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玉梅  张小刚  魏国 《测井技术》2012,36(3):277-281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层中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地层水矿化度未知,利用电阻率区分流体性质困难。介电扫描测井仪器采用铰接式极板,有4种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探测深度,最深可达到4in,能够测量地层介电常数。油气和水的介电常数差异很大,介电扫描测井通过反演得到的介电常数计算侵入带内的含水孔隙度,与常规测井或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总孔隙度对比得到侵入带内的油气饱和度。介电扫描测井技术除可以得到地层的含水孔隙度外,同时能得到反映岩石结构的参数m、n或者阳离子交换能力。介绍介电扫描测井的基本方法、工作原理和应用。对长庆油田介电扫描测井实例进行了分析,测井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
双频介电测井通过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能更好地消除矿化度对测井的影响,从而增强淡水水淹层、低阻层、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文章给出双频介电资料在河南油田的应用实例,并与常规电阻率解释结果相比较,反映出双频介电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或地层水矿化度未知地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泥质含量较高等特点,含油饱和度评价困难。然而,致密储层钻井液侵入较浅,且多频介电测井蕴含地层水矿化度等信息,为饱和度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以及介电测井4种频率的介电常数曲线和电导率曲线,提出一种联合电阻率测井和介电测井信息反演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根据储层性质选择模型构建目标函数,电阻率测井响应采用西门杜方程,介电测井1 GHz频率下测量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使用复折射率模型,20~500 MHz频率测量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采用泥质砂岩响应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反演,并构建实例检验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目标储层,获得饱和度、水相曲折度指数、冲洗带矿化度及泥质频散项体积含量。结果显示理论测井响应曲线和实际测井曲线的相对误差小于10%,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与岩心分析、试油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参数结果有效、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电常数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玲  张宇晓 《测井技术》1994,18(3):172-177
李玉玲等.介电常数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方法研究与应用.测井技术,1994,18(3):172~177本文利用实验分析资料,引出类似阿尔奇公式的地层因素和饱和度指数的两个参数──介电地层因素和介电饱和度指数,来研究用介电常数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方法,为介电常数测井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解释方法。该方法对油、水及水淹层的划分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电磁波传播测井所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1.1千兆赫,位于微波的低频段(分米波),因此也叫微波测井。由于这种测井方法能测量地层的介电常数,有人也把它称为介电测井。早在五十年代末期,电磁波传播测井的研究工作就已经开始,七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斯仑贝谢公司已把这种测井方法投入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双频介电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谢然红  冯启宁 《测井技术》1997,21(4):250-253,261
以实验测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射频段岩石介电常数的频散现象和极化机理,分析了岩石介电常数与频率,含水饱和度,水矿化度,泥质含量等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双频介电测井解释方法,通过处理油田实际介电测井资料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钻电磁波测井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随钻电磁波测井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线圈系电磁波测井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加权余量法的矢量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地层环境对随钻电磁波测井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其中包括泥浆电阻率、侵入带、围岩和地层介电常数的影响。计算表明:衰减电阻率受泥浆电阻率的影响比相移电阻率小;在侵入深度较浅时,视电阻率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在侵入深度较深时反映侵入带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影响与测量仪器的频率和地层电阻率有关,当介电常数增大时,两接收器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比也随之增大;围岩的影响主要与地层电阻率和围岩电阻率对比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当地层水矿化度未知时,难以利用电阻率区分流体性质。介电测井仪器可以测量地层的介电常数,利用含不同流体的地层介电常数之间的差异可以较好地区分地层的含流体性质。基于介电实验以及介电频散分析,建立与ADT阵列介电测井仪器测量频率匹配的2种饱和度解释模型——仿Archie公式和体积模型,应用于近平衡钻井的A井ADT测井资料处理,通过与岩心实验测量及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对等处理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所建立饱和度模型及实验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赵淑芳 《石油学报》1982,3(Z1):63-72
本文通过对高频场中岩石介电常数和各种影响因素关系的实验研究,基本搞清了岩石介电常数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对高频场中岩石的介电特性有了一定认识。从而为相位介电测井资料解释、仪器设计以及高频电磁波测井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进入注水采油阶段 ,注入水侵入储集层 ,造成电导率异常 ,给测井解释带来困难。目前 ,采用电磁波测井仪器测量相位差和幅度比 ,利用近似公式将其转换为视电导率和视介电常数 ,再通过图版校正 ,即可得出地层的真电导率和真介电常数 ,使得定量解释的精度得到提高。然而这种图版校正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对于薄层 ,由于井眼、围岩及侵入影响的紧密耦合性 ,使得逐次图版校正方法失去作用 ,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 ,基于电磁场Maxwell方程的反演方法成为当前电法测井研究的焦点。文中正演采用数值模式匹配方法 ,利用47MHz电磁波测井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曲线 ,给出了反演地层真电导率及介电常数的一种快速迭代反演方法。通过对一个 8层模型的无噪声和有噪声数据的反演考查 ,以及通过实际井的反演结果验证 ,其反演结果与模型的响应曲线及实际曲线均吻合较好 ,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克服井眼、注入水侵入和邻层的影响 ,所测得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接近地层的真实性。该方法精度高 ,应用方便 ,处理油田实际资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多频电磁波测井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用于实验目的的多频电磁波测井系统。该系统井下探头为单发双收型,数据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天线采用具有一定带宽的柱型偶极子天线,地面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天线的频率范围大约在40~100MHz。测得的幅度比和相位差用转换图版转换成直接反映地层物理性质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介电常数主要取决于信号的相位差,而电导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幅度比。介电常数的灵敏度范围比较宽,而电导率小于0.001S/m时电导率的测量变得不敏感。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给出各种情况下油水界面时的多频电磁波测井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在地层水不导电的情况下,介电常数也可用来区分含油层和含水层。给出该系统在试验井中的实测结果,井和井下电视的图像取得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响应原理及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不同地层模型仪器响应,分析了随钻电阻率测井中仪器精度、井眼、井斜与层厚、各向异性、介电常数以及泥浆侵入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对于目前数据处理和解释中地层模型不够准确、应用软件都无法同时处理各种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资料的反演几乎不可能、对地层...  相似文献   

13.
谢关宝 《测井技术》2011,35(3):234-237
高频感应测井能提供不同频率和不同探测深度测井曲线,对其进行反演可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冲洗带地层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侵入半径等参数.研究高频感应测井资料反演算法,可有效发掘高频感应测井资料应用潜力.采用非线性迭代技术实现高频感应测井的反演.预先假定初始模型,反复修正地层模型,使反演曲线不断逼近实测视电阻率曲线;当达到一...  相似文献   

14.
新型阵列介电测井ADT测井工具是在单频电磁波传播测井EPT仪器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级补偿推靠极板设计和多频交叉偶极子测量模式,有效地消除了井眼、泥饼等环境因素影响,通过在中国南海某油田的应用案例分析,指出了此工具在识别地层稠油、薄层,计算残余油饱和度、含水体积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ʶ����������IJ⾮�·����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地质情况复杂,油气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在多套层系发现了凝析油气藏;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能够有效地识别并确定油气层和水层的界限,但却无法区分气层还是油层,以及如何准确划分油、气界面。电缆重复地层测试测井通过测量地层压力,建立压力—深度剖面,根据其压力梯度变化估算出地层流体性质,划分油、气水界面;中子、密度测井测量的地层含氢指数与地层介质的电子密度指数由于氢元素的存在而体现了很好的相关性,利用该相关性质可以确定地层液体含量(孔隙度),识别流体类型;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提供了当今测量地层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最好方法,通过对全波的处理,可以提取大量的岩石机械特性,由于气层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来直观识别油气层,划分油、气界面。通过对以上测井方法基本理论的阐述,并在实例中应用新方法解决了常规测井资料无法解决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新技术、新思路,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能够有效识别凝析气层,准确划分油气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