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眼镜制造企业几乎都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阻力,经营成本逐年攀升。尤其在深圳地区,由于今年5月广东省再次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深圳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4.5元/小时,这个数字在全国来看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纺织指导》2006,(7):117-120
背景: 央行5月25日公布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职工平均工资上涨14%,以东部地区的平均涨幅最高。在中国的东部,平均年工资达2.24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中部地区工资的1.5倍。 继深圳、广州今年预备再次调高最低工资后,北京、上海也正在研究今年再次上调最低工资;其他大部分省市按照国家每两年至少调高最低工资一次的要求,今年也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3.
继山东、吉林、广东等多个省份之后。浙江日前也上调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正发愁用工成本上涨的浙江中小企业,这个政策背后的象征意义更显关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副厅长袁中伟告诉笔者,要让市场来说话!“企业必须要适应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事实,通过自身转型升级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江苏纺织》2004,(1):22-23
业界人士认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引发了棉纺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存活下来的企业竞争力会有所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将更适应市场需求。2003年新棉开秤以来,国内棉价不降反而大幅上涨,标准棉价高达18500元/吨,比前年同期上涨一倍左右,这给棉纺织企业的经营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国内棉花资源偏紧,棉商惜售,棉纺企业采购困难。其次是高额成本难以消化。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大多数棉纺厂的万锭用工数为120人,超过200人的也不少,原材料成本变大、劳动力成本又高,而多数国企和中小型棉纺…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北京、天津、深圳、西藏、湖南、海南6个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普遍超过10%。而在去年,包括北京、陕西、上海、广东等在内的23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大部分调整幅度超过10%,部分省市调整幅度甚至高达20%以上。工资上涨的加速影响了服装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业务计划,企业将不得不调整战略。自1990年代起,为了寻求低工资劳动力,一些外资服装企业开始在中国大陆建立生产基地。随着最低工资的不断上涨,企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衣》2014,(6):57-57
近年来,由于跨国服装企业的主要加工生产地-中国和孟加拉国等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相形之下,非洲劳动力极为低廉,因此,跨国服装企业开始考虑将加工订单转至非洲。例如,在中国江苏,最低工资标准约为每月177美元,而在肯尼亚,最低工资标准约为每月105美元。  相似文献   

7.
《纺织指导》2008,(9):60-61
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在出货报价他时左右为难,既担心报价过高价格竞争优势殆尽,又提心报价跟不上成本涨幅而导致亏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余勇 《中国纤检》2010,(22):68-69
“麻纺织企业现在成本压力比较大,除原材料涨价外,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成为一大问题。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麻纺行业对工人的需求非常大,‘用工荒’的出现,为了招到人,并留住人,我们的企业不得不提高薪水和福利,这给企业增加了大量负担。”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在接受《中国纤检》杂志专访时强调,当前麻纺织企业”调结构”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也很重。  相似文献   

9.
7月1日,深圳率先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810元,而全国普遍提高最低标准也是大势所趋。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转变应该是玩具产业壮大发展的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软包装行业的准入门槛日益提高,这与我国国家各级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加入市场竞争、软包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收入与其生活成本水平的提高相关,软包装企业面临多重压力。同时,软包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已经由季节性转变为经常性,常态化的"用工荒"对于各地软包装企业已经司空见惯,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软包装行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1.
陆梅 《江苏纺织》2006,(10A):52-53
服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能源价格的高涨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荷。如何降低成本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成了当今社会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两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成为广东众多眼镜生产企业心中一道难以抚平的创痕。员工工资和眼镜所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出厂价不能相应提升的情况下,许多眼镜工厂不得不选择关门。的确,成本的上升趋势很难逆转,而且已经逼近很多企业盈亏的临界点。以简单的普通员工工资为例,随着广东省各市接连全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两年前五六百元的最低月薪现在已上升到1000元左右,而且还很难招到人。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辑部 《家具》2014,(4):I0002-I0002
<正>多年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具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价格优势,即由劳动力、资源及环保等因素决定的成本优势。目前,这种传统的成本优势正在不断衰减,而且难以持续。因而家具制造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根据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必须重构企业价值链,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正好为企业价值连的重构提供了有效抓手。以"两化融合"促进企业成本优势的重建。面对我国劳动力、资源与环保成本的持续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家具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重点对企业  相似文献   

14.
行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劳动力紧缺造成劳动力成本上涨。近两年来,因为国内各种原材料持续涨价、民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有资料显示+现在中国制鞋业的劳动力价格,已经达到每人每日4美元~5美元,比越南同行业的水平要高出一倍以上。甚至地处美国周边的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国家,劳工工资也比中国还要便宜。二是电力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固定成本上涨,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的紧缺,电力的供应不足已经给制革、制鞋企业带来很大不便,从而造成企业的成本上涨。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为了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多数鞋企采用自己发电的方式,据调查,严重停电阶段使得制鞋企业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提高15%~20%左右。三是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化工产品价格上扬,导致制革、制鞋材料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5.
在低增长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改革、创新”是核心。印刷业的兴盛期已过,近两年来已步人低增长期抑或是停滞期,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小环境的变化。新年过后印刷企业又面临一场人力成本上涨的困境,部分印刷企业员工最低工资已升至1600元/月,而印刷价格跌至低谷,成为印刷企业难以承受的压力。从笔者了解的印刷企业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亏损或无盈余。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步人缓慢回升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优势竞争力的显著特征,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收入有所作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辅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国家政策调整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印刷企业在价格战的尽头,控制成本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精益成本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核心地位,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法磊 《中国纤检》2012,(22):46-47
2012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持续低迷,数量增长乏力,增速大幅放缓。外贸不景气,对中国服装企业投资却热力不减;市场消费出现回暖,但通货膨胀带来的服装涨价或成为继续拉动内需的阻碍。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历来是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华投资建厂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服装企业对于劳动力成本更是比较敏感,一般企业会把劳动力成本控制在20%至30%之间。同时服装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无论在提供就业还是对  相似文献   

18.
暗潮涌动的2008年对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严峻的发展环境让本已微利的纺织企业无"利"可图,纺织出口企业更是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19.
王翔 《江苏纺织》2011,(6):3-5,11
"提高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在纺织业中的贡献率",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十一五"提出的要求。"提高两个贡献率"在"十一五"期间有力推动了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在"中国已经过了人口红利期",人力成本与原料成本及能源成本不断上涨,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高新科技型企业和品牌运营商转变,"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靓丽数据中,主要动力来自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创新的新产品和愈来愈成熟的品牌运作。  相似文献   

20.
<正>埃塞在世界纺织服装供应链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但其巨大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国内纺织服装加工环节向越南、柬埔寨等国部分转移后,遇到了当地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国内以林毅夫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的非洲大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后一站。非洲究竟有无潜力承接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为寻求答案,由高勇副会长带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今年4月组织了国内部分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代表共计14人赴埃塞俄比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