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2)
实验记录能力对学生研究学科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实验记录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能力和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由于实验记录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从目前小学实验记录现状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2)
<正>观察、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两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对老师的教学来说,也是进行科学课教学的基本。老师和学生通过一些好玩、有趣味的观察和实验活动,来认识大自然,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产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便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又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48-54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要通过学生在科学课中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得到激发和培养,科学课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加强实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9)
<正>孩子们一般都喜爱大自然,对饲养、种植等活动抱有极大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在活动室开辟一角,设立自然角,能使孩子增加很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与求知欲望,从中掌握一些初浅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劳动的愉快与珍惜劳动的成果;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索能力,从小播下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种子。一、如何创设自然角自然界的事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对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目的是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直观地感受一些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幼儿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具体可从激发探知欲、给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表达技能、亲近大自然、提出疑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正>科学现象神奇有趣,科学活动丰富多彩。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不同于知识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它以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幼儿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4)
新课程对小学科学课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科学课教学必须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探究,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科学,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科学课要充满趣味。那么,通过对科学作业设计进行适时的"包装",让学生对科学作业充满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学生就能够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本领,科学教学就有成效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门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进行论述,期望对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0)
<正>小学科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小学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又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所以如何搞好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同时,实验设计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我就如何搞好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正>教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我想,好的科学课不要把学生"囚禁"在教室里,而应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到校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研科学、用科学。一、走出课堂,让动画剧场变成科学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基于他们所具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科学对他们来说既神奇又神秘且不易理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引导、呵护学生的这种原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