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活性铬在线分离富集-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浓度为0.5mmol/L,流速为2.26mL/min的HNO_3截流下,以活性Al_2O_3微型柱在线分离工业废水中的Cr(Ⅲ)和Cr(Ⅳ),吸附的Cr(Ⅳ)用0.1mol/LNH_3 H_2O从柱上洗脱,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将试样经碱性KMnO_4法氧化处理后,在相同条件和系统中测定总铬,用差减法得到Cr(Ⅲ)含量。本法分析速度为36样/h,回收率10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mg/L)和5.3%(0.1mg/L)。  相似文献   

2.
利用铬盐生产中的含铬废渣制备出了铬酸铅,并副产浅绿色颜料.全部铬渣均转变为有用的产品,制备过程中无废渣排放.制备方法是对铬渣在95*!℃下用水浸取溶解可溶性铬盐,然后用15% NaOH溶液调pH值至13,再用双氧水将Cr(Ⅲ)氧化为Cr(Ⅵ),加入PbAc溶液,沉淀生成PbCrO4.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详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制备铬酸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氧化偶氮胂M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H2SO4介质中,Cr(VI)具有强的氧化性,对偶氮胂M有褪色作用,且褪色的程度与Cr(VI)的含量呈线性关系,本文借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铬的新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有色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3×104L.mol-1.cm-1,Cr(V1)的测定范围为0~1.2 mg/L.本法用于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铬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利用偶氮胂(Ⅲ)与铬的显色反应,测定啤酒中痕量铬.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找出了最佳测定条件.最大吸收波长620 nm,铬(Ⅲ)含量在0~40μg/50 m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5μg/50 mL.摩尔吸光系数ε=7.61×104L.mol-1.cm-1,回收率在82%~102%.该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灵敏度好,测定啤酒中的铬和国标方法基本一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制革常规浸酸工序的盐污染,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用明矾预处理山羊软化裸皮以代替食盐浸酸及铝铬结合鞣制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5%明矾预处理120 min即可使软化裸皮的pH调整至适合于铬鞣,且不会酸肿,完全削减了Cl-的使用;再用5%铬粉(BCS)鞣制4 h,皮Ts达102 ℃;鞣制废液中的BOD5、COD分别减少了55%和63%,废液中的铬浓度也得以降低,铬吸收率达91%.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成革强度并无变化,但粒面紧实性与染色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铬渣制备铬酸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铬盐生产中的含铬废渣制备出了铬酸铅,并副产浅绿色颜料,全部铬渣均转变为有用的产品,制备过程中无废渣排放,制备方法是对铬渣在95℃下用水浸取溶解可溶性铬盐,然后用15%,NaOH溶液调pH值至13,再用双氧水将Cr(Ⅲ)氧化为Cr(Ⅳ),加入PbAc溶液,沉淀生成PbCrO4,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详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制备铬酸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分别达到19 546、3 265、6 118 mg/kg,约为对照处理铬含量的1.5~4倍。NH4NO3处理的李氏禾生物量相对其他处理及对照较高;两种铬浓度处理的土壤中,施加(NH4)2SO4、Ca(NO3)2及对照处理,生物量差异性均不显著。不同氮肥处理中,在400 mg/kg铬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李氏禾总糖都多于100 mg/kg铬处理;而NH4NO3处理的李氏禾蛋白质和叶绿素高于其他处理。NH4NO3能提高李氏禾生长速度,总糖浓度的增加能提高李氏禾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铬(Ⅲ)在聚合硫酸铁(PFS)胶体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认为PFS 与铬(Ⅲ)的作用是一个吸附一共沉淀的共同作用过程,得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式.重点讨论了铬(Ⅲ)浓度,PFS 用量、干扰离子和溶液 pH 值对吸附共沉淀的影响,及吸附的最隹工艺条件.此外还研究了铬(Ⅲ)的再生.用实验所得最隹工艺条件处理工厂含铬废水,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痕量Cr(Ⅲ)和Cr(VI)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Cr(Ⅵ)与二苯基碳酰二肼(DPC)的显色反应及可见光谱法建立了对水样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同时测定方法实验中采黾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法将Cr(Ⅲ)氧化成Cr(Ⅵ),再与DPC进行显色反应.用此方法对含有Cr(Ⅲ)和Cr(Ⅵ)的混合水样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分析方法性能.对影响各反应的条件及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测定水样中铬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镀废水中铬的回收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镀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几种絮凝剂对其中的铬进行了回收处理,对几种絮凝剂的回收结果进行了比较,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用选出的最佳絮凝剂即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将铬回收为Cr2O3,配制成抛光膏,将其用于金属机件表面的抛光,使电镀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并使铬得到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Fe—Cr—C系中碳的溶解平衡实验和铬、磷在BaO—BaCl_2渣系和Fe-Cr-C-P系间的分配平衡实验。分别测定了1450℃时三元系中碳的溶解度和平衡时铬、磷在渣和高铬铁基熔体间的浓度关系。应用热力学理论,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求得了ε_C~(Cr)和ε_P~(Cr),并提出了适用于高铬含碳铁基熔体中铬和磷的活度系数计算式: ln γ_P/γ_P~O=lnγ_(Fe)+9.68X_P+13.38X_c-10.00X_(Cr) ln γ_(Cr)/γ_(Cr)~O=lyγ_(Fe)+2.76X_(Cr)-6.55X_c-10.00X_P 本文还对BaO-BaCl_2系的脱磷能力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
碳化铬-镍铬涂层对几种陶瓷的滑动摩擦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M-200块-环接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等离子喷涂碳化铬-镍铬涂层对烧结Al2O3、热压烧结Si3N4、SiC和等离子喷涂TiO2涂层等四种陶瓷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利用SEM、EDAX和XRD等技术,观察和分析了摩擦副材料在磨损后的形貌、物质转移和物相转变;讨论了摩擦副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某些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对碳化铬-镍铬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与不同陶瓷对磨,不仅其磨损量相差很大,而且其摩擦磨损机理也不相同,摩擦磨损过程中对磨材料向涂层表面的转移,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能力。配对陶瓷的显微颗粒尺寸和弹性模量愈小,导热系数愈高,则与碳化铬-镍铬涂层的配对性能愈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镀铬轧辊表面加工出斜向花纹的简便方法.此法利用一与轧辊交错轴接触的金刚石滚轮,当滚轮被轧辊带动旋转时,其上的金刚石磨粒就在相对滑动速度的作用下,在轧辊表面刻划出所需的斜向花纹.本文对金刚石滚轮的设计及加工的工艺参数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盐浴渗铬     
本文通过钢铁试样在硼砂盐浴中的渗铬试验,对渗铬试样表面形成的碳化物渗层的形成机理、金相组织、机械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对硼砂盐浴渗铬的工艺特点进行探索。认为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铬白口铸铁的强化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高铬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与分布,以及基体组织的影响,介绍了根据不同铸件进行化学成分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共振激光驻波场操纵中性原子实现纳米量级条纹沉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研制纳米结构长度标准传递的方法,其中原子柬的横向激光冷却是影响原子光刻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铬原子为例,对原子与激光冷却场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基于半经典理论的多普勒和亚多普勒激光冷却力的特性,给出了与冷却力相关参数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多普勒激光冷却力的作用下,铬原子柬能够达到120肚的多普勒冷却极限,相应的横向速度为13.87cm/s.  相似文献   

17.
水中铬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10年来,关于水中铬的分离富集方法、分析方法和价态分析进行综述,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铝合金的铬磷化工艺和磷化工艺对转化膜的影响规律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磷化液配方进行了优选 ,得出了铝合金的最佳铬磷化工艺 ,转化膜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在过量Fe(Ⅱ)存在下被完全还原为铬(Ⅲ),而余下的Fe(Ⅱ)在HAc-NaAc缓冲体系(pH4.60)中与邻二氮菲生成桔红色的络合物,溶液的颜色随铬(Ⅵ)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借此建立了吸光光度测定铬的新方法。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3.11×104L·moL-1·cm-1,铬量在0~0.8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用于测定淤泥中微量铬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电镀铬泥稳定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危险固体废物浸出特性的实验研究,是了解有害物质在填埋场中的浸出迁移规律及建立合适的浸出液浓度预测模型的基础,并对填埋场浸出液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填埋场安全性能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电镀铬泥为对象,以水泥为固化剂,硫脲、硅酸钠为添加剂,研究在不同添加剂用量、不同配比以及不同pH值水中铬的浸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效果良好,水泥/铬泥大小1.5/1.0(质量比)即可。加入硫脲、硅酸钠等添加剂,可降低铬的浸出浓度,硫脲的稳定化效果优于硅酸钠,二者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且硅酸钠可显著提高固化块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