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贻贝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贻贝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的生化变化。采用真空包装活紫贻贝并置于4℃保藏,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腺苷三磷酸(ATP)及乳酸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法可使紫贻贝保活9d,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略有降低,氨基酸的变化不明显,ATP变化呈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乳酸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开发鲫鱼的无水保活运输技术。方法在(1±0.5)℃低温无水条件下,对鲫鱼的存活率,O2和CO2含量,肌肉指标中的质构,p H,肌糖原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液指标进行监测,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鲫鱼在低温1.5℃纯氧状态下可保活24 h,在20℃水中可完全复苏,存活率为100%;O2消耗和CO2产生速率升高;肌肉咀嚼性值、弹性值、p H、总蛋白含量、肌糖原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总蛋白和肌糖原含量外,其余肌肉指标在复苏12 h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ALT、LDH和GLU含量,随保活时间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T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水保活对鲫鱼肉品质无影响,为鲫鱼的日常运输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低温无水保活对虾夷扇贝肌肉质构和肝脏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保活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存活率,研究了无水保活前、保活过程中(24、48、72、96 h)和复水后(4、8 h)虾夷扇贝的肌肉质构特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糖原(Glc)质量比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草转氨酶(G...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无水保活时间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无水保活的最佳工艺,及不同无水保活时间下的存活率。分析了保活前、保活(5、7、9、11 h)和复苏24 h后3种状态中血液生化和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无水保活鮰鱼的最佳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为500~550 mg/L,保活温度为4~8℃和麻醉液温度6℃;休眠的鮰鱼在6℃培养箱保活5、7、9、11和13 h,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9%、45%和20%;低温保活过程中水分和持水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肌肉中p H、蛋白质以及粗脂肪低于对照组,而肌糖原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尿素氮(BUN)、肌酐(Cr)、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逐渐增高,其中GOT和BUN的活性与保活时间是最相关的。当保活时间达到9 h时,GOT从18.48μmol/L增加到25.09μmol/L:BUN从13.18 mmol/L增加到16.44 mmol/L。在复苏组中,保活9 h的鮰鱼血清中生化指标Cr、BUN和GOT的活性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而保活11h的鮰鱼复苏后Cr、BUN和GO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分别高出对照组52.41%、25.48%和48.24%。结论:二氧化碳休眠保活鮰鱼的最佳保活时间为9h,保活时间延长,代谢缓慢,毒素无法排出体外,会对肾脏、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碳无水保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进行饥饿无水保活实验,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糖原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方式保活的缢蛏,其糖原消耗量少,营养成分消耗小,在冰藏区0℃时缢蛏保活时间最长能达到14d。在低温充氧方式保活缢蛏时,糖原消耗量最小,保活效果最好,为实际生产运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缢蛏保活过程中糖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贮藏条件下进行饥饿无水保活实验,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糖原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方式保活的缢蛏,其糖原消耗量少,营养成分消耗小,在冰藏区0℃时缢蛏保活时间最长能达到14d。在低温充氧方式保活缢蛏时,糖原消耗量最小,保活效果最好,为实际生产运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 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29%,可以反映样本的总体特性;与鲜样相比,保活后鱼肉的鲜味值和浓厚味值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冰温保活对缢蛏品质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以保活期终点鉴定得到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缢蛏初始菌相中,优势菌为弓形杆菌(Arcobacter?spp.)、拟杆菌科未分类属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6.2%、8.4%和7.2%。保活期终点时,假单胞菌数目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腐败菌,所占比例为26.2%。次优势菌为弧菌科未分类属、嗜冷单胞菌(Psychromonas spp.)、弓形杆菌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7.8%、14.4%、13.0%和11.8%。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有效拟合低温(-1.5~15.0℃)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所得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温度与延滞时间λ的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和0.970,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Gompertz模型可对-1.5~15.0℃温度范围内假单胞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单环刺螠运输成本,减少单环刺螠营养损失。方法:采用壳聚糖对单环刺螠进行前处理,测定无水保活前、后及复水后3种状态下单环刺螠的主要营养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壳聚糖保活单环刺螠的较适质量浓度为3 g/L,经壳聚糖前处理后,无水保活64 h后存活率为67%,壳聚糖处理后的试验组其存活率、肌糖原、持水力、水分、乳酸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未复水相比,复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蛋白质、乳酸、脂肪、水分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壳聚糖处理提高了无水保活单环刺螠的存活率及品质。  相似文献   

10.
乙醚麻醉法无水保活淡水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恒  朱巍  李东  时号 《食品科技》2007,(12):202-205
采用乙醚麻醉法,考察乙醚浓度对活鱼无水存活时间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血中乙醚残留。结果表明,乙醚麻醉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活鱼存活率。在室温(20±2)℃条件下,乙醚的最适浓度为4.0g/L。乙醚浓度相同而鱼体大小不同时,其麻醉效果相似。乙醚的平均回收率为93.33%,具有良好的回收性。鱼血中乙醚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适乙醚浓度麻醉4h后,鱼血中乙醚浓度从0.169g/L降至0.058g/L,远低于食品安全卫生标准(<0.5g/L)。乙醚不会在鱼体内长时间积累滞留,对鱼、人体不会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1.
张辉  李丽娜  刘红英 《食品科学》2012,33(14):286-289
缢蛏肉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进行冷藏(0~2℃)试验,观察其感官指标的变化,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挥发性盐基氮(TVBN)、Ca2+-ATPase值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冷藏过程中,螠蛏肉使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几种复合生物保鲜剂配方中C组(溶菌酶0.05%、Nisin 0.02%、甘氨酸7%、山梨酸钾0.07%等)保鲜效果最好,可以较长的延长缢蛏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群缢蛏氨基酸及脂肪酸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叶  苏秀榕  孙蓓  贺一君 《食品科学》2006,27(12):675-678
本文对浙江沿海不同种群缢蛏进行了氨基酸及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缢蛏富含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不同种群缢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各种群呈味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达到50%;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未呈现出一致的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SUFA)以奉化养殖种群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长街养殖种群最高;(EPA+DHA)含量以乐清养殖缢蛏最高;(亚油酸+亚麻酸)以长街野生种群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缢蛏多糖(Sinonovacula constricta polysaccharides,SCP)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缢蛏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红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缢蛏多糖进行光谱分析和单糖组成分析,初步研究了缢蛏多糖的结构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提取缢蛏多...  相似文献   

14.
鲜活缢蛏肉质细菌菌群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宁海县的鲜活缢蛏肉质进行了细菌菌群分析,从肉质中共分离到53株需氧性细菌,革兰氏阴性菌52株,占98.1%,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27株,占50.9%,其次是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5株、黄杆菌属(Flavobocterium)4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株,此外还有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1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株、噬胞菌属(Cytophaga)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uus)1株,另有9株细菌在传代中失去了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本实验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缢蛏进行酶解制备多肽,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鲜缢蛏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 H7、酶添加量1200 U/g、料液比(m∶v)为1∶2.5、温度40℃、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多肽含量为(79.2±0.7)mg/g。   相似文献   

17.
冉云  张思嘉  陈蓉  冉照收  徐继林  廖凯 《食品科学》2019,40(10):206-213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海水中暂养0、8、24 h后的缢蛏风味物质随暂养时间的变化情况。从缢蛏肌肉、消化腺、整体不同部分共检测到风味物质128 种,包括醛类(33 种)、酮类(12 种)、醇类(10 种)、芳香类(17 种)、烃类(16 种)、酯类(22 种)、呋喃类(5 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3 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暂养净化对缢蛏肌肉的风味改变不大,缢蛏整体的风味变化主要是由消化腺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引起。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说明暂养8 h的缢蛏整体在保留原有独特风味的同时,由于不良气味强度下降使得缢蛏更加适口;通过短时间暂养缢蛏消化腺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下降明显,但暂养时间过长时,许多成分的含量又呈现回升趋势。因此暂养的最佳时间为8 h,可使缢蛏在保留其特有风味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腥味、泥土味等不良气味,使感官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体外模拟消化系统探究胃肠模拟消化对缢蛏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新鲜缢蛏为原料,向体外模拟消化系统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模拟在胃液和肠液下的胃消化、十二指肠消化和小肠消化过程,研究缢蛏在消化过程中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清除率、还原力、水解度、游离氨基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整个胃肠消化阶段,加酶组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均高于对照组。肠消化产物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能力及水解度均高于胃消化产物,并且肠消化产物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具有抗氧化特征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胃消化产物(P<0.05)。在十二指肠消化阶段,·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值达到最高。结论 体外模拟消化处理能够提高缢蛏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十二指肠消化阶段产物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利用螠蛏共附生菌110,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检测,进而以对4种细菌指示菌的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四因素五水平L25(54)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螠蛏共附生菌110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葡萄糖为4%,蛋白胨为2%,初始p H7.0的培养基中,35℃培养120h时抑菌活性最佳,且在此条件的菌株发酵液对11种真菌指示菌均有一定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毛霉菌、辣椒青枯、石榴黑腐100%,棉花枯萎、串珠镰刀菌98.8%,番茄早疫97.6%,苹果粉红88.3%,瓜类枯萎87.1%,雪霉叶枯31%,番茄灰霉8.7%,禾谷镰刀菌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