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某铜矿尾矿氨浸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铜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化剂强化氨浸的一般碱法浸出技术来确定尾矿浸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铜浸出率与氨浓度、浸出周期、温度、液固比、活化剂等因素有关。本次试验所得最佳浸出条件:氨浓度在100 g/L左右,温度40 ℃,活化剂用量35 g/L,浸出周期1.5 h,液固比为3∶1。浸出率最高为29.80%,活化剂NH3-NH4HF2体系的应用使得铜浸出率提高2%左右。  相似文献   

2.
氧化铜矿常温常压两段氨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某地高含泥高碱性脉石矿物的氧化铜矿石,采用氨浸-萃取-电积的工艺来处理.小型试验研究考察了机械搅拌浸出的各种影响因素,拟定按常温常压的方式来浸出,以便产业化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浸出的工艺比单段浸出总铜浸出率提高了7.48%.  相似文献   

3.
某铜矿的尾砂氨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回收某铜矿中铜资源 ,研究氨浸溶浸采矿法回收尾砂中金属铜的工艺。得最佳浸出条件是 :尾砂与 2 5 %~2 8%浓氨水质量之比 1∶1 6;浸出温度 3 0℃ ;浸出周期 16d ;助浸剂用量 0 2 2mol/L。试验条件下 ,铜浸出率达 85 4%。试验结果对氧化型铜矿的浸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氨为络合剂, 采用常温常压氧化氨浸工艺浸出铜镉渣中有价金属锌、镉和铜。对浸出过程工艺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4 mol/L、铵离子浓度5.0 mol/L、(NH4)2S2O8浓度30 g/L、液固比5∶1、浸出时间60 min的条件下, 铜、镉的浸出率达到99%,同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滴水氧化铜矿石特性,进行氨浸试验研究,对影响铜浸出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考察,得到了该氧化铜矿的最佳浸出条件,即在45 ℃、氨水浓度2.5 mol/L、碳酸氢铵浓度1 mol/L、矿石粒度-0.074 mm占85%,液固比2∶1条件下,以400 r/min的搅拌强度进行搅拌浸出2h以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滴水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 在(NH4)2SO4-NH3浸出体系中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总氨浓度、氧化剂用量、NH4+∶NH3比率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 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6%, 反应温度25 ℃, 搅拌转速200 r/min, 一段浸出液固比2∶1, 过硫酸铵0.15 mol/L, 氨水浓度3 mol/L, 硫酸铵浓度1.5 mol/L, 搅拌浸出1.5 h, 静置0.5 h;二段过硫酸铵、氨水和硫酸铵添加用量减半, 继续搅拌浸出1.5 h, 静置0.5 h;三段浸出药剂用量与二段浸出相同, 搅拌浸出2 h, 静置4 h完毕。该条件下, 可获得铜浸出率大于86%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7.
某硫化铜矿尾矿碱性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尾矿坝中富集培养的碱性硫杆菌, 进行某硫化铜矿尾矿的浸出试验, 从接种量、细菌的适应时间、矿浆浓度等方面探讨细菌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样结果显示, 当接种量为25%, 细菌的适应时间为5 d, 矿浆浓度为5 g/L, 在浸出时间为50 d时, 尾矿中铜的浸出率最高达24.51%。浸出试验优化后, 铜浸出率预期最大值33.4%, 可提高8.8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四川会理某铜钴尾矿铜钴品位分别为0.84%和0.33%,-400目含量占65%,铜钴矿物氧化程度较高。为了充分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减少金属残余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采用硫化浮选-硫酸酸浸工艺进行了铜钴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粗2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硫化浮选流程处理该尾矿,最终可获得铜、钴品位分别为7.14%、4.15%,铜钴回收率分别为76.11%、87.16%的铜钴混合精矿;在硫酸与铜钴混合精矿质量比为15%,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75 ℃,浸出时间为100 min的情况下用硫酸酸浸铜钴混合精矿,铜、钴的浸出率分别为86.74%、81.36%。对应试样的铜、钴回收率分别为66.01%、70.91%,较好地实现了该尾矿中有用成分的回收。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驯化的碱性细菌对铜尾矿进行单纯的生物浸出时铜浸出率不是很高的问题,通过添加适量的氨水进行生物-化学联合浸出试验,并与不添加菌的氨浸这一单纯的化学浸出试验进行对比,来寻求合适的尾矿浸出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纯的氨浸试验中,当氨水增加至较高浓度后,铜浸出率增长缓慢;在联合浸出试验中,当初始氨水的浓度40 g/L,浸出时间30 d左右,可达到较好的浸矿效果,铜浸出率可达35.57%。而单纯的碱性细菌浸矿时的最高浸出率为24.51%,同等条件下单纯的氨水浸出时的浸出率仅11.98%,联合浸出率分别提高了11.06个百分点和23.5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低浓度的氨水对细菌浸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石棉尾矿进行预先煅烧和研磨处理,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研磨时间对石棉尾矿硫酸铵焙烧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的预处理条件: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1 h,研磨时间为18 min。经过预处理后,石棉尾矿硫酸铵焙烧氧化镁溶出率从70.03%提高到95.29%。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氨-铵浸出体系对氧化铜矿浸出影响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氨-铵浸出体系对铜浸出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是:氨-氨基甲酸铵>氨-碳酸铵>氨-氯化铵>氨-氟化铵>氨-碳酸氢铵>氨-硫酸铵。采用氨-氨基甲酸铵浸出体系对新疆滴水高钙镁低品位泥质氧化铜矿进行浸出试验,铜浸出率高达85.25%。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经原地浸矿的模式开采后,导致矿体中残留大量氨氮,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氨氮超标。本研究以实验室柱淋洗模拟原位淋洗,探究去除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后残留氨氮的可行性:以木质素磺酸钙(C20H24CaO10S2)、硫酸镁(MgSO4)和清水为淋洗剂,考察氨氮淋洗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淋洗剂浓度和淋洗速度优化淋洗条件;筛选淋洗方式并分析其对土壤不同结合态氨氮、pH、有机质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20H24CaO10S2和MgSO4最佳淋洗浓度均为 8 g/L;在1 mL/min的淋洗速度下,其对实际土壤中氨氮的淋出率分别为78.33%和92.16%,分别在第10个孔隙体积和第8个孔隙体积时低于15mg/L的稀土尾水直接排放标准(DB36 1016-2018);相较于清水淋洗,C20H24CaO10S2和MgSO4主要淋洗脱除土壤中占比重较高的交换态氨氮;而C20H24CaO10S2淋洗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提升;经不同淋洗方式筛选,C20H24CaO10S2和MgSO4浓度比为 1:1的复合淋洗剂既能高效处理土壤氨氮、有效调节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有利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土壤的氨氮治理以及矿山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3.
金川铜镍尾矿酸浸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并分析了金川集团公司镍铜尾矿中橄榄石、蛇纹石、透辉石、透闪石、各种铁矿物及硫化铜矿物与稀硫酸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尾矿砂中橄榄石、蛇纹石极易与稀酸反应,其中的FeO和MgO可完全溶于稀酸中,透辉石和透闪石也较易与稀酸反应,铁矿物中的FeO也较易与稀酸反应,FeS(磁黄铁矿)亦与稀酸有一定的反应,而Fe2O3和FeS2(黄铁矿)则不与稀酸反应,硫化铜矿物也不易与稀酸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以橄榄石、蛇纹石为主要矿物的金川镍铜尾矿与稀酸有良好的自反应性,可用来治理矿山废酸液及酸性废水,并且能够得到大量Mg和Fe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刚果(金)某高碳酸盐氧化铜矿酸浸前浮选抛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刚果(金)某高碳酸盐氧化铜矿原矿浸出酸耗高、浮选工业指标较差的问题,根据碳酸盐脉石与氧化铜矿物浮选性能差异,采用开路硫化浮选的方法对氧化铜矿物进行选择性富集和对耗酸碳酸盐脉石进行预先抛尾,再使用搅拌酸浸处理浮选粗精矿。结果表明,使用NaHS(1 050 g/t)对矿浆进行硫化,以戊黄药、Z-200和羟肟酸钠按4∶1∶1配合后的组合捕收剂(650 g/t)进行4次开路浮选,得到了铜品位8.16%的粗精矿,回收率达到了94.75%,而耗酸脉石的抛除率则超过80%。对粗精矿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浸出,控制浸出过程pH=1.5,搅拌强度200 r/min,浸出2 h,浸出率可达89.75%。采用开路浮选-搅拌浸出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在保证总回收率85.04%的情况下,浸出酸耗比原矿酸浸降低80%,搅拌浸出处理量仅为原矿浸出的2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