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俊 《四川建筑》2002,22(2):28-29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正处在一场巨大的变革之中。网络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新技术革命标志着一个与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有本质区别的新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时代的到来 ,为人类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 ,它也使人类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新问题———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加快了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由于历史、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原因 ,欧美国家以其相对领先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实力 ,形成了“欧洲文化中心论” ,并影…  相似文献   

3.
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历史的石器,它与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表现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如文学著作、历史遗存、民族习俗、社会现象、大地建设等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借请于文学的描述和文学的记载流传于后世者堪为主导,故文学作品的发生发展是与民族文化的形式相伴生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中国而论,文学作品,广义地讲,它是各种学深思想理念的表现;狭义地说,它是社会各阶层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述。春秋有诸子百家,后人按各家学说加以分类,分为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农、名、杂、小…  相似文献   

4.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建设规摸与建设速度来加快其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终于成为事实.面对今日上海2万多个工地,2千余幢高楼大厦,在众多的现代建筑中,新颖文化建筑尤为独领风骚,引人瞩目.因为它是城市品位的反映,是城市时空、人文背景的交响,也是建筑技术、艺术、环境综合创造的结晶.本人有幸主持设计“上海博物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以及“外滩风景带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文化、纪念性建筑项目.在这一项项极富挑战性,开拓性的设计创作和构思立意中,我们注…  相似文献   

5.
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从“地域性建筑”出发,分析了目前在建筑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筑创作的非建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世纪世界建筑进展的标志之一体现于建筑的“真实性”和“建筑性”遭到一系列破坏 心态悲剧常常表现于怀疑本体的哲学及方法的支撑力度。于是,我们制造各种经典人物经典理论,试图维持一种建筑创作的神话。 这个时代科学和建筑的进化往往在人们不及想象和预料的极短周期便将各种“经典人物”和“经典理论”纷纷淘汰。所谓永恒的“经典”已经成为空间文明高速公路上一个个过去的“路标”,而现代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无论我们如何怀旧、感叹、惋惜或茫然,总之,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一切都在重建的时代、也正在经历一个不断遭到破…  相似文献   

7.
杨敏芝 《时代建筑》1992,24(3):42-44
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海派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海派建筑的文化性格表现在重商竞争、开放意识、杂交优势和创新多变。上海不仅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独特而不同于国内其它城市,而且从经济文化角度看,近现代上海的发展为海派建筑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尽管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城市,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手工业、作坊等,但城市依靠乡村供应衣、食、住、行等生产资料,城市生产数量不多的产品,基本上用于城市自身的消费。中国传统城市的经济文化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是政治、军事上的城市领导乡村  相似文献   

8.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9.
谈建筑评论的创见性朱大明,郭远目前,建筑评论逐步得到重视,但与建筑创作不断繁荣和建筑实践多元复杂的局面不太适应。不少评论只是满足于做设计的讲解员或宣传员。评论中缺乏提出新的观点和创见性的论证,评论思维单调,评论的角度和尺度大都是既定的,人云亦云,诸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今社会上纪念性建筑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对纪念性建筑的主题与立意作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以今后的设计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前言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经济要素,以及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的文化环境成为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地出现了“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现象,地区性的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文化趋同,旧的城市建筑个性特色正在丧失,新的城市风貌“千人一面”,更谈不上本土文化。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则一方面表现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开放性格”,追求特有的“精神解放”及多元化的城市环境,而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性格对集体生命产生一种潜在的变革,造成模仿多于创作,拼凑多于构思。在我国,除长城、故宫、西安城墙、平遥古城等少数古城遗迹仍然是中华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的标志和骄傲外,难以计数的高层建筑和众多住宅小区,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文化气息,模糊了地域和民族界限的趋同式的建筑文化,已充斥全国的大小城市。……  相似文献   

12.
冲击与融合——中日建筑文化发展历程之对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中日建筑文化发展历程之对照,分析中日建筑的差异,阐明建立一种观念背景以及与之对应的参照系的必要性。建筑创作和环境营造在这一参照系中得以展示,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在我们具有优秀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国度里,建筑师们的设计思想正在受到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的建筑文化怎么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发展的演绎规律对建筑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现代建筑文化的三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朱大明 《建筑》2001,(5):40-42
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 ,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 ,它将建筑理论与创作设计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各界公众密切地联系、沟通 ,并通过对建筑文化实践活动的记载、描述、总结、归纳、阐释、论证和评价 ,以及评论者主体创见性的表达 ,以促进建筑师对创作设计的反思 ,启迪建筑师的创作智慧 ,激发学术争鸣、引导公众对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理解和鉴赏 ,反映社会需求和公众意愿 ,提高社会公众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建筑创作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要真正发挥建筑评论的积极作用 ,就应广泛开展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双重功能需求的两个转移”、“建筑创作中的三种基本动向”和“当前必须澄清的四点认识”等三个创作方面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探讨,实例分析和综合归纳,阐明了当代建筑形态的嬗变与转化。市场经济大潮中建筑创作的发展动态,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焱 《华中建筑》1993,11(2):14-15,19
如何基于国情走中国建筑文化的创造之路,作者建议应抽象继承、迁想妙得;意象引进、得意忘形;自由创作、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代日本建筑之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当代日本建筑成功之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在我们今天的建筑创作中能更好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文章简单地回顾了当代日本建筑起步、探索和发展和历程,分析了在各个时期、背景和经济条件下,日本新才建筑师的成功作品,得出了日本建筑这所以在当今世界范围举足轻重的根源,即日本文化特质-禅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出来的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能力,也就是当代日本建筑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杨廷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名的建筑教育家。我受何镜堂院长之托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怀着对杨老崇敬应邀到南京参加“杨廷宝教授百年诞辰感到十分荣幸。杨廷宝先生学贯中西,通达古今,学识,很高的艺术修养,作风认真、细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受到同辈及晚辈泛赞誉和尊重。杨廷宝先生、刘敦桢先先生这几位建筑界先贤,学识渊博,学风德高尚,为一代宗师,对建筑界产生了响。今日东南大学建筑系有良好的学风济,硕果累累,正说明杨廷宝先生等先文章,言传身教,影响深远。杨廷宝先生的诸多成就,对中国建建筑教育的贡献,其个人品格…  相似文献   

20.
羊恂 《四川建筑》2003,23(2):29-30
从分析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入手,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的象征性表现的不同类型和手法,试图从中深入理解建筑创作的本质,以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