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4)
在生命的教育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都应该教导学生先从认识自己出发。对儿童"自我"的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等。本文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角,以生命教育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背景,论述在"自我"教育下,儿童在感受、感动、感恩中,体验生命、关怀生命、服务生命这一由"感"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2)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师主宰者、主导者,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激励者。而无为教育非常有利于师生间的融洽和亲和,有助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最优化的环境中主动投入到自我矛盾的斗争中,在自我的感悟中得以提高。"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人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得到了普遍提升。审美教育内容也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在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选择上,舞蹈教育对促进审美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使学生提升审美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中职舞蹈教育应当牢牢把握住这种审美教育方法,坚定不移的进行审美情趣的教育,在具体的措施上坚持"趣"、"情"、"美"教育。以此达到中职学生综合审美素质的有效提升。三要素的提倡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与人才战略的实施,更是审美教育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趣"、"情"、"美"三要素对中职舞蹈教育质量的探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79-80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文章对"线性代数"课程建设进行了若干探索性研究。通过课程的多种网络资源建设,更好地体现教学团队的作用,打破课堂时空限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强化师生互动,进行"互联网+"教育的尝试与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更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而非单纯工艺美术技能的培养。"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机遇大于挑战。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其次要掌握好相应的互联网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设计协同创新的能力,建立学生设计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服务于国家"中国创造"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8)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的任务之一。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容易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进行"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无疑是克服学生身上弱点的三大良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教育的实施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有一定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储备,有探索创新精神、追求发展的人的过程。遂行"立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校践行"立人教育",需要通过打造和谐发展的卓越教师团队、引导师生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建设阳光生态校园等路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5)
开展大学生党员"分享式"思想教育,是对目前形势下党员教育形式的一种尝试和创新,"分享式"教育的实施者既是主体,也是受体。通过开展学生党支部内部、学生党支部之间、教师党员与学生党支部之间、学生党支部与社会之间的"分享式"思想教育活动,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培养,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得到加强,这有效强化了高校党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同情是个体重要的情感之一,这种情感对于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调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教育活动主体间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相互理解存在的偏差,以及双方个体差异性明显的事实,认为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同情"在教育视野下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之所在,最后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同情"的作用,以促进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2)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是摆在每位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文章从"互联网+教育"六大特征出发,研究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跨界思维"、"创新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用户思维"六种思维模式,旨在为学生管理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