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我国7度抗震设防区中小城镇存在大量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其底部局部RC框架+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形式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7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要求,考察其震害、刚度比及抗震性能有助于指导工程设计。分析了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的震害;设计了5个算例,包括2个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1个砌体房屋及2个底部框架-RC抗震墙砌体房屋,对比分析了各算例在7度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考察了层间位移角、应变、耗能等指标。对比分析表明底部局部单排柱框架-砌体房屋,其刚度比、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与砌体房屋接近;底部局部双排柱框架-砌体房屋刚度比、弹性、弹塑性地震反应均大于砌体结构,但小于底部框架-RC抗震墙砌体房屋,其弹性、弹塑性地震反应均满足抗震规范中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5月31日颁布,12月1日实施。为了配合新规范的实施,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规范管理组将对设计人员在学习和实施规范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解释。本文主要介绍新规范第7章关于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以及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主要条文修改及有关问题解释。  相似文献   

3.
张卫东 《山西建筑》2010,36(23):85-86
结合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设计难点,在深刻理解《抗震规范》有关条文的基础上重点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剪力墙的布置进行了探讨,从而更好的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相似文献   

4.
刘志强 《山西建筑》2007,33(10):94-95
介绍了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并从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侧移刚度比的控制、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各层抗震能力的匹配、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的适当加强等方面阐述了竖向不规则的解决问题,以保证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阴毅 《山西建筑》2014,(9):21-23
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汶川地震等强烈地震中呈现出的新震害特点,新抗震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均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就规范内容,对一些设计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该类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俊玲 《山西建筑》2010,36(34):71-72
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特点,分析了该类房屋震害的原因,根据建筑抗震规范相关规定,提出了关于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并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提高底部框架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底层框架砖砌体抗震墙及底部二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数量的简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新规范及有关资料,并结合设计经验,就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需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底层框架砖砌体抗震墙及底部二层框架混凝土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数量的简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强制性条文的控制要点以及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规范)主要条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立红 《山西建筑》2007,33(16):87-89
从底部砌体抗震墙抗震承载力验算、底部抗震墙的构造设计以及过渡层墙体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墙体设计进行了探讨,总结和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砖瓦》2020,(7)
历次强烈地震中都存在大量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倒塌现象,破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查阅大量震害资料,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进行简单综述,并为此类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抗震墙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限值、抗震墙数量控制、底部抗震墙的构造措施、底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段的高宽比、底框部分的抗震墙长度控制6个方面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墙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总结和提出了具体设计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实际工程中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 2 0 0 1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从转换层的墙体设计、楼板设计以及侧移刚度比和强度比的控制四方面探讨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转换层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和设计方法,并指出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是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指底部一层或两层为空间较大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和层数,底部抗震墙可选用砌体墙(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等)、钢筋混凝土墙或两者兼用。这种混合承重的房屋,比全框架结构节约造价15%~25%,且施工简单。  相似文献   

17.
李青松 《山西建筑》2008,34(7):123-125
根据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特点,对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墙的合理数量与布置、抗震墙的设计、框支连续墙梁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8度(0.2g)区一栋建于1960年的4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原结构未经抗震设计,构造柱及圈梁设置偏少,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且底部框架-抗震墙为薄弱层。经二次鉴定,1~2层楼层综合能力指数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底部增加嵌砌于框架之间的填充墙,以增加其侧向刚度;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和高延性混凝土单面加固法进行墙体抗震性能加固。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列举一些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填充墙、底部剪力墙布置方式、边框柱、过渡层构造柱四方面,详细分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侧向刚度比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规范的深入解读,提出了相应的合理计算方法和措施,以有效减少计算误差对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