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哲学的方向看“高等教育大众化”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适龄人口比例逐步向15%靠近,一些研究者欣喜地看到:高等教育快要大众化了。然而我们是否相过,西方学者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和发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着怎样的关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自身是个什么样子,大众进入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高等学校的知识、课程、师生关系还是原封不动吗?最后我们有没有建立起大学基本制度、规则、观念方面的传统?这些传统尚没有建立起来的话,谈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不是有点滑稽?本文无力回答这些扑面而来的问题,只是从目前高等学校知识、课程、师生关系等方面新出现的一些迹象看,大众进入高等教育地高等学校长期养成的惰性可能有一些冲击,这只是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情况后,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应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改变“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改变“选择工作岗位”的观念,树立“创造工作岗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重点之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的重点,归纳得出此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重点皆放在非正规普通大学的层次类型上,并认为这一现象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很有借鉴意义,我国当前大众化发展的重心应该适当下移,应该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走民营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韩愈(公元768-公元824)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尤其《师说》中的教师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韩愈《师说》中“传道”思想的文化分析,探究大学教师在我国当代社会文化转型、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信息化时代所应肩负的文化建构使命。  相似文献   

5.
仰恩大学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北郊风景秀丽的马甲镇。它是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于1987年独资创建的。是我国目前私立大学中唯一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校园占地面积400余亩。仰恩大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和知识分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大学的变化必然引起知识分子的变化。大学从中世纪的学者的社团组织,发展成现代社会的大型而复杂的科层组织,在这种科层化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发生诸多转化: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通才型到专家型,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精英型到大众型,从批判到认同,从"为知识而知识"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该教什么即大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涉及价值判断的复杂问题,适应于精英教育的选择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化时代的大学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各种价值冲突是各种利益的反映,各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的现实基础,只有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在大学教学内容选择中兼顾和协调各种价值。  相似文献   

8.
企业大学往往和优秀、先进及创新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企业大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水平密不可分。我国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但很多都是有名无实,内涵和原来的培训部或者培训中心没有什么差异。究其原因,很多企业还不具备建立企业大学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转型期的质量观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型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及其评价取向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三个主要历史时期的主流质量观念的剖析与对比,以及对精英质量与大众质量关系之辨析,提出高等教育转型期质量评价的大众化取向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发展,许多高等学校相继成立了出版社,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出版事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更一步办好大学出版社,必须研究和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办社过程中出版社与诸多方面的关系问题,使大学出版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挥最大的办社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繁荣我国出版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WTO的一般义务、纪律和我国在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具体承诺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认为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是利弊并存。因此应对入世挑战,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健康、快速和有序发展是我国政府和国内一流高校的共同责任: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导与协调者的作用,而高校则是应对挑战重任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而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方略来加以应对与解决。其中,关键障碍有三: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经费使用不当;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的缺失和迷惘,大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远非一流。应对的基本方略应为:加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理念和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形成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学理念和制度模式;不遗余力地根除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实质性推进素质教育,使培养一流学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相互更加开放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双轨制”政策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的合理性政策性结论,其完整执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在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并使国家受益。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高等学校合并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合并行为与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的关系,特别是如何看待发生在同一所有者主体的高校之间(主要指公立高校之间)的“高校合并”行为。首先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高校合并与高等教育产权流动之间的深层矛盾,并指出这些矛盾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高等教育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最后尝试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合并的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这个名称被习惯地使用,不同场合的用法有着不同的意思,中国有着三,六,九等的大学,大学这个词也就有着若干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但是却少有人的大学正名:中国大学确切的所指是什么?将“大学”名称给予一所学校时,有没有确切的标准?高等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大学”名称是什么意思,作为具体的办学责任主体要办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国内一些老牌的大学在他们成名前后的一段时间不断地为自己正名,从而名正言顺地办学,办学的种种做法显得师出有名:逻辑上应该这么做的。为大学正名,期待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来自各个方面的思想的汇聚。为大学正名,是大学管理,教学,研究的开端和方向。所以,蔡元培先生在为北京大学正名的基础之上,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选聘教师的标准是“积学而热心”。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把握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渐形成,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以政府与大学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为研究线索,发现并提出自大学产生以来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四种关系形态:无共同利益期、国家利益主导期、大学利益主导期以及利益共生期。文中最后还对如何认识和理解当今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枯竭的归因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心理枯竭问题。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社会和学校应当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期的心理枯竭归因,并提出了自我调适与外部调适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试论规范理论和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规范理论与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相联系,指出:高校内部管理人员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对学校各层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高教客观规律并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作出评价、权衡利弊,形成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联系高校的特点,前两者强调校级领导者应着眼于宏观调控,后者则强调高校管理的权力重心应下移,使高校内部群体能够变他律为自律,自觉自愿地履行义务,自主行使权利,实现对高校的自主管理,进而有利于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风靡,深刻改变世界各国的公共决策,也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提升,但是,其背后的市场逻辑却导致大学育人出现体系失衡、主体性遮蔽、想象力被抑和公平受损等问题。大学与市场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迎合,高等教育要为市场提供人力,也要为国家培育公民、为学术培养人才、为个人提升内涵,不可偏废其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竞争加剧、创新不足、人口老化等问题接踵而至,大学必须致力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育人要在主体意识、内涵发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好价值坚守,要从理念、结构、方式和内容等要素出发进行系统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