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凤霞 《山西建筑》2005,31(23):39-40
通过对长春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的分析,研究了各种因素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的,以便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使城市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以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及调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本文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回顾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轨迹,划分六个发展阶段,认为因子促生-支撑、产业催化-带动以及政府调控-引导是驱动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育城市南部"副中心"、强化城市地域功能结构调整、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轴向扩展以及构建城市空间优化的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地铁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城市主导的公共交通方式,地铁的发展将会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武汉地铁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建设用地两方面具体分析武汉地铁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分析得出,在地铁引导下,武汉市主城区内部各类型功能空间发生多样交互,城市空间结构从相对独立向多核网络式形态发展;随着地铁从主城区向外部新城延伸,主城区外部的建设用地以地铁线为轴线呈放射式向外拓展,新城组团以地铁站为核心呈卫星状分布于主城区周围。武汉市应以地铁建设为先导,构建以地铁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网络,引导城市内部功能优化布局和城市外部空间集约拓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运行及各城市要素的碳排放量有一定的锁定效应.本文从功能空间错位、空间尺度化差异以及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高碳化的问题特征和症结所在,提出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低碳路径和空间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工业园、无锡新区和常州新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区空间拓展及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特征,并进而讨论城市空间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凡  段德罡 《小城镇建设》2014,(2):52-56,61
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城为例,基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和空间结构迅速变化两个方面,针对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①对其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引导控制作用,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进行了问题阐述和反思,提出城市规划引导下的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必须考虑在内部填充的基础上遵循城市的增长规律而进行的向外有序扩张的观点。保证小城镇空间拓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动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达成城镇发展与区域生态的协调,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城镇建设用地的优化调整,同时为后续城市空间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1998-20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1998-2011年间是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最剧烈、最典型时段。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及产业转型,西安在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初期的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式拓展转变为新区建设为主的拓展方式,是我国内陆地区大城市发展的典型。本文通过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和边界拓展过程的研究,梳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特征、分析其影响要素,进而探索近年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特征,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昕 《规划师》2008,24(11):71-76
传统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昆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一核、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京市中心城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大量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被侵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北京市中心城1992和2016年的遥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其用地转换以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运用In 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心城生境的影响,获取北京中心城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992—2016年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用地绝大多数转变为建设用地,除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绿色空间用地均有所减少;中心城高度生境和中度生境面积均缩小,一般生境面积显著增加,到2016年轻度退化生境占总面积的80.5%。在"留白增绿"的政策背景下,生境评价的结果为北京中心城绿色空间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我国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与国际比较偏大 ,而开发区的地均效益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规模偏大、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区空间扩张中存在的非产业因素的促动 ,形成了其土地利用中独特的以土地闲置为特征的“光圈”效应和“蜂窝”效应。从城市开发区规模与效益的不同特点出发 ,立足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经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开发区规模的建议性标准 ,从我国城市设立开发区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一个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作为对国土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支撑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合理对接,并对市县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的细化进行探讨。提出,"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预判,"三区三线"需要结合地区的整体战略进行因地制宜的多视角研究,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双评价"预判需要与现行管控边界、发展实际进行校核,应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只增不减"、"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城镇开发边界集约利用"等基本原则,最终明确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建议国土空间以"三区一网络"全域全覆盖的功能分区、以"三线一附加"的细化"三线"刚性控制线体系来实现统筹管控,构建覆盖全域、上下传导的空间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2019,(6):20-26
基于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增长这一前提,借助相关案例研究中政府采取的空间发展策略,阐述这些行为对城市空间产生的效应,认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并由此诱发城市的低效扩张,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通勤圈的通勤强度空间分布、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布局与运行特征之间的关联及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通勤圈空间分布呈以"通勤中心"为核心、相对集聚的"多中心"结构;通勤圈的内部结构呈圈层式扩张,且"飞地"和跨区通勤现象明显;随着通勤圈空间范围扩大,职住偏离指数、主要土地使用要素指标与交通环境要素指标均随之降低;通勤圈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其内部用地构成、用地混合度及通勤走廊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送速度和效率;交通方式系统供给与基于通勤圈的3类通勤出行需求的"错位"布局降低了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运行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准确识别通勤圈空间分布与内在结构为基础,优先完善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系统组织、适度拓展中心城区跨通勤圈客流通道以逐步扩大通勤圈服务范围、审慎发展快速路系统的面向大城市空间运行绩效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冯黎  陈明坤  白宇  周里云 《风景园林》2022,29(3):117-123
科学合理的城市森林空间规划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核心.以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聚焦现状城市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及各类用地交叉重叠等现实问题.基于MSPA方法提取城市森林空间要素,构建森林源地、森林节点及森林廊道有机组合的网络化森林空间布局.并进一步探索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空间落地方法,创新提出保护...  相似文献   

18.
王洪顺 《城市规划》2004,28(9):77-80
从空间供给、开发区建设、人民生活提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分析了新一轮长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动因,进而提出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性规划思想,并从统筹区域、拓展空间、协调发展等方面架构了新一轮长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