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6)
时代留给人们的不理解,在如何终结灾难上仍是一片荒芜。《朗读者》这部小说展现最可怕的不是灾难的发生,而是发生以后随之而来的笼统淡漠,狭私不仁,一切抽象的叙述与想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这是人性背叛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7)
《朗读者》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根据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完成的一部电影,也是近年来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现在的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将这部电影观看了多少遍,但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时万千感情萦绕心头的滋味却恍如此刻,让我至今无从释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本文将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叙述方式与文本和媒介问题,微探其文本的内部建构,以及通过这些表现手法所呈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
《朗读者》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旨在通过挖掘文字背后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以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此为对文学、文化内容从根源上的剖析。而其开展形式则是以"主题词"为中心,围绕此引人引事,继而引文。教师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将《朗读者》内容深入与形式新颖并备的文学呈现方式引入学科教学之内,并依照其主题词、人物故事、朗读的环节链,加之对阅读思情的表达撰写,创造模式新型、效果加强与效率大幅提升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6)
现代诗歌难教,这恐怕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认识。所谓"诗无达诂",教什么?怎么教?常常难以抉择。作者以朗读为切入口改革现代诗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黄河颂》一课为例,阐述在现代诗歌朗读教学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主体性一直是海德格尔在思索与探寻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在《林中路》中充分体现了海德格尔对人类主体性问题发展的探索,展示了从不分主客对立的觉醒到主体性的高扬与异化,表达了自己对人类中心主义主体论的反对,暗含了自己事关存在者的从存在到存有转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存在既是自由的,又是痛苦的。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在某些维度反映了西方人在革命背景下存在的处境,而中国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展现了东方人在革命背景下的挣扎与痛苦。以萨特的"存在主义"为视阙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革命时代,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建构自我本质的充要条件,然而,这种自由往往辗转于人伦与信仰之间,自由选择的行为和结果却是令人痛苦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3)
鲁迅在其小说《孤独者》中掺入了较多的自身境遇和生命体验,融入了其深层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使之成为他个人色彩最浓郁的一部作品。小说主要人物魏连殳的人生轨迹不但与鲁迅本身经历极其相似,就连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状态也与处于彷徨困顿期的鲁迅极为相仿,表现出了追寻与幻灭,希望与绝望,宣泄与拯救的自我灵魂不断互斥与挣扎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在自由全面这方面的发展的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在人的教育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最终取向。《共产党宣言》是最早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思想源泉,从这一教育思想出发,我国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应该从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四个方面来实现这一教育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4)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申报·自由谈》利用副刊文体的丰富多样性针砭时弊,揭露敌人阴谋,反映现实,从而唤醒国民积极抗日,形成了有力的抗日救亡舆论氛围,推动着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6)
《变形记》作为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经典代表之作,这部作品一直备受广大读者与研究学者的喜爱及关注,成为了一部容纳了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研究蓝本。卡夫卡在创作《变形记》时因融入了过多关于他自身的真实生活写照及情感体验,包括他对父亲的情感倾诉、其自身的生活感悟等,于是乎这部作品便具有了鲜明的自传性色彩。在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与解读《变形记》中的"父亲"与"我",阐释《变形记》与"父亲"、与卡夫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目标"都写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年级每篇精读课的第一题练习题也写着这同样的话。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地方。就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来说,听和读都是学习的输入,说和写才是学习的输出。输出的效果如何,输入的摄取量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8)
影片《自由作家》取材于真实生活,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教师Erin Gruwell通过日记的方式引导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走上人生正途的故事。本文从影片故事情节出发,简要分析女教师Erin Gruwell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为现代教师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0)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朗读"误区。如何走出"朗读"的误区呢?一是恰当选择朗读的形式;二是加强朗读过程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文本解读,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文本的"靶子"(为何要说)、"灵魂"(要说什么)和"血肉"(说出什么)。《哲学笔记》的"靶子"是为什么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理解"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哲学笔记》的"灵魂"是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哲学笔记》的"血肉"则是围绕这个"问题的本质"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回到列宁》的"靶子"是列宁的哲学思想是否具有"非同质性"问题;《回到列宁》的"灵魂"是以列宁哲学思想的"非同质性"为前提而"重新拟现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原像";《回到列宁》的"血肉"则是对列宁哲学思想自我批判中的重要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6)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
在台湾几十年民主进程的发展史中,报刊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从开始的崇党崇政到后来的反省觉悟,争取新闻民主自由,期间与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奋战不可分割。通过《自由中国》当年轰动一时的十五篇社论或许能窥见缘由。本文通过对这一半月刊社论的分析来探索台湾新闻事业对台湾反对运动进程的影响和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Planning》2013,(5)
《论自由意志》是一部奥古斯丁关于回答恶的来源问题的巨作。当中包含了许多哲学精神,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神正论和意志自由说。本文是本人在阅读该书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论自由意志》中所体现出来的神正论和意志自由说的理解,并从对近代启蒙哲学、基督教发展、人类哲学史发展来探讨该书中所体现的哲学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