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2010世博会中为了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气质,给世博中国馆披上了红色的"外套"。中华民族是一个对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运用最广泛的民族,从遥远的远古时代到今天的时代,红色一直在点缀着中国人的生活。红色也是新时代的流行色彩,体现出中国不可阻挡的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故乡。转眼又到年末,又是追梦游子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时节。你乘坐的列车将从哪里开往哪里?是否也要穿越大半个中国,从南方的艳阳驶入北方的寒夜?每每说到春节回家,就避不开谈论中国特产"春运"这一话题,人从众只是国内车站的常态,用水泄不通来形容春运期间乘客之拥挤并不夸张。这样的回家之旅,是我们每年都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街道     
消失的青石板路1899年10月,42岁的法国人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带着7部相机和大量玻璃干片来到云南昆明,用镜头记录了老昆明的青石板巷:中间以齐整的条石铺就的是"官道",低陷的两侧铺上碎石,表示尊卑之外,也有排水的考量。这样的青石板巷曾经遍布中国,是中国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后,中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造令世界惊诧的"中国式"速度。从1998年到2002年,中国的高速公路增长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建筑独特的榫卯架构使窗得以从结构束缚中解脱,因而被赋予变化纷呈的形态样式.这多变的形式不仅彰显出中国建筑的等级制度,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意蕴.从窗的形制等级到意境寄托,需要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综合领悟,人们方能解得其中意蕴内涵.文章将从宫殿、寺庙、住宅及园林中窗的基本形态谈到窗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美,也即由"窗"到"非窗"的美学层面,展现窗在古建筑中的美学功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9)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让人们形成了重视事序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也形成了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中国绘画章法的开合关系和传统卷轴形式都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线性思维的时序性与绵延相连的特征也指导了中国人做事有始有终。线造型手段是这种思维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画特有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这种思维使线体现在造型每一笔的起笔、运笔与收笔以及笔画与笔画的衔接上,笔笔承上启下,富有节奏和韵律,"气韵生动"。石涛从绘画学领域入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一画"理论。"一画"与线造型、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毛笔运行是单向度过程,也是线的立象过程,展现了一个进行时态的时间流动过程;同时具有一气呵成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由笔达"意"的表现过程,使中国绘画线造型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6.
只做自己     
《家饰》2013,(6):32-37
Thomas Dariel,是一个工作在中国上海的法国设计师,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设计师,一个从梦幻之都巴黎到中国追梦的设计师,一个妙笔生花,趣味十足的设计师,一个只做自己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至终探究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居环境生存到渐成习俗的文化结构意旨符号,其产生源自对"风"(Feng)和"景"(Jing)2种自然要素的科学认知,在经历了由"生命理想""政治理想"到"审美理想"3个逐级递进的目标阶段后逐步融为一体。中国古人以"风""景""风景"3类符号为载体,将宇宙(天)、地球(地)、生物(人)三者联为一体而综合思考,这种对于万物的综合世界观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的思想基因和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李亚楠  刘佳  邓松波 《建筑》2020,(2):60-63
在北京商务中心区傲然挺立着这样一座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品",它的外表犹如一座乘风破浪之巨帆,给人以大气、庄重、卓尔不群的感觉。凌空俯视,犹如一个大写的"人"屹立在苍穹之下,似乎在向全世界诠释着中华民族扬帆远航的追梦之心,展示着中国人民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这就是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公司承建的最新一座鲁班奖工程——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  相似文献   

9.
中国情结     
《城市环境设计》2012,(8):119-120
观众的反应是如此一致:"为什么我们从前没有听说过这些人?"这一切发生的契机就是在伦敦建筑中心(Building Centre)所举办的"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正>英国当地时间2015年8月4日起,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开始在晚间黄金档播出一部关于中国教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教师以中国式教学模式执教于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的"中国实验班",其学生是50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教师一贯严谨的作风,他们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认真板书、带领孩子做广播体操,但这些与英国孩子所希望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极力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概念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因为我们说到中国传统家具或者中国古典家具的时候,往往是指古代以来、明清以往的家具。对于明清家具以至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的人很多,中国外国不乏高见。上世纪自德籍教授古斯塔夫艾克开始,而最有成就和影响的要推王世襄先生。但是加上一个"当代"就有很多人不甚了解了。 先说什么是"中国传统家具"。真正从学术意义上界定中国传统家具目前还有困难,因为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  相似文献   

12.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其形象的发展展现了不同时期人类的信仰与文化,从"四灵之首"的神圣,再到"麒麟送子"的逐渐的世俗化,融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的麒麟文化。麒为雄性,麟为雌性,麒麟雌雄辨识也是麒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9月-2019年5月间,程泰宁院士建筑作品展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同济大学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此次巡展撷取了程泰宁院士从业以来最具有代表性的20多个建筑作品,展现了程泰宁院士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创作实践。三地巡展在展览主题与形式上各有侧重:其中南京博物院展以"追梦·山水间"为主题,展现了程泰宁院士建筑创作中对山水意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
<正>"生如夏花之绚烂"是泰戈尔笔下的诗句。这句诗充满了力量,它让我明白,成长是勤奋、努力、乐观、执着、智慧和爱的集合,它让我想起了那段追梦的经历。追梦之美相信大家对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这个节目一定不陌生,王昱珩、陈智强、陈冉冉……这些记忆界的精英让人敬佩也让人羡慕。我多想像他们一样,站在《最强大脑》的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7,(2)
"建筑构图"理论起源于巴黎美术学院,随着美院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该理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建筑教育,其建构的设计方法和美学标准延续至今。通过梳理"构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效仿西方模式到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从"风格"主导到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相结合,展现了这一理论在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根植于中国建筑教育的适应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6)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高清海先生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变革为主线,以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为起点,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进而提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具体的人"的观念和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念。这种围绕着实践概念而展开的多层面、多方面的哲学研究,从逻辑行程上看,是从现实的具体的实践出发,进到对实践的思维抽象,再上升到逻辑的具体层次上再现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的总体,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内在机制;从历史的行程上看,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自我革新的思想历程。在这一思想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高先生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留下了自己的思想足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高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新的探路人。  相似文献   

17.
正物业服务旧貌换新颜真诚服务精神永不变管理技术高超理念新物业人永葆快乐青春自"物业在你身边,建设美丽家园——第三届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摄影比赛"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物业管理企业/协会纷纷投来参赛作品。用镜头定格画面,用图片展现美感,物业人眼中的世界很美,物业人创造的世界很美。本栏目从参赛作品中撷取部分代表作品,管窥物业管理人风貌!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城镇化的转型,要改变过去大规模造城模式,把重心从"城"转移到"人"上来。李克强总理称,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马越  陈伟新 《华中建筑》2011,29(11):5-7
文章阐释了影响当代建筑至深的哲学理念,剖析了从哲学思想到普利策建筑奖所展现的建筑创作宗旨,延展到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价值取向的反思,探讨中国建筑创作专业精神的构建,冀望中国建筑作品能够具有恒久的建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Doosan Infracore(中国)发布主题为"携手并进,砥砺前行"的《Doosan Infracore(中国)2015社会责任报告》(简称"《报告》")。这是Doosan Infracore(中国)发布的第4份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采用数据以及活动通报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从责任、客户、员工、绿色、社会5大方面展现了Doosan Infracore(中国)2015年的工作业绩履行成效,展现企业社会责任,传递Doosan Infracore(中国)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