜切苹果具有新鲜、方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鲜切时造成的机械损伤会破坏苹果天然的组织结 构,极易出现褐变、果实软化、腐烂等问题。传统的化学保鲜方法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质量的要求,而 物理保鲜技术因其处理条件易于控制、保鲜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光 电方法、高压技术、气调贮藏技术、温度调控和其他物理技术在提高鲜切苹果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 些技术通过钝化酶活性、抑制酶促褐变、杀灭微生物的方式以保持和提高鲜切苹果感官品质方面的可能机理。随着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鲜切苹果的贮藏保鲜品质将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2):298-303
树莓果实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功能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树莓完全成熟后呼吸速率较大且果皮极薄,组织结构脆弱,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及微生物入侵而发生腐烂,常温下货架期只有1~2 d,因此树莓的贮藏保鲜仍是世界性难题。该文从不同采前因素对树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树莓采后保鲜技术、树莓全产业链保鲜措施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树莓贮藏保鲜的研究。关于树莓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树莓采后品质劣变规律研究不深入、精准保鲜技术缺乏、保鲜技术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对保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全产业链精准保鲜技术的研发,以期为树莓的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鲜切苹果具有新鲜、安全、方便、营养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切分过程造成的机械损伤会破坏苹果的组织结构,极易引起切片褐变、软化、腐烂等问题。化学处理,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保鲜效果好,在鲜切苹果贮藏保鲜中应用广泛。该文综述了新型杀(抑)菌剂、钙盐溶液处理、褐变抑制剂、涂膜处理及化学方法和物理技术结合处理在提高鲜切苹果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处理在抑制酶促褐变、强化切片硬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保持和提高鲜切苹果品质方面的可能机理。随着保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鲜切苹果的贮藏品质将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果蔬微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保鲜技术是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保鲜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了微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及其保鲜机理,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冻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微冻保鲜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从反映鲜度的K值、TVB-N值、p H、微生物指标、汁液损失与质构等指标着手,结合水产品肌肉组织结构的微观观察,分析微冻贮藏期间冰晶的形成机理,阐述微冻保鲜对水产品贮藏期间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浆果由于其柔软多汁,采后贮藏保鲜一直是制约其货架期和流通品质的技术瓶颈,尤其是浆果易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腐烂变质,产品损失严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天然保鲜剂的防腐保鲜,尤其是在采后浆果保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通过对动物源、植物源及微生物源天然保鲜剂的研究进展、防腐保鲜机理与应用实例予以论述,旨在为天然保鲜剂在采后浆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脉冲光杀菌是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对透明液体、固体、气体中的微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随着脉冲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备的不断优化,以及在食品保鲜领域内的广泛研究,该技术已逐渐应用到肉制品杀菌保鲜领域中.介绍肉制品的脉冲光杀菌技术及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对影响肉制品品质指标(感官品质、脂肪氧化、pH值变化)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并阐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277-284
浆果类水果一般为小型肉质果,皮薄汁多,且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多酚、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类食用价值很高的水果。但是浆果在采摘和贮运过程中,极易由于自身成熟衰老、微生物侵染以及机械损伤而发生变质,因此探寻一种保持或提升浆果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的保鲜技术是浆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浆果现有的保鲜技术,特别是熏蒸处理在采后浆果贮藏保鲜中的保鲜机理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发现不同熏蒸剂对不同浆果的保鲜效果存在差异,且与熏蒸浓度及时间相关。该综述旨在为浆果熏蒸保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探寻更加高效、安全的浆果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海参冻干-微波联合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海参离开海水后很快会发生自溶,所以海参一般都是脱水后在市场上流通。传统的海参干制方法耗时太长,而且品质较差;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海参干制品,但能耗太大。为了缩短冷冻干燥的干燥时间,同时保证海参的干燥质量,将海参真空冷冻干燥至一定含水率,再进行真空微波干燥,并与其他典型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微波-冻干联合干燥方法能有效缩短冻干时间,其产品和常规冻干产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海参加工工艺、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是著名名贵药材和滋补营养品,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海参的产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上升,而其营养价值和活性物质的生理功效也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海参的产品形式、加工工艺、营养价值,海参多糖提取检测方法 ,海参皂苷分离纯化方法以及海参中众多活性物质所具有的生理功效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海参中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缺少统一的标准,所研究的活性物质种类较少,部分活性物质的活性机制尚不明确的研究现状,并对海参作为营养品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影响海参粉品质的主要技术指标, 为企业和检测部门正确理解和运用《海参粉》水产行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介绍海参粉标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海参粉》水产行业标准主要技术参数制定的内容和依据, 包括感官要求和水分、蛋白质、盐分、海参多糖、海参皂苷等。结果 《海参粉》水产行业标准规定, 氯化物含量为优级品≤1%、合格品≤3%; 蛋白质含量为优级品≥60 g/100 g, 合格品≥50 g/100 g; 海参多糖含量为优级品≥5 g/100 g, 合格品≥2 g/100 g; 海参皂苷含量≥0.1 mg/g; 水分含量规定为≤7 g/100 g。结论 本研究可为企业和检测部门正确理解和运用海参粉行业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预处理的海参在4℃条件下贮藏60 d的品质及理化性质变化。定期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海参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硬度和咀嚼度变化,蛋白质降解情况,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Caspase-3的活性,结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及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前期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从第10天开始明显增加;硬度和咀嚼性在15~25 d剧烈下降。SDS-PAGE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在15 d时开始下降,肌动蛋白在30 d后消失;组织蛋白酶-L活性在20 d时显著增加,Caspase-3活力在25 d时达到最大值;30 d后,β-actin蛋白信号明显减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结果表明,ROS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海参在贮藏期的品质保持,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海参作为中国的传统补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养颜美容等作用。海参的主要食用部位为海参体壁,因此对海参的研究也多聚焦在海参体壁活性物质上。海参加工中的副产物海参内脏则多被废弃,利用率低,国内外对其研究也较少,已开发的相关产品更是微乎其微。然而海参内脏除含有与体壁相似的化学成分外,还富含牛磺酸、精氨酸、磷脂、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高活性微量元素、色素、活性酶和功能菌,海参内脏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一定范围内高于海参体壁。目前对海参内脏活性物质认识的缺乏和忽视,已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基于希望对天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对海参内脏具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进行介绍,为海参内脏相关食品、保健品和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参功能特性及其食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列为"海八珍"之首,以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文中介绍了海参的保健功能和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营养成分及功能性海参食品开发现状,并分析了功能性海参食品的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15%盐水、饱和盐水和干盐三种不同盐渍条件下,刺参品质(体壁组织构造、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刺参盐渍过程的动力学。采用饱和盐水和干盐盐渍的刺参,随着盐渍时间延长,刺参体壁胶原纤维发生收缩,结构排列趋于紧密,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均逐渐增大,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变大,弹性、回复性逐渐减小;而采用15%盐水盐渍的刺参,在盐渍初期,变化趋势与饱和盐水和干盐盐渍相似,盐渍后期刺参体壁胶原纤维膨胀,组织中空隙增大,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下降,硬度、黏聚性、咀嚼度下降;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高盐度处理的刺参体壁,其盐渍过程符合单向正渗透原理。本研究表明了不同盐渍条件对刺参品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为刺参盐渍条件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参的干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参是归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的无脊椎动物,截止目前已发现海参体内含有50多种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益的营养成分,具有极高的食疗价值,是珍贵的海产美味。但海参离开海水会自溶,所以必须尽快加工以便流通。市场上流通的海参大多是干制品,所采用的干燥脱水方法主要还是传统的蒸煮、挂盐、晾晒等手段,急需新型的干燥脱水加工技术。本文介绍了当前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手段来干燥海参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海参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海参皂苷抗肿瘤、抗生物污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肥胖和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改善帕金森病、改善骨质疏松、延长寿命等生物活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海参皂苷的基础研究、商业应用研究及现代技术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即食海参是一种比干海参营养流失少且食用方便的海参加工产品,但是该类产品在常温贮藏、甚至低温冷藏条件下往往会出现变软、变粘、甚至融化等失稳现象。本文综述了其导致因素,如内源自溶酶、附着微生物、温度、含水量、紫外线照射等,并归纳了低温贮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分段式高温杀菌、生物交联技术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