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兴趣不高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习作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其增强写作的信心,而通过有效激励策略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和培养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其习作水平。基于此,展开了关于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激励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要想让孩子在习作时有话可说,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作文课更有实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尤其重要。新课标上也说:"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重点。"有了这个目标导向,我开始思索各种方法、手段促进习作教学。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兴趣引路,激发写作愿望。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小学五年级是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学生在写作教育中,往往面临着缺乏写作兴趣、表达不真实等问题。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兴趣、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引导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并且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培养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指导,采取正确的途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会对写作越来越失去兴趣和信心,最终将不利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借助其他的学科来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理念,让习作水平不仅仅依靠语文课堂得到提升。针对小学科学课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7)
<正>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由且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纵观当今习作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感到习作难、难习作,教师感到习作难教、难改,许多习作课出现了学生枯燥无味的模仿甚至是抄袭,学生习作变得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学生的习作思维被严重束缚,共性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摒弃"共性化作文",创造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正>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由且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现实教学中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怕写、不愿写,教师感到作文难教、难改,许多习作课出现了学生枯燥无味的模仿甚至是抄袭,学生习作变得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学生的习作思维被严重束缚,共性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摒弃"共性化作文",创造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太空翱翔?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小学阶段,写作是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内容,也是部分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习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由想写、会写到乐写。运用作文游戏、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
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能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留意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实地调查写心得,培养习作能力;借助多媒体,培养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9)
习作指导是习作教学的核心,可为作后的批改和讲评寞定基础。那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呢?可从激发习作兴趣、搜集习作材料、理清文章思路、解决语言困难和提供写作示例这五方面入手,使学生的的写作过程由被动的消极应付变为主动的积极应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6)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巧用教材,进行作文指导""借鉴模仿,掌握写作技巧""面批作文,学会修改习作"五方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