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网络等手段已经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的整合,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却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5)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这一学科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打造魅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学会交流与感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科学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进行学科间整合,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5)
小学语文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综合课程,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作用。而音乐学科兼有艺术性与文学性的特点,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歌曲就是配上音乐的诗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音乐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融洽、舒适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简要分析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4)
<正>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工作,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为后续学生寻找符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师应积极推进读写结合工作,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7)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人文情感是培养学生高级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192-19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图书馆装备了大量的优质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为语文学科装备了电子书包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了教育技术装备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读书活动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9)
语文学科是小学学段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也是触发学生童真童趣,愉悦学生情感的重要学科,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让学生的童心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教学工作者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越来越重视,所有学科教学都需要围绕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不断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学科,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会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三观养成、性格品质等做人的基本要素上的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如今素质教育体系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是为了满足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需求,切实做到给学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语文学科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才能开展好差异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32)
<正>在小学学科中,语文学科的地位特殊,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也可以帮助学生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素质教育日渐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