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3)
月亮这一意象在《月牙儿》和《金锁记》都有着悲凉的意蕴。两部作品的现实悲剧、悲剧抗争、悲剧原因的比较分别体现出悲剧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延续性、必然性。通过对悲剧的关注有利于对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沦丧这一新时代的悲剧的重视、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桃花扇》是中国古典悲剧传奇的代表,其结局打破了才子佳人相结合的传统大团圆模式,围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思想主题,写个人爱情的破灭与国家命运的消亡,体现出浓厚的悲剧精神。本文主要从情境、情节、意蕴三个层面考察其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巅峰时期的又一力作,悲剧艺术展现了被毁灭的美,具有长久而强烈的情感渲染力,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本文以独特的悲剧审美视角,重点解析了《老人与海》这部巨著中所蕴含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贾宝玉展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红楼梦》的价值在于描写了美的毁灭,是真正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美在艺术上表现出朦胧美、意境美和诗意美。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2-3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60多岁创作的闻名世界的著作,萧伯纳也因此戏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称为是"理想主义和博爱的标记"。《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文学创作中鲜有的悲剧,以英法战争中的真实历史人物贞德的人物事迹进行描述,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舍己爱国的女英雄形象,但是女英雄的行为却不被人理解,被当时社会所荼害。本文通过对《圣女贞德》的理性和感性分析,来探讨《圣女贞德》中的悲剧描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白先勇是一位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综观他的创作,几乎无一例外都带着很浓的悲剧色彩,即使在他将视野投向从未生活过的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大陆时创作的第一篇《夜曲》,那种悲凉的情调仍是让人感觉无处不在。《夜曲》通过回忆与对话方式,展示了几位五十年代留美学生的不同遭际,表现了白先勇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和对中国社会前途的关注和思考。从对《夜曲》中人物的人生坎坷和情感挫折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白先勇的悲悯情怀。本论文主要从爱情、生存、历史文化几方面来解析《夜曲》中浓重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鲁迅的《风波》和莫泊桑的《绳子》,简笔勾勒了两个农民的悲剧,"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不同时代、社会和人性的痼疾。本文主要从悲剧形象、悲剧内容和悲剧根源三个方面比较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虽然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有共同的指向,但是《风波》的悲剧价值更加深刻,更加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作为汉文人五言诗的的代表,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后代诗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思想内容上讲,《古诗十九首》以游子和思妇为主要题材,可是不管是游子诗还是思妇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哀伤的情调,暗含着悲剧意蕴。悲剧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于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性。为探讨《古诗十九首》中的悲剧意蕴,本文根据诗中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将其分为两类:平民百姓和知识分子,即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和知识分子的角度来探讨他们的悲剧性,并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悲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正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叫作《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其之所以被称为悲剧主要体现在人物复杂命运性的悲剧力量。鉴于《赵》为历史剧,上溯《春秋》及"三传",悲剧力来源基本指向《史记·赵世家》对晋赵氏内战的叙述,特别是情节与人物设置的转折性修改。随着纪君祥及后世的改编,其主旨意蕴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忠孝礼义的儒家思想内核与冲突成为不可或缺的塑造因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6)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要给人的感情以满足。这一论断不但将美学理论和伦理理论分离开来,甚至直接为审美的快感辩护。本文结合悲剧心理学,对悲剧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悲剧主角的选取,以及"卡塔西斯"进行分析;通过《麦克白》具体例证悲剧艺术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德伯家的苔丝》(下简称《苔丝》)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他"性格与环境小说"创作精神的重要作品之一,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先后受到两个男人的摧残,成了"堕落"的女人,最后为了复仇杀死了亚雷,被送上断头台。苔丝的悲剧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苔丝的悲剧原因,并以较大篇幅阐述了苔丝的性格缺陷,强调了苔丝悲剧的主观因素,旨在帮助读者更充分地认识苔丝这一艺术形象,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39-41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企慕情境"这一诗学主张是由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它不仅仅表现男女之间爱慕之情,也常常用来表现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用这一诗学观点来反观屈原,我们就会发现,在《离骚》中表现出的企慕情境就是诗人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裂的悲剧。盖茨比的悲剧不仅是爱情的悲剧,它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美国梦的悲剧。盖茨比令人扼腕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美国梦的扭曲、盖茨比周围人物的影响以及盖茨比性格等方面探讨盖茨比梦灭人亡这一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9)
张爱玲在其中篇小说《色戒》中有意识地向读者展示了在不可避免的时代沉落中个人的卑微、无奈的生活状态,作品富于普遍性的悲剧意义,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明确地反映出作家所坚执的文学视野、态度与立场。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张爱玲这种面对现实进行言说和抒写的方式拓展了现代文学多维度抒写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11):89-91
《窦娥冤》和《麦克白》分别作为中西方悲剧的典型代表,各自体现了中西方悲剧的审美特征。前者多以命运和环境等外在因素作为悲剧成因,通过描绘道德至上的主人公所遭受的磨难来引起观众同情。后者多将人的自我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作为悲剧成因,刻画普遍意义上的人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以此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9)
<正>《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还是一部文学名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许多学生看《史记》时,只注意到它的史学内容而忽视了它的文学价值,这是很可惜的。因此我以《鸿门宴》一文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史记》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细腻之处,以使大家在今后的文言文阅读中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4)
鲁迅曾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作序,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65年后,田沁鑫创作的话剧《生死场》与众人相约,它像一首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叙事诗,豪放、酣畅、悲痛、凄楚、女性尊严碎了一地。话剧《生死场》是田沁鑫第一部自己编剧并导演的作品,本文也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生与死"的课题、悲剧意识等方面初探话剧《生死场》及田沁鑫笔下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4)
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发"■"(pity)和"■"(fear)使人的情感得到"■"(Katharsis;陶冶、疏泄、净化)。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前两种情感,那么,争论"■"一词的内涵毫无意义。国内《诗学》主流译本把希腊词"■"译为"怜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所用"■"一词的原意。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遮蔽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的深刻内涵。为了克服"■"主流译法的表面性和肤浅性,应该以"懊悔"取代"怜悯",如此方能彰显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