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酵肉制品因其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易消化等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乳酸菌通常是兼性厌氧菌,在肉制品发酵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检索并总结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如抑菌作用、改善风味、抗氧化、降低生物胺生成量、抑制亚硝胺积累及赋予健康功能,以期为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酵肉制品中脂肪的适度氧化能够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而脂肪和蛋白质的过度氧化则会对产品的风味、色泽、质地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天然和人工抗氧化剂因来源或安全性问题而使用受到限制,发酵剂作为发酵肉制品的生产原料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发酵肉制品中脂肪与蛋白质的氧化及发酵剂的抗氧化作用,同时概述了微生...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已经在多种体内外实验中被证实,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调控氧化还原 系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作用。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药品成为各领域研究 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论述了乳酸菌抗氧化作用的调控体系、评价体系及其在食品 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发酵肉制品因生产周期较长、营养物质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对发酵肉制品风味以及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加,因此对肉制品的安全性以及风味特征的研究非常重要。乳酸菌是最早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传统发酵肉制品中重要的优势菌群,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在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以及脂质的分解氧化,从而改善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本文主要从乳酸菌影响发酵肉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安全性及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发酵肉制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测定抗氧化活性值(AOV值)的方法,比较了市售几种豆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用不同的乳酸菌和霉菌菌株发酵豆乳,在不同的发酵温度和时间下,研究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豆制品水溶性组分的AOV值高于醇溶性组分的AOV值;发酵豆制品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非发酵豆制品;乳酸菌和霉菌发酵都能够使豆乳的抗氧化活性提高,不同菌株提高的程度不同,霉菌发酵提高的程度更大。温度对总状毛霉和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农家自制泡椒中分离并鉴定出三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用这几株乳酸菌组合后发酵泡菜,同时设立自然发酵组作对照,分别测定了乳酸菌菌株和1~5 d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以揭示人工接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添加乳酸菌的泡菜发酵周期比自然发酵泡菜缩短2 d。泡菜发酵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自然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到发酵后期,三个发酵组中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自然发酵组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人工接种组,其中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差异最为显著,均大于自然组清除率28.41%的两倍以上。通过感官品尝实验对泡菜的风味进行初步评估,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较自然发酵更佳。进一步通过GC-MS对泡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证明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中烷烃和酯类比自然发酵泡菜中更为丰富,二者的总比例在所测峰面积比例中均高出自然组27%~30%。本研究为泡菜的健康发酵和泡菜风味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对发酵肉制品中肌肉蛋白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韩齐  孔保华  夏秀芳  刘骞 《食品科学》2014,35(9):279-284
乳酸菌是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其对肌肉蛋白的降解作用是发酵肉制品风味形成及品质改善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述与肌肉蛋白水解作用相关的微生物酶类及其对品质特性的影响,综述在不同模拟体系--体外模拟体系和发酵肉制品体系中乳酸菌对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并提出现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这些对于功能性肉制品发酵剂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乳酸菌发酵对西兰花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发酵西兰花,测定硫苷的代谢产物组分和体外抗氧化能力。同时,考察发酵硫苷对秀丽隐杆线虫抗应激能力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增强了西兰花硫苷体外抗氧化能力。线虫实验显示发酵硫苷能够提高秀丽隐杆线虫在热应激和氧化应激下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和脂褐素水平(P<0.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从而缓解线虫氧化损伤。通过乳酸菌发酵可以提高西兰花硫苷的抗氧化活性,为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硫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及微生物酶作用于脂肪和蛋白质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反应及反应产物相互影响使发酵肉制品呈现出复杂的体系。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对其产生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微生物的酶作用于肉中的各成分,降解了大分子物质使发酵肉制品营养物质更易吸收,且蛋白质和脂肪适度水解氧化呈现出特殊发酵风味;另一方面,微生物可能产生有毒物质,还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过度氧化,从而产生食用危险,危害人体健康。调控肉制品的水解氧化程度对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中脂肪及蛋白质的水解氧化作用及益生菌和益生素对发酵肉制品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新颜  于海洋  李杰  王丽 《食品科学》2012,33(23):370-374
目前乳酸菌的抗氧化功效已经得到体内及体外实验的证实,其抗氧化作用模式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具有还原能力、抑制脂质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但乳酸菌起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成分、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都有待阐明。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开发保健品、药物和抗衰老产品将成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具有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对作用模式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高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肉品发酵剂,通过清除自由基、还原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实验对来源于5种发酵肉制品中30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按照肉品发酵剂的筛选标准对高抗氧化性的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出符合要求的菌株。结果表明:这30株乳酸菌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且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发现菌株L23、L26和L28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L23符合肉品发酵剂的筛选标准,可作为天然高抗氧化性肉品发酵剂用于生产。经鉴定L23为希腊魏斯氏菌。  相似文献   

12.
即食发酵肉制品有着悠久的加工制作历史,因其营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色泽和风味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迄今为止,未见即食发酵肉制品的熟化过程及其机制的全面综述。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即食发酵肉制品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了其熟化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包括蛋白质和脂质的水解氧化、风味物质的形成以及质构的变化等。同时也总结了影响熟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包括酶的水解、发酵剂的抗氧化等以及腌制剂的呈味和增色的作用机制。最后讨论了现今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即食发酵肉制品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鲜肉及其制品由于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会对肉类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目前人们更倾向于绿色、天然的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乳酸菌凭借其天然的来源、提供可持续的保护作用成为传统抑菌剂良好的替代品,但是其抑菌机制和在肉类产业中的应用未得到系统总结。本文首先概述了乳酸菌作为生物抑菌剂的主要抑菌机制,如有机酸、细菌素和竞争性抑制等作用途径,并详细总结了其应用于肉类产品时,在不同的包装方式、使用方式、代谢环境、加工方式和温度变化条件下防控生鲜肉及其制品安全性的应用研究现状;之后综述了乳酸菌应用后对肉与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乳酸菌应用的安全性;最后,对乳酸菌在未来的肉类产业中的发展做了展望,以期对乳酸菌在保护肉类产品安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董春晖  石硕  钟强  万伟  李芳菲  夏秀芳 《食品科学》2021,42(19):317-324
酪胺是以酪氨酸为前体物质,经脱羧后形成的一种生物胺。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过量的酪胺会导致头痛、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发酵肉制品由于富含蛋白质,且经长期发酵产生了复杂的微生物菌群和大量的酪氨酸,因此易形成酪胺并在产品中大量积累。应用不产生酪胺或具有降解酪胺功能的发酵剂是降低发酵肉制品中酪胺含量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发酵肉制品中酪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发酵剂的种类、特性和发酵剂抑制酪胺形成的机制和效果,旨在为通过发酵剂法抑制发酵肉制品中的酪胺形成与积累、提高发酵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One important safety criterion of us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in food applications is to ensure that they do not carry transferabl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R) determinants. In this study, 63 LAB belonging to six genera, Streptococcus, Lactobacillus, Lactococcus, Enterococcus, Leuconostoc, and Pediococcus, were recovered from 28 retail fermented food products in Maryland, identified to species with 16S-23S rRNA spacer PCRs, and characterized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gainst eight antimicrobials. Besides intrinsic resistance to ciprofloxacin or vancomycin in some lactobacilli,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in two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isolates from one cheese and one sour cream sample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 nonconjugative tet(S) ge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low level of AR among naturally occurring and starter LAB cultures in fermented dairy and meat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the probability for foodborne LAB to serve as reservoirs of AR is low. Further studies involving a larger sample size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risk of AR gene transfer from LAB in fermented food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