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壳寡糖对泡菜品质、微生物多样及演替规律的影响,探究其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壳寡糖能有效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泡菜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且随壳寡糖含量的增加呈现明显差异。当壳寡糖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时,试验组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08±0.39)mg/kg(减少近50%)、总酸为(7.42±0.25)g/kg(提高87%)和氨基酸态氮为(56.67±7.5)g/kg(增加32%)。分析发现,壳寡糖显著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壳寡糖泡菜样品与自然发酵样品中的优势微生物在门水平分析相类似,均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而在属水平出现较大差异,如自然发酵组共有17种属微生物参与泡菜的发酵过程,而壳寡糖泡菜仅9种属微生物。发酵中期(3 d),添加壳寡糖使得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微小杆菌属被乳球菌属所取代;发酵5 d后,自然发酵样品中泛菌属和明串球菌属共同主导着发酵的进程,而壳寡糖泡菜中优势菌属仍是乳球菌属,并延续至发酵末期。结论:添加壳寡糖有利于泡菜发酵过程中有益菌群的增长及泡菜品质的提升,壳寡糖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3.
4.
5.
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1.5%(g/g)壳寡糖浸泡处理柑桔果实1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取出晾干,贮存于20℃,85%~95%RH条件下,研究壳寡糖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壳寡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柑桔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延缓柑桔果实组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并能降低柑桔果实贮藏期的发病率.说明1.5%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壳寡糖作为生物保鲜刑在柑桔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草鱼为原料,研究鱼肉颗粒添加量(20%,40%,60%,80%,100%)对中餐鱼滑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鱼滑中鱼肉颗粒添加量为40%时,鱼滑具有良好的质构特性,并且颗粒口感适宜,喜好度最高评分为11.20。在此基础上,研究冷藏期间壳寡糖添加量(0.2%,0.4%,0.6%)对鱼滑挤出强度、黏度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作用。壳寡糖添加量对鱼滑挤出强度和黏度无显著影响。冷藏第2天鱼滑的挤出强度和黏度升高,之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用壳寡糖保鲜的鱼滑的挤出强度和黏度波动幅度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滑TVB-N值逐渐升高,当壳寡糖添加量大于0.4%时,可将鱼滑的货架期延长至8 d。结论:当添加40%鱼肉颗粒,0.4%壳寡糖时鱼滑兼具良好的质构特性和颗粒口感,感官评价良好,冷藏期间品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鲢鱼肉为原料,首先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保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效果最优的两种方式,重点探讨鲢鱼肉预处理后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未处理组和单纯的气调处理组鱼肉冷藏14 d后均出现变质,ClO2+100% CO2气调处理和超高压处理效果最优;与未处理组相比,超高压处理后鱼肉冷藏过程中持水力和质构特性显著提高,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ClO2+100% CO2处理后,鱼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保持不及超高压处理组,但是优于未处理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超高压处理促进了鱼肉体系中新的氢键的形成,且蛋白质结构较未处理组更加有序,进而改善了鱼肉的品质特性;气调协同ClO2则通过抑制鱼肉内源性酶活性,减少了贮藏过程中鱼肉蛋白的降解,从而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温度和壳寡糖质量浓度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us pulcherrimus)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4℃和0℃条件的贮藏特性,并采用4种不同质量壳寡糖对马粪海胆进行处理,以感官评定、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为指标,对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4℃相比,0℃条件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将该温度条件与壳寡糖处理复合后,保鲜效果明显增强(P<0.05),但不同壳寡糖质量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与4℃对照相比,0.1g/100mL壳寡糖质量浓度浸泡处理后冰温贮藏可延长货架期5~6d。 相似文献
9.
分析三文鱼片在冷藏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相变化,确定其优势腐败菌。以4℃冷藏条件下三文鱼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第0、1、2、3、4天提取鱼片上的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确定其优势菌。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分析共获得281个菌属,其中丰度大于1%的有6个,大于0.1%的有16个。在三文鱼冷藏过程中,其菌相不断变化,但其主要优势菌属保持不变,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及金黄杆菌属,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优势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杏的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用分子量为5000浓度分别为0.01%、0.05%、0.25%的壳寡糖溶液喷施杏树,采收后的杏果实贮藏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5%浓度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抑制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杏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鱼糜漂洗用水量较大这一问题,该实验以白鲢为原料,减少一次漂洗,以清水+清水为对照,比较壳聚糖溶液+清水,壳聚糖溶液+盐水,壳聚糖溶液+臭氧水和清水+臭氧水4种漂洗方式对鱼糜质构、风味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溶液+清水或清水+臭氧水漂洗,鱼糜得率分别为21.78%和21.26%,均高于对照组的鱼糜得率19.21%;在4种漂洗方式中,壳聚糖溶液+臭氧水漂洗组的鱼糜白度最高,清水+臭氧水组的凝胶强度最大;电子鼻雷达图显示壳聚糖溶液+清水,壳聚糖溶液+臭氧水和壳聚糖溶液+盐水组的T70/2(芳香族化合物)响应值较低,而对照组和清水+臭氧水组的T70/2(芳香族化合物)响应值较高。综上所述,4种漂洗方式中清水+臭氧水漂洗可以有效地改善鱼糜品质和风味;同时,两次漂洗与传统的三次漂洗相比,减少了漂洗次数,可节约用水约1/3。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冷藏鲤鱼片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壳聚糖处理对4 ℃冷藏条件下鲤鱼片品质的影响,测定对照组、T1组(20 g/L壳聚糖+体积分数0.5%醋酸)、T2组(体积分数0.5%醋酸)鲤鱼片4 ℃冷藏条件下感官分值、菌落总数(total aerobic counts,TA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pH值和生物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壳聚糖对冷藏鲤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 组鲤鱼片的感官分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对照组鲤鱼片在贮藏8 d后感官不可接受,T1组鲤鱼片的总体感官分值高于T2组;3 组鲤鱼片的TVB-N含量在贮藏期间呈增长趋势,贮藏10 d时,对照组鲤鱼片的TVB-N含量与T1、T2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鲤鱼片贮藏10 d时的TVB-N含量达31.37 mg/100 g,而T1组仅为13.07 mg/100 g;T1组鲤鱼片TAC的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T2组(P<0.05);腐胺、尸胺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贮藏后期,T1、T2组鲤鱼片的腐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的加入可以改善冷藏鲤鱼片的品质,并可将货架期延长2 d。 相似文献
13.
鲢鱼新鲜度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 ℃条件下鲢鱼死后10 h感官特性、pH值和僵直指数的变化过程以及鲢鱼死后不同时间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Ca2+-ATP酶活性变化的检测,研究鲢鱼肉新鲜度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在死后2~3 h开始进入僵直期,鱼体僵直指数升高,pH值下降;随着鲢鱼死后时间的延长,鱼肉的TVB-N值显著升高,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采用死后不同时间的鲢鱼肉制作的鱼糜凝胶,其凝胶强度、保水性和白度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新鲜鲢鱼为原料制作的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最高,而鱼糜凝胶的保水性和白度在鱼肉的僵直期最差。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鲢鱼酶解产物对冷冻面团品质的影响,在面团中加入2%的系列鲢鱼酶解产物,分析冻融处理前后(第0和4次冻融循环,-18 ℃冷冻18 h,4 ℃解冻6 h为一次冻融循环)面团醒发和焙烤特性、流变特性及显微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酶解产物能抑制冻融后面团醒发时间延长和面包比容下降,其中30 min酶解产物(SCMH-30)效果最好,醒发时间(121 min)显著低于空白组(170 min),面包比容(1.72 mL/g)显著高于空白组(1.54 mL/g),说明其抗冻效果良好;与空白组新鲜面团相比,酶解产物组面团的拉伸强度降低,黏附性和延展性增大,可能与酶解产物中还原性肽的负面作用有关;冻融后所有面团的拉伸强度降低,黏附性和延展性增大,而抗冻性较好的海藻糖组和SCMH-30组面团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电镜观察表明添加SCMH-30削弱了面团面筋形成,但能较好地维持冻融后面团面筋结构稳定;粉质特性分析说明添加SCMH-30使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均显著降低,弱化度显著上升,而加入葡萄糖氧化酶则可减轻其对面粉粉质特性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鲢鱼酶解产物在改良冷冻面团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有效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的前期储藏处理对鲢鱼烹制品质的作用。鲢鱼块在冷藏(-1℃)和冻藏(-20℃)条件下储藏0、3、6、9、12d后进行烹制处理,从化学、物理及感官方面评价储藏温度及时间对烹制后鲢鱼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烹制处理提高了鲢鱼肉的NPN、TVB-N及TMA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冷藏和冻藏的鲢鱼经烹制处理后鱼肉中总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非蛋白氮(NPN)、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三甲胺(TM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冷藏比冻藏的变化趋势显著。储藏时间越长,烹制后鱼肉组织质量劣化越严重。冷藏条件下适宜储藏时间不超过9d,也可延长至12d,且前期冻藏有利于保证鲢鱼肉烹制后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白鲢鱼片在冷藏和微冻条件下的鲜度和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鱼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pH值、K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2-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等鲜度指标,结合感官评价,以期探究冷藏以及微冻条件下鲢鱼片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4 ℃冷藏和-2 ℃微冻条件下贮藏的鲢鱼片TVB-N值、TMA值、菌落总数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pH值先降低后增高;感官分数值呈降低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变化,4 ℃冷藏条件下鲢鱼片的货架期为6 d,-2 ℃微冻条件下货架期为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能明显延长白鲢鱼片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粗分离、50%~80%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降、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从白鲢鱼背侧肌中分离纯化出焦磷酸酶。通过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该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仅有一个分子质量为40 kD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明,白鲢鱼背侧肌焦磷酸酶可专一性地水解焦磷酸盐,反应初速率时间范围为0~15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最适反应pH值为7.5。Mg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在Mg2+浓度为5 mmol/L时酶活力最高。5 mmol/L的Ca2+、Zn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Na2、EDTA-Na4、KIO3和1 mmol/L的NaF均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酶水解焦磷酸四钠的最大反应速率为0.051 U/mg,米氏常数为0.54 mmol/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