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壳层,以四氧化铁/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芯层,通过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氧化铁/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晶体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物相组成及磁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光滑,纤维粗细均匀,直径分布在350-800 nm之间,四氧化铁以结晶态分布在纤维中,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超顺磁性,有望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一种优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纳米纤维膜,与涤棉混纺基布复合并进行拒水整理,制备出具有一定抗水溶性和抗菌性的复合织物,并分析复合织物的微观形貌及相关物理机械性能.研究表明:PVA质量分数为12%、CS质量分数为0.5%的纺丝液在纺丝电压为25 kV、接收距离为25 cm时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升丝素基纤维膜的抗菌性能,以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为溶剂分别溶解丝素蛋白和壳聚糖,制备一定质量比的混合纺丝溶液,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SF/CS)复合纤维膜。对不同质量比下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吸水率、止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F/CS复合纤维膜中纤维呈光滑致密、无串珠的网状结构;随着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复合纤维膜的抗菌性呈显著增强趋势,当丝素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5∶2时,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8±0.04)和(15.34±0.04) mm,抑菌率分别达到(73.93±0.85)%和(93.27±0.97)%;同时,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纤维膜具有较高的吸水率((967.59±9.76)%),止血性能优于市售止血纱布。  相似文献   

4.
王曙东 《国外丝绸》2007,22(5):27-29
静电纺丝技术近年来在制备纳米纤维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制备了各种纳米纤维。本文主要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所用的原料及装置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氧化石墨烯(GO)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形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氧化石墨烯-聚丙烯腈(GO/PAN)复合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聚乳酸(GO/PLA)复合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聚偏氟乙烯(GO/PVDF)复合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聚乳酸羧基乙酸(GO/SF/PLGA)复合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聚氨酯(GO/PU)复合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纳米氧化锌-蚕丝丝胶(GO/nZnO/SS)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医药领域、过滤材料、水资源处理、压电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电纺丝可制备高比表面积、连续、结构可控的一维纳米材料,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可规模制备等优点,是目前唯一可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制备高分子、无机、复合及结构可控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在壳聚糖与聚合物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无机纳米颗粒,通过静电纺丝可制得具有独特性质、适应特殊需求的纳米纤维产品,这也是壳聚糖静电纺丝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已经研制出许多具有特殊功能性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壳聚糖纳米纤维产品,文章从组织修复、抗菌应用、吸附金属离子和其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部分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纳米晶(CNCs)强力好,可自组装,但其溶液具有高分散性而无法成丝,壳聚糖生物相容性好,其溶液可纺性好,但纤维力学性能差。本文提出用壳聚糖溶液(CS)协助CNCs纺丝,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CS/CNC)复合纤维,并比较共混和同轴两种不同纺丝方法所制备的CS/CNC共混纤维和CS/CNC皮芯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纯壳聚糖纤维,CS/CNC复合纤维的耐水稳定性有所提高;与CS/CNC共混纤维相比,CS/CNC皮芯纤维力学性能更好,初始模量高达489.40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9.65%,在芯层有连续的手性向列相层状结构,在偏振光下具有明亮有序的虹彩色,有望应用于防伪方面,进一步扩大CNC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使用静电纺丝设备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纺丝液中CS的质量百分数最大为1.3%。探究了纺丝工艺参数对静电纺PVA/CS纳米纤维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静电纺PVA/CS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纺丝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纺丝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纺丝工艺条件:纺丝电压21kv,纺丝距离14cm,纺丝液流量0.2mL/h,所纺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28nm,纤维直径CV值为28%。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存在氮气用量多、过程较复杂等不足,在该方法基础上,研究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简便方法制备性能相当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系统地研究了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沉淀剂浓度及反应体系p H值对Fe3O4纳米粒子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得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 H值为12时,在有氧条件下可使Fe2+和Fe3+充分反应形成Fe3O4沉淀;当Fe2+和Fe3+的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Na OH浓度为0.15 mol/L,可制备出结晶完整、球形、粒径小于20 nm的Fe3O4纳米颗粒,其饱和磁化强度为3.34×105A/m,磁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用壳聚糖包覆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了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探讨了时间、pH值、Cu2+浓度等对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10 nm;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能够吸附Cu2+,最大吸附量可达21.3 mg/g.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单位吸附量减小,室温下吸附较佳;Cu2+初始浓度、pH对吸附的影响很大,Cu2+初始浓度在120 mg/L,5.0相似文献   

13.
采用磁性纳米Fe3O4为磁源,壳聚糖(Chitosan,CS)为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凝聚/沉淀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粒(Fe3O4/CS),并进行了IR、VSM表征和粒度测试。采用交联结合法,以磁性Fe3O4/CS微粒为载体固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究了加酶量、固定化时间、pH、交联剂用量等对SOD固定化的影响。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SOD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加酶量100mg,固定化时间240min,pH6.5,w=25%戊二醛用量0.20mL。固定化SOD重复使用4次后的酶活性及回收率仍能达到376U/g、56.5%,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PVP/Zn(CH3COO)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经烧结最终得到ZnO-Fe3O4复合纳米纤维。烧结前后的纤维形貌、元素和成分分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来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后的纤维直径和结晶性能受烧结温度影响很大;当烧结温度在400~700℃时,纤维直径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至800℃时,纤维直径略有增大;从XRD谱图上可以看出,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结晶性能越来越好,烧结温度为700℃时,结晶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将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均匀分散在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形成的微胶束中,在酸催化条件下,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发生水解缩合,制备了包覆均匀的纳米SiO2/Fe3O4磁流体。通过两步法在涤棉织物表面沉积纳米磁性颗粒与聚苯胺导电聚合物的复合膜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与聚苯胺单层膜导电织物相比,该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具有更低的电阻率,且电阻率随着纳米磁性颗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脉冲电场液滴制备工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纳米Fe3O4粉末为磁性材料,地衣芽孢杆菌为细胞模型,制备具有超顺磁性的微尺度载细胞微胶囊。以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磁含量、磁场引力、粒径和初始菌浓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材料Fe3O4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制备磁性固定化地衣芽孢杆菌微胶囊的最适条件为:Fe3O4含量0.003g/mL,初始接种密度为1.5倍菌浓(6.25×106个/mL),微囊的平均粒径为350μm,磁场环境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论证了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固定化细胞工艺进行在线分离,连续化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浓度的尼泊金酯对壳聚糖/尼泊金酯共混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共混膜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定共混膜的厚度、透光性、色度、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溶胀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尼泊金酯浓度的增加,共混膜的透光性降低,颜色呈暗黄色。当尼泊金酯浓度为5%(WT)和25%(WT)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分别为37.0 MPa和55%;当尼泊金酯浓度为5%(WT)时,水蒸气透过系数最低,仅为7.5×10-14 g/(m2·s·Pa),该浓度下共混膜具有良好的阻气性和溶胀性。研究还发现共混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尼泊金酯/壳聚糖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其抑菌圈直径可达10.8m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壳聚糖(CS)溶液里掺入乙酸锌制备了Zn~(2 )/CS复合膜,并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Zn~(2 )/CS复合膜上生长了氧化锌(ZnO).通过FYIR,XRD,AFM和SEM表征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溶液环境中,Zn~(2 )/CS复合膜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层ZnO纳米粒子膜,然后部分ZnO纳米粒子长大成长度为0.5~2μm的ZnO纳米棒,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但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ZnO纳米棒和Zn~(2 )/CS复合膜的表面呈一定的角度.复合膜中Zn~(2 )的量越大,ZnO越容易生长在Zn~(2 )/CS复合膜上,Zn~(2 )/CS复合膜表面的ZnO纳米粒子和膜中的Zn~(2 )之间相互作用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