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运河名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自开凿以来,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年代,其间名称变化无穷,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名称均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时期内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代齐与晋国争霸,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筑邗城,开挖深沟,引长江水经过邗城城下向北,经武广、陆阳两湖之间入樊良湖、转向东北入博支、射阳两湖,又折向西经夹耶到末口入淮河.这是大运河的开创时期,这条运河因临邗城,后世称为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东道.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邗沟东道淤隔,广陵太守陈登对邗沟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改线,穿樊良湖北注津湖,更凿马濑,合夹耶旧道,北至末口入淮,开西道捷径,这条运河仍称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西道.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的调蓄能力与整个区域的水安全密切相关。在对洞庭湖、鄱阳湖(下称“两湖”)调蓄机理探讨的基础上,揭示了两湖泊调蓄的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两湖泊调蓄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具有相同的调蓄机理,其调蓄能力变化受入湖流量和长江干流顶托的双重影响,湖泊调蓄过程表现为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动态调整,湖泊调蓄量不断向0趋近。三峡水库运用后,两湖泊9—10月份调蓄能力下降明显,与2003—2007年相比,2008—2014年两湖汛后调蓄水量的减小更大。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筑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入淮河,其时淮口最低,长江水位高于淮河水位,入淮处曾建有北神埝(即今之节制闸,用以控制邗沟水位)。历史上这一情况曾延续有一千多年。据淮办编写的《淮河史话·评说汴渠》篇中介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历代较大的河道变迁,多在河南境内。因此在已弃故道之两旁,还遗留下不少古堤。现在下游有些堤防,是在原有古堤的基础上加培起来的,仍是下游防洪的主要堤防;还有些古堤,因长期废除,已被破坏。现将河南境现存的古堤,作以下简介,以供修防上之参考。一、古阳堤河南境内汉代的古黄河道,原走阳武(今原阳)、延津胙城以北,至黎阳(今浚县)南,流向东北,由天津入海。这个古河道在延津一带仍很明显。当时黄河的北堤,历史文献上称为“古阳堤”自武陟木栾店向东北经新乡市南,沿古河道入滑县、浚县境,现在还有堤形。在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南徙  相似文献   

5.
刘振清  寇军  徐兆春 《江苏水利》2012,(3):40+42-40,42
1里运河概况 里运河是指南淮阴市两杨庄向南至扬州市南六圩附近入长江段京杭运河,长168km。这段运河是中国古老的人工开凿的水利工程之一。公元前486年,吴开邗沟,沟通江淮。据《水经·淮水注》邗沟路线起于邗城,出广陵过六阳、武广二湖间,下注樊梁溯。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央耶至山阳末门入淮。后经吴王濞、东汉陈登、东晋哀帝、隋炀帝等多次裁弯整治,已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因井为市”的记载。人们早晨聚井汲水,将货物置井边买卖,证明原本的城市和水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临淄(今山东临淄城北)、燕下都(今河北易县东南)、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大梁(今河南开封)、郑(今河南新郑)、郢(今湖北江陵北)、吴(今江苏苏州)等繁华都会。《管子》阐述了城市水利的理论,书中写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达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意思是说都城位置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因过高取水困难,而太低防洪任务重。又说:“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意为建设城市,不但要有肥沃土地,而且必须便于布置水利工程,能灌溉、能排涝、能通航。古人把城市和水和的关系说得如此密切和透彻,至今仍可借鉴。  相似文献   

7.
名播中外的京杭运河(元代以后始称运河),始建于春秋,扩建于隋,完成于元代。这条南北大动脉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起着巨大的历史作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北上伐齐,凿邗(音韩)沟。自江都至末口(淮安),上接淮水下入长江,贯通江、淮两大流域,开创了我国人工运河的新扉。前482年,复北掘连泗、沂、济三水,夫差为与晋争盟主,曾  相似文献   

8.
据《人民长江报》第361期报导:在七月三日大阪府欢送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的曲则生领事的会议上宣布:中日两国技术专家正设想把长江入海口岸的“海上沙漠”改造成“海上牧场”。从长江口岸的上海市向北,水深十米以上的水域共一百公里,水深不满十米的海底覆盖着砂子,由于受海浪冲击的影响,海底砂子经常移动,海  相似文献   

9.
1991年以来,大批外省外地采砂船只涌进江苏省扬州市境的仪征、邗红、江都、泰兴等县(市)的长江水域从事采砂活动,给长江航运安全、江岸稳定、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扬州市水利局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大力宣传《水法》及《河道管理条例》,颁发了“坚决制止在长江水域非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鄱阳湖和洞庭湖水文特征并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湖泊水资源管理及江湖关系, 以两湖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采用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 Mann2Kendall M2K) 分析方法和近 30 年两湖2流域2长江水位和流量长序列数据集, 解析湖泊水文变化特征、趋势和程度, 并通过两湖水文的对比来系统分析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水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旨在对两湖流域水资源的整体认识和把控, 丰富对江-河-湖复杂水系统作用机制与内涵的深入理解。结果表明: 两湖水位在近 30 年总体上呈“上升-非稳定状态-下降” 3 个变化阶段。2003 年前, 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且在 1980- 2000 年间基本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2003 年后两湖水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Mann-Kendall 分析得出: 两湖水位可能在 2005 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 且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与之前相比, 最大降 幅分别可达 9. 4% 和 3. 4% , 表明两湖水位变化的趋势程度存在差异, 鄱阳湖水情变化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洞庭湖。 对长江干流的补水期洞庭湖为 4- 10 月, 鄱阳湖为 3- 8 月, 表明两湖对长江干流水文的不同调节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主体工程,它位于宜昌市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的三斗坪镇附近的长江干流上。下距西陵峡谷出口约37公里。坝址处于花岗岩地区,基岩完整,地形开阔,此地上联巴蜀天府之国,下接两湖鱼米之乡,处于我国“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交点,位置适中。三峡两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类多,储量大;土特产品中,有桐、岩柏、生漆、当归、黄连之乡的美称;多种优良甜橙,驰名中外。三峡风光雄奇壮观,  相似文献   

12.
秦淮随笔     
孙峰 《江苏水利》2003,(5):47-48
秦淮河是南京文明的发源地,源出句容、溧水两县,经江宁东山镇过南京城至三汊河入长江,1980年新辟的16.9km长的秦淮新河由东山镇至南京雨花区金胜村入长江。古都南京自始就是人文荟萃之处,尤以旖旎多姿的“十里秦淮”贯穿全境而被誉为“江南佳丽地”。从两千四百多年的古城“越城”建于秦淮河畔始,历经东吴、东晋,到了晋成帝成康三年(公元337年)又立太学于秦淮河畔,宋、齐、梁、陈保持不变,“六朝金粉”之称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水北调的实践,在《宋史》的记载中曾经有过两次,这就是北宋初年的开发古白河回水入蔡河、通汉水转运两湖米粮入汴京(开封)的工程。 白河在宋代属京西南路的邓州南阳县,向南流经穰县至襄阳入汉水,是汉水的重要支流之一,水量丰沛,可通船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西京转运使程能向朝廷建议:在南阳白河上游的下向口(今河南南阳县的石桥镇附近)构筑堰塘,使白河水回流向东入石塘、沙河,再由沙河会蔡河,以通京师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水北调的实践,在《宋史》的记载中曾经有过两次,这就是北宋初年的开发古白河回水入蔡河、通汉水转运两湖米粮入汴京(开封)的工程。 白河在宋代属京西南路的邓州南阳县,向南流经穰县至襄阳入汉水,是汉水的重要支流之一,水量丰沛,可通船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西京转运使程能向朝廷建议:在南阳白河上游的下向口(今河南南阳县的石桥镇附近)构筑堰塘,使白河水回流向东入石塘、沙河,再由沙河会蔡河,以通京师开封。  相似文献   

15.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古又称“彭蠡”、“彭泽”、“彭湖”等。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侧,南起三阳,北至湖口,西到关城,东抵波阳,为赣江、修水、抚河、信江等河的总汇。分南北两湖,湖水北经湖口注入长江。南北长达110公里,东西宽70公里.周长约600公里,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1米,平均水深6.9米,最大水深16米,集水面积16.1万平方公里。对长江中下游及部阳湖水系有蓄洪、滞洪作用。盛产银鱼、鳅鱼等水产。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青海湖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古称“西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称作”错…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寿县古城位于八公山下,据明嘉靖《寿州志》记载:“寿阳(寿县)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西援陈许,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由此可见,寿县城选地精良,布置严谨。寿县古城的形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观城大体沿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068~1077年)。明嘉靖《寿州志》记载:“寿春城旧在八公山之阳,淮水东南五里许,周显德中徙至淮北,宋熙宁间复故处,宋嘉定间许都统重。周围十三里有奇。”清光绪《寿州志》也有同样记载:“寿县今城为南唐寿州城,显德四年周世宗迁治下蔡时,故城大抵毁坏。今城或是熙宁间所重筑阜。嘉定间许都统重修。”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建成运行以及长江上游干流梯级 水库的规划建设,水利工程对两湖(洞庭湖、翻阳湖)湿地的叠加累积影响正逐步显露,其主 要表现为泥沙对两湖湿地演化的影响,水文变化对两湖生物、生境的影响。对生物及生境的 影响,两湖湿地表现较为一致,为此,主要论述了对滩地、植被、越冬珍稀水鸟、鱼类的影 响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湿地演化的影响,两湖湿地表现出的差异性则较大:对洞庭湖, 长江干流水利工程减缓了湿地正向演化的速度,但却加重了湿地正向演化最终的萎缩程度; 对鄱阳湖,长江干流水利工程破坏了现有的泥沙冲淤准动态平衡过程,大大加速了湿地的正 向演化的速度,此外鄱阳湖控制工程将使鄱阳湖湿地迅速萎缩。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贵州高原喀斯特深水水库——百花湖与红枫湖两湖近10a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对“两湖”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湖”N、P比的平均值由1998年的103下降到2007年的14,营养盐限制性因子由P限制逐步向N限制过渡,“两湖 ”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湖体底泥含量加速增加,水体中TN、TP、COD年增长量也逐渐加快,两湖水体已呈极度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冯劲  洪明亮 《中华建设》2009,(12):102-103
时值建国60周年之际.为全面翔实地记录我国60年来城乡建设的辉煌成就,记者有机会去到了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参观采访。 通城因境内隽水北入长江,直通武昌城而得名。据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早年以小水电光耀全国.日用陶瓷,“两头乌”生猪闻名神州。  相似文献   

20.
戴建平  张勇 《江苏水利》2010,(5):39-40,43
常州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涌湖,大运河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城区以运河为中心,形成一个北排长江、南注两湖和东泄下游的自然水系。城区现状建成区有大小河道118条、长320km。其中,与主要河系沟通河道15条、80.5km,其它为城区内河之间连通的小河小浜。在水系总体格局上呈现出内环外散的辐射状城区河网分布。河网水系作为城乡重要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