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在幼儿园这个特殊场域中,教育惩罚是指在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违规行为施以不愉悦的情绪体验,使之矫正并内化为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惩罚应该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针对现实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师不敢罚、过度罚、不会罚等困境,幼儿园教师可遵循达成惩罚共识、避免滥用惩罚、运用自然后果、回归逻辑后果等策略来提升教育惩罚的有效性,以实现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3):148-149
"刑事一体化"语境下,国家刑事制度建设是一个合理分配程序与实体功能的系统工程。惩罚不仅是实体法的考量范畴,也从刑事程序诞生之初起便与程序密不可分。轻罪案件中,程序的惩罚功能体现非常明显。即便"程序即是惩罚"的提法过于绝对,程序的惩罚功能也应得到应有的关注。肯定刑事程序惩罚功能合理性的同时,也要防止程序对实体的僭越。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其一,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实践面相;其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启示;其三,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理性出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大家需要和平、安定的生活,学校也需要正常的秩序,想要得到这些必须使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成年人和学生的言行。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和教师从小就该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做错事,如果做了就会受到惩罚。当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实行的惩罚必须要有一个度,绝对不允许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学生,不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适当的教育惩罚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正>谈到教育中的惩戒,就不得不提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是前习俗水平。它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它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人,以惩罚和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暴力作为大众传媒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当将其和"儿童"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放一起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动画暴力。本文围绕动画暴力,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分析,主要从实施暴力的主体、性质、原因,暴力结果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展开,探讨动画暴力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收看动画片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学前儿童免受动画暴力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2)
文章以新行为主义中的强化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儿童行为以及现今幼儿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教育者如何正确利用正强化、负强化以及惩罚、消退等方式对儿童行为进行塑造及纠正。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反思理论、科学运用、及时强化、促成内化、慎用惩罚、注重差异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在当下学校教育中,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存在面临尴尬的局面,教师们开始惧怕运用教育惩罚。进而造成教育惩罚在教育生活的场域中面临缺失的问题。本文以"教育惩罚的缺失"为线索,讨论教育惩罚为何在学校中缺失的问题,同时对教育惩罚缺失的归因进行了分析,继而讨论教育惩罚回归的必要性,最后对教育惩罚回归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0)
一谈起"惩罚"二字,教师大都谈"惩"色变,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孰不知教育应当是赏识、激励、惩罚并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别样的惩罚     
《Planning》2014,(16)
<正>适当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可以促使学生改正错误,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惩罚这一手段,但必须要把握好度,千万不可伤了学生的自尊。下面我就谈谈关于惩罚学生的策略: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面对那些"软硬不吃、屡屡犯错"的同学。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经常触犯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在学习方面得过且过。在我所带的班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上学迟到、不写作业是经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7)
毕加索说过:"每一名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世界的流露。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美术是儿童的第二语言,是儿童用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美术表现的是纯真童心,体现的是艺术创造中最本真的灵魂。儿童的脸是可爱的,儿童的心应该是快乐的,然而笔者常看到童心被压抑和漠视,孩子的童心在呼唤。社会急切期待一种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出现。教育者要使儿童的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