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文心雕龙》中的"道"的意义一直为龙学所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书中的"道"包含思想之道、美学之道和文章学之道,刘勰从儒家、道家思想入手,通过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来描述了如何创作文章。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梅雨季节里淅沥的雨水,通往直前却缠绵不止。温情是外表,勇敢的是心,夜里听歌再一次被《十年》感动 ,说的是时间的温情;但这并非是时间的唯一面貌,十年就是万水千山的距离,站在十年的两岸,彼此相望的双眼,这次你看见的是一往无前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50-52
学界大多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艾·辛格在美国题材小说中渲染大屠杀幸存者的疏离情感和悲观情绪,这种观点忽略了辛格对于流散者文化身份建构主体意识的表达。本文认为,辛格的创作始终传递着流散民族主义思想,并体现在《冤家——一个爱情故事》等作品中:主人公们在交谈中将个人创伤记忆纳入民族历史,通过阅读意第绪语报纸想象民族集体记忆,并借助民族节日展演民族文化记忆。辛格审视与挖掘流散者积极的日常生活实践,揭橥其建构民族记忆的过程,展现普通人与民族共同体的多重互动,彰显犹太人的民族命运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6)
本文概括分析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中的战争意象。根据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和作品着重分析"战争"意象的涵义,探究了该意象形成的原因与实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9-12
"阿銮故事"是以德宏为核心流传地域的傣族民间故事。本文基于对普洛普著的《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与《故事形态学》的认识,并以搜集到的傣族口头故事为分析案例,来探讨傣族特有的"阿銮故事"的文类、母题群及其功能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90-93
"姐妹情谊"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五四"以降,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女性思想解放之风从社会领域吹向文坛,女性被历史推到了"启蒙与解放"的前列。从那时开始,"姐妹情谊"的书写成为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一个经典的表现主题。王安忆的《弟兄们》与张洁的《方舟》两部小说对女性生存状况以及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3)
一部好电影不仅需要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拍摄手法。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剧本通过演员的出色演绎,便能使观影者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接收到影片中传递出的正能量。《阿甘正传》便是这样一部好电影。在让观影者欢笑的同时,又不禁深入思考主人公阿甘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对于现在或是将来的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试图通过对西扎的几个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在西扎的作品中,常常发生的空间转化.这样的空间转化有时出现在建筑外部场所之中,有时出现在内部空间内,有时也出现在建筑空间的内与外之间.揭示了西扎以"转化"为手段,创造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莫言的《丰乳肥臀》张洁的《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文本分析,两部作品通过上官鲁氏和她的八位女儿以及吴为视角下的母亲叶连子、外祖母墨荷和女儿禅月的不同命运的展示,在将近跨度跨越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书写了女性不幸命运,解构了爱情神话,拆穿了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与20世纪陈染的《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都塑造了要求自我身份认同、追求权利平等的新型女性。她们不再是男性的依附体,当她们受到伤害后,自觉地选择了"出走"这一反抗形式,释放内心另一个自我,然而她们"复归"之路的坎坷也显示了女性在追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迷惘与落寞。较之勃朗特的含蓄内敛,陈染的语言更有冲击力,喃喃呓语中将女性内心欲望更加赤裸宣泄,有时甚至带着点病态的疯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1)
作为女性追求男女平等与人格独立的内在动力及价值观念,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成为自身行为主宰,不依赖于外在客体,支配自我行为的关键,也是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需要关注的根源性问题。擅长以独特视角审视女性情感困境的当代小说家林那北,在其中篇作品《唇红齿白》中,通过双胞姐妹的迥异人生,从多个角度展现出对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状态下探寻自我的人生定位和建构自我主体性,成为女性自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136-140
徐则臣的小说《耶路撒冷》书写了一代人对信仰的"再次追寻"。在这艰苦跋涉的旅途背后,若隐若现着的"信仰"勾连起历史遗留下的心理阴影;而与此同时消费时代里的泥沙俱下又彻底颠覆了过往的种种寄托。作者书写着乡土故里的厚重历史内涵,借助西方宗教文化的思想形式为外衣,最终暗示这群中年人将再次寻得"信仰",并以坚韧笃信的情怀引领下一代。精心设计的结构使得这一旅程处处浸润着生活的辛酸与苦闷。分析《耶路撒冷》中的"信仰再追寻"现象,可窥得近年来文学作品中记述信仰问题的潜在动向,也相信可以为方兴未艾的新世纪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8)
《一千零一夜》的"引子"文本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也对后文内容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探寻阿拉伯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男性对阿拉伯妇女的认知。最后,本文试图分析阿拉伯妇女为实现"自我拯救"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4)
女权主义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思想,有很多是从正面来研究女权,即女性形象男性化,比如诸多女扮男装的成功例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反向看女权问题,即文学作品中男性形象女性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相似文献   

15.
靳惠怡 《中国建材》2023,(2):102-103
<正>建设“太空电梯”用啥材料?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在全国院线热映。同时,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热播,剧中一种名为“纳米飞刃”的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头发丝还要细很多的它,却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锋利的刀。这种材料,也是建造《流浪地球2》电影中提到的“太空电梯”的重要支撑。建成“太空电梯”后,能够低成本地在地球和太空间运输物资,人类探索太空、迈向宇宙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将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0)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一部七千来字的中短篇小说。在此文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一地理概念,开启了莫言小说中的东北高密的"精神还乡"之旅。本文从"还乡"这一母题出发,分析莫言在作品中首次"还乡"的时间和空间模式,探究"还乡"母题在《白狗秋千架》中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1)
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讲述了知识女性华蓉这样一个理想爱情的坚守者在现代社会中的情感困境,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这种情感困境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J·K罗琳用十年的时间为全球的读者打造的一个魔法梦。在这部小说中,信仰、善良、正义与爱成为关键词。作为西方的女性作家,罗琳的这部魔幻小说充满了西方文化源头《圣经》的影子,仔细分析文本,我们能发现有很多的原型隐藏在罗琳的小说中,其中主人公哈利波特就是典型的例子。按照弗莱的《伟大的代码》一书中对原型意义的分析,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哈利波特》系列,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同时,从这部著名的文本,我们也能看出,《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7)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在美国文坛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小说《紫色》中"百衲被"的意象体现了作者一直提倡的"妇女主义"思想。本文欲分析小说中"百衲被"的文化隐喻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
作为1980年代现代汉诗写作先锋的陆忆敏,在1990年代以后退出了诗坛,这与其在当代诗歌中的"不介入"姿态息息相关。在时代话语环境中,陆忆敏选择站在主流的边缘,而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她为自己搭建起一间"房子",并透过"窗"的介质与外部世界保持均衡的联系。在两种空间的边界处,陆忆敏以沉思的方式完成位移,也塑造了其节制内敛的诗歌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