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审题不清导致答题失误是小学生常犯的错误,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尤为明显,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要求细心和耐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所以审题能力极为重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日后学习大有好处。学生更加细心,降低低级错误的发生频率,老师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教授新知识,扩展课堂内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正确解题,其中的一方面就需要学生学会审题,懂得审题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好课,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审题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主要对其有效性和有效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3)
众所周知,学生在考试中审题环节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审题出现问题,将影响到答案的正确性。由于中考对于数学这门科目的考查不会单纯地考查直观性的东西,而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有效分析,结合平时学习的知识,才能够分析出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讲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能力,对于有效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46)
<正>"审题立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能力。所谓"审题立意",即在写作前审准题目,确定中心思想,以便于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为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审题立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本文就以命题作文为例,谈一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教学的策略。一、教学背景分析从教材编排看,"审题立意"训练安排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是"审题"第一次作为写作训练的项目出现,但跟"立意"相关的作文专项训练很多,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7)
<正>结合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痛,认为新材料作文写作难度大,无法明确写作主题,导致写作跑题、偏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注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提炼作文的中心思想,避免跑题、偏题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41)
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在作文的审题教学方面要加强重视,这是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从理论层面就初中语文作文审题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策略的实施详细探究,希冀能从理论层面对实际教学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
当下,社会对学校课堂的要求更加强调教学氛围的生动性发展。这种转化就要求相应的学校教育也要从传统的思维中寻求改革与创新,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来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数学作为锻炼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就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要尤为强调其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开发。本文以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为出发点,重点探究其趣味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51)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听讲、习题练习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但目前一些小学生在习题练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一些易错题不能正确进行审题和解答,反复出现错误,影响整体学习进度和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能够先分析易错题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易错题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制订有效的解决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技巧,消除易错题,提高学习能力。就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审题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数学是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数学学习能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基础,学习数学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数学学习对学生审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审题能力越强、审题技巧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师开展教学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2)
语文是高中阶段教学基础学科,也是教学重点所在,语文学科知识点琐碎繁多,对学生而言在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具有一定难度。作文是语文教学关键组成部分,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到60分,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这部分分数,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